張 菲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淺談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張 菲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這樣高速發展的背后,卻隱藏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制約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只有注意并努力去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才能使我國的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自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成就。2011年,我國的GDP總值為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收入6977元。我國外匯儲備幾乎從零開始,當前已超過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實現了近乎奇跡的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為8%。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指出和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1.能源消耗過大,環境污染嚴重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走的是一條粗放型的發展道路,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環境的嚴重污染,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危害。2010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耗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工業用水浪費十分嚴重,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達9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取水量的2.5倍,為發達國家的3到7倍。我國每創造一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日本的11.5倍。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中國位居第133位,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多個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
2.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化程度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后。1978年以來,我國農業所占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大幅上升。但是,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仍然高于世界水平,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低于世界水平乃至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第一產業就業總人數占社會就業總人數的一半。第二產業就業吸納能力不足,我國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國家低10到17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凸顯,引發了人們的極大擔憂,突出表現在: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從1983年的1.82∶1擴大到2009年的3.33∶1;區域發展差距明顯,2009年東西部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差距竟達2萬余元,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占全國比重達到94.1%。
3.通貨膨脹嚴重,人民幣升值
2009年我國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4萬億投資,政府投放大量貨幣,并加快貨幣流轉速率,導致產能過剩。而M2以每年20%的增長,導致貨幣超發,使得經濟體貨幣供給過多。再加上我國的外匯升值和進口能源價格的上升,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成本。然而,近年來,由于國外的種種壓力,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越來越大,人民幣的升值,不僅對于我國的出口貿易是一個打擊,更加劇了我國的通貨膨脹。
4.收入分配不公,資源分配不平衡
我國的收入人均分配不均,10%的家庭占有社會財富的45%,低收入的10%的家庭占社會財富的1.4%,20%的高收入和20%的低收入的倍數也在不斷擴大,在城鎮是8.9倍,在農村是6.7倍。分配的不公從結果上看,主要體現在:城鄉收入差距和地區間收入差距過大;不同所有制經濟單位勞動者工資差別擴大;私營企業雇主收入與雇員收入差距擴大;不同行業、部門間勞動者收入差別擴大;經營效益在不同的國有企業之間收入差別拉大等。在國際上,大都運用基尼系數來衡量貧富差別。在正常情況下,基尼系數大多近于0.3。有人統計,目前中國基尼系數已接近0.4。我國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城鄉資源分配不平衡,農村的資源流向城市,東西部之間政策不平衡,導致資源流向不平衡,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國有企業資源充足,中小企業資源缺乏,發展艱難。
5.人民群眾的許多實質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內需不足
在我國,住房貴,看病貴,教育貴的問題得不到根本的解決,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人民的需求不足,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涵主要包括:提高經濟效益,降低資源消耗;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效益,合理分配改革開放成果;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價值取向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降低資源能耗,發展綠色產業,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增加產業的附加值,調整產業結構,鞏固農業,發展工業,創新服務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2.防止高速的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為防止高速的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政府與各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稅收、土地、信貸等多個調控政策,來解決當前物價中一種需求性質的扭曲攀升,努力使房價慢慢的回歸到本來的軌道上來。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住房調控,穩定房價,擴大內需,合理運用中央銀行對貨幣的調控作用,穩定匯價。
3.關注效率與公平
扭轉收入分配擴大的趨勢,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加大對壟斷行業的監控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人才培養計劃,完善市場體系,促進農村發展。合理分配資源,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如今的中國,生產總值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在金融危機下仍保持著奇跡般的發展速度,在快速發展下隱藏的這些問題,如果能得到改善和解決,我相信,中國的發展,將會持續這樣的神話。
[1] 呂俊華. 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對策[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6).
[2] 付亞坤.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個問題[J]. 中國經貿導刊,2010,(10).
F019
A
1008-7427(2012)10-0084-01
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