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敏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讓學生愛上“貼心”的思政課
于 敏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朝陽 122000)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實踐教學是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的有效方式。改革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讓學生愛上“貼心”的思政課。
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本人在教學工作中始終貫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做到“一個堅持”(堅持以學生為本)、“兩個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三個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新的教學理念不僅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學生的行為養成和日常表現,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認知和行為,真正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實踐教學是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的有效方式。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讓學生懂得社會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使學生的思想與社會實際、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進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成才欲,讓學生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復興緊密聯系起來,在社會與時代的總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實現社會理想的同時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人針對當前高校的“基礎課”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普遍不足的現狀,從加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入手,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重新整合,形成自己獨特的“12358”課程教學體系,使教學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空洞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入耳、入腦、入心,讓學生愛上“貼心”的思政課。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人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兩種類型、四大模式。
“兩種類型”:一是校內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又分為課內的教學互動與課下的交流討論。目前課內的實踐教學本人主要是采取課堂討論、人生格言展示、案例分析、演講、辯論、觀看影視資料、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情景劇表演等方法,這是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結合社會現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既增長了知識,又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課下的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藝術節、辯論會、演講比賽、話劇表演以及各種社團活動,指導學生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就業指導,舉辦座談會、講座和提供法律咨詢等活動。
二是校外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主要是配合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和團委,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和趙尚志紀念館,開展紀念活動,通過緬懷偉人的豐功偉績和追憶烈士們的英雄事跡,提高學生的自我道德標準。組織學生參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讓學生了解朝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公開審判,學生親臨庭審現場,體驗法律的權威與神圣。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開展主題調研并提交調查報告。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如參加119消防宣傳周活動、到敬老院慰問演出、關愛留守兒童、環保行動和爭做志愿者活動等。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外部教育和自身體驗相結合,在實踐中學習理論,在實踐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
“四種模式”:一是以情景模擬為主要組織形式的體驗型實踐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在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場景模擬、角色扮演,引導學生以情境中主人公的身份去探討理論問題的現實答案,以實現理論課堂實踐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如根據道德教學內容創設反映現實道德行為的模擬場景,讓學生在其中充當行為主體角色,使他們受到心靈的震撼,自覺地思考和調整自己的道德行為;根據大學生就業的教學內容創設模擬招聘現場,讓學生作為受招聘者了解相關知識,接受就業現實的挑戰;根據法律教學內容開設模擬法庭, 讓學生模擬扮演法庭中的不同人物, 去體驗、分析和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法律問題等。
二是以參觀訪問為主要組織形式的感受型實踐教學模式。這是根據教學內容確定的實踐活動主題,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出社會進行現場參觀考察,接觸和感受社會現實的實踐教學模式。在這種實踐教學模式中,因受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制約,本人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并充分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的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如組織部分學生參觀烈士陵園、趙尚志紀念館、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及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等,讓學生直接感受和印證課堂理論教學內容,對學生思想、情感及行為的影響是明顯的。
三是以校園活動為主要組織形式的參與型實踐教學模式。這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計劃課時內,由思政部與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單位共同策劃,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實踐教學模式。這些活動包括:一是納入教學計劃的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二是由思政部與學生管理部門和黨團工作部門共同組織的學術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如本人根據教學計劃以授課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評選活動;針對我校畢業生就業遇到的問題,本人做了題為“就業陷阱:大學畢業生需警惕”的學術講座;與數計系聯合組織的“尋找身邊的雷鋒”活動;與政經系聯合舉辦的“講誠信,樹新風”、“與文明相伴,我們成長”及“尋找身邊感動,爭做感恩學子”等主題班會;我部與團委共同舉辦的“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此次演講比賽的活動策劃方案就是由本人執筆的,并且還擔任了此次比賽的評委;我部與團委共同組織的“國內熱點問題師生對話會”本人也參與其中;去年我部與校宣傳部、團委共同舉辦的“朝陽師專2011級大學生辯論賽”本人也擔任了大賽評委和點評嘉賓。讓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營造了健康文明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也使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方式直接受到熏陶。
四是以社會實踐為主要組織形式的運用型實踐教學模式。這是根據課程內容安排并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社會服務、支援活動等實踐與鍛煉,提高學生運用課堂理論知識分析、解答現實問題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這種實踐教學與感受型實踐教學一樣,都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社會活動,不同在于這種活動不僅是走出去讓學生看,更多是走出去讓學生做。如植樹節師生齊動手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我部與校團委共同組織的大學生寒暑假主題調研活動,本人承擔了歷次社會調查報告的批閱工作與優秀調查報告的評選工作;中文系的社會實踐經驗交流會、數計系開展的“緊跟模范腳步,溫暖送入窮家”、音樂系的支教等活動,均是實踐教學的有益嘗試。
1.案例式教學法
鑒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薄弱,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我采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是指把案例引入課堂環節,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
2.研討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改變以往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改成以討論、辯論、研究的方式進行。我有針對性地選擇社會熱點及學生熱議的話題進行研討,使學生在分析與討論中獲得啟迪,并把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在研討的過程中升華理論素養。
3.模塊式教學法
所謂模塊式教學法,是指按照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把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按多元目標進行系統綜合的教學方法。我將教材內容重新進行整合,把相互滲透的教學內容組成系列知識模塊,形成八個模塊。
4.激活式教學法
激活式教學法即利用教與學互動關系,以情感啟動為切口,通過各種因素來激活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課堂主體意識,真正形成民主、自由、自主的課堂,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如觀看視頻資料,通過感官激發和各種真情、真景、真事、真人的介紹和描述,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觸動和思想上的感悟,課程的說服力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
5.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事先設計一種假設的“實際情況”的情景,由學生扮演模擬情景中的角色,從事指定的活動,以訓練學生在復雜情景下處理問題的能力。如情景劇表演、模擬法庭等,這種方法使學生在動態學習中體會、感悟、驗證自己,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6.實踐式教學法
實踐式教學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實踐為途徑,通過聘請專家、企業家、律師來校作報告,建立校外德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志愿服務、社會調研、法律咨詢等實踐教學活動,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是“網絡思想教育工程”。經過本人的精心策劃,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在校園網上開辟“思政之窗”專欄,為師生思想交流搭建新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之窗”專欄包含時政聚集、理論探討、思政動態、心靈驛站、法律園地、思政課程、校園文化、就業指導八個板塊。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做到思想扣子有人解,難事煩事有人幫,延伸了育人空間。
二是“學生思想狀況跟蹤調查工程”。從2010級新生開始對學生思想狀況進行全程跟蹤調查并進行個案分析,對于一些“重點學生”實施畢業后再跟蹤3年調查工作。通過全程跟蹤調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大學生思想變化軌跡,以便對學生因材施教。目前,本人已完成10級美術系新生信息搜集、問卷調查等工作,并為每名學生建立了檔案。在工作中,我既注重在課堂上“教書育人、傳道授業”,又注重實現課堂內育人向課堂外育人的延伸。以“結對子”活動兼班導師工作為切入點,走入學生的生活,走入學生的內心,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育人的有機結合,成為廣受學生贊譽和認可的良師益友。
三是“師生對話工程”。朝陽電視臺、朝陽日報等有關媒體對此項活動進行了報道。今年,我參加了5次“國內熱點問題師生對話會”,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大家紛紛提出自己關心的熱點問題,內容涉及國內政治經濟建設、就業、學校發展、民生、國際關系等方面。這種對話形式,實現了師生角色互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關注和思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引導廣大學生理性愛國,健康成長。
四是“三個兩”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工程。利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充分發揮兩個課堂——學校理論課堂和社會實踐課堂;兩本教材——書本這一有字之本和社會實踐這一無字之書;兩類教師——學校理論教師與工農大眾實踐教師,使學生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這種靈活多樣的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正如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講得準確是科學,講出吸引力是藝術。要使大學生愿意聽并且相信教師講的道理,必須鉆研講課藝術,以充滿魅力的個人素質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Close to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M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main pos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highly requested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the course in over to appeal students to attend “Close to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G641
A
1008-7427(2012)10-0038-02
2012-08-10
作者系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