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趙志亮 周洋博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1.1 產業集聚區的定義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的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匯聚的一個過程。在此基礎上,產業集聚區便是指相互關聯的產業或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結合區位選擇集聚在城市空間特定區位的產業組織實體。
1.2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1999年,仇保興發表的《小企業集群研究》著作中,較為系統的研究了小企業在特定地點集聚的一些特征,并對小企業集聚的原因和形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2001年,王緝慈在其著作《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中,系統介紹了國外產業聚集理論的研究成果,結合區域研究和發展的現實,對國內外典型案例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析,認為培育產業特色、發展專業化產業區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關鍵。
2011年,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持續快速發展,一大批項目相繼落戶或投產,對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輻射、引領作用。
2.1 產業集聚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彰顯支撐帶動作用。2011年,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和發展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18個省轄市的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高于本市規模以上工業,成為河南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集聚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支撐帶動作用突出,發揮了較好的引領作用。
2.2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經效益穩步提升。2011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和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全省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8.4%,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 51.4%。主營業務收入17506.16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5.5%,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7.5個百分點。
3.1 政府政策強力引導
自從2008年產業集聚區建設被擺上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以來,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為促進省內產業集聚區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一系列政策多角度、全方位的明確了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框架,并為河南省各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提供了多項政策優惠。
3.2 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龍頭企業在地區產業發展中具有較強的方向性、示范性和導向性,是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的領跑者。河南省在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過程中十分重視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和龍頭項目,以龍頭帶配套。2009年以來,河南省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平臺,結合各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通過實施項目帶動、資金扶持等措施,在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電子信息、印刷包裝等多個行業,促進了一批龍頭企業加速成長。
3.3 城鎮化過程相伴隨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過程和省內農村城鎮化發展過程相輔相成。農村城鎮化為產業集聚創造前提條件;而產業集聚則加快了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首先,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產業集聚促使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其次,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產業集聚促使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轉變。
4.1 缺乏集聚效應,產業關聯度有待加強
目前河南省 180個產業集聚區大多數是由政府主導創建,依靠廉價的土地,優惠的政策將企業吸引入住,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各市各自為營,沒有統一的指揮調度中心,存在盲目招商行為。相比由市場自發形成的集聚區,河南省集聚區缺乏集聚效應,規模經濟不明顯。這一問題突出的表現是各市集聚區主導產業不明晰,產業關聯度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生產上的分工不明確。縱觀河南省18 地市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交差重疊現象十分顯著,多數地市沒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
4.2 服務軟環境滯后,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在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生產建設過程中,政府各職能部門思想尚未轉變,對企業的要求多,服務少,尚未實現“保姆式服務”的口號。目前河南省多數集聚區沒有針對轄區內企業一站式辦公服務的場所,企業在日常生產活動之余要抽出大量精力應對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尋租、設租現象尚未完全杜絕。同時,政府承諾的相關政策在企業入住集聚區后落實困難,各地市缺乏國內外形勢政策、產業信息、市場狀態的信息交流平臺,企業了解信息的成本較高。較全省集聚區規模而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4.3 產品附加值低,產業升級轉型勢在必行
在中西部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歷史背景下,河南省招商引資吸引的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他們的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易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的影響,還要背負環保的壓力;同時,河南省既肩負保證全國糧食安全的重任,又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兩者矛盾日趨尖銳,工業用地指標愈發緊張。
政府各職能部門轉變思想意識是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政府要樹立多奉獻,少索取的思想,真正做到保姆式服務,杜絕一切尋租、設租行為。
5.1 建議政府各職能部門相互協調,向產業集聚區開通辦公服務直通車,簡化手續,使得企業足不出戶享受保姆式服務。同時建議逐步取消行政區劃。對職能相似、條件允許的機構套合設置,即“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提高行政效率。
5.2 建議集聚區對轄區內企業建立動態的管理機制,此機制內應包含企業退出集聚區條件。對于土地利用率低,每畝主營業務收入少的,稅收完成額小的企業,相應的優惠政策可以取消。
5.3 建議建立全省范圍的招商項目數據庫,形成招商資源共享機制。樹立“一盤棋”思想,把引進項目安置在符合產業規劃政策的產業集聚區,更好發揮集聚效應。
5.4 建議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性傾斜力度。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尚處在成長期,需要加強集群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信息、投資、維修、物流等服務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