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春 劉麗霞
(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河北 廊坊 065201)
世界各國的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活躍了國際市場。日本在20 世紀50-60年代的經濟騰飛時期,中小企業產品出口的比重達40%-60%,對日本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看我國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中小企業經營也在逐漸走向世界。伴隨中小企業的壯大和走出去。暴露出的問題是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商標權益的保護卻十分薄弱,商標權益被侵犯的現象屢屢可見。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商標保護意識不強,不積極申請商標注冊,認為只要擁有了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就可以高枕無憂。但是我國商標采取的是申請在先的原則,直到自己創立的商標被人搶先申請注冊商標,形成“商標壁壘”反過來制約使用的時候才意識到應該重視商標的保護。以河北廊坊市為例,中小企業中45.3%的有自己的注冊商標,僅有16.3%企業申請過廊坊市知名商標或者河北省著名商標,而33.7%的中小企業從沒考慮過申請注冊商標。廊坊市作為華北地區重要經濟發展支點,廊坊市商標申請總體情況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中小企業商標的注冊使用在廊坊市有一定的普及,但市場主體的商標意識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由此可見我國中小企業對商標的保護意識極其薄弱。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認為,商標保護是大企業的事情,自己的企業還小,還不需要或者不夠資格談論商標,很多的中小企業從開始就連最基本的商標注冊也放棄了。
在我國,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數規模比較小,資金和技術力量也相對薄弱,所以在申請注冊商標時很多企業會考慮到申請費用,有的干脆主動放棄商標注冊保護了,導致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注冊商標,企業連注冊商標都沒有,就更談不上商標保護。另外,在實踐中中小企業發現侵權行為后,常因取證難、維權成本高、收益與成本之間落差較大,而放棄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以河北廊坊市為例,中小企業中僅有 2.8%的企業追究過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仍然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通過來料加工、轉包生產、貼牌生產或傍名牌的方式,積累大量資本。由于經營者的急功近利心理,我國中小企業的戰略意識普遍淡薄,商標戰略意識淡薄更為突出。由于各種自身因素的不足與外部條件的限制,中小企業往往采取消極被動的商標戰略。很多中小企業雖然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對于如何科學地運作商標戰略缺乏明確的既定目標,不能系統地實施商標戰略。以河北省廊坊市為例,在266個擁有自己注冊商標的企業中,僅有92個企業擁有專門負責或兼職負責商標事務的部門,占有效樣本的15.8%,在商標方面沒有任何設置的企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由于企業商標管理缺乏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企業商標戰略流于形式,嚴重不利的現象比較嚴重。在企業每年投入商標宣傳費用方面,有193個企業的投入費用在20 萬元以內,主要集中于區域廣告、電臺廣播等。反映出中小企業在商標經營戰略方面有待加強,應設計多樣化的商標經營戰略方式。
由于資金缺乏或者說中小企業通過商標獲利較少,中小企業對商標的設計、創意不夠重視,對商標的策劃和資金投入不足,策劃水平不高,商標簡單粗糙,或盲目追蹤新聞事件,或簡單仿照他人的商標,既無內涵,又無特色和吸引力。選擇商標不夠慎重,范圍過于狹窄,盲目跟風模仿現象嚴重,這種盲目跟風的商標設計方式,不僅無益于企業的發展,還常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河北省廊坊市在266個擁有自己注冊商標的企業中,文字商標最多,有184個占69.2%,其次按照比例高低排列分別為組合商標、字母商標,沒有只注冊圖形商標的企業。可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傳統意義上的文字商標更多,如廊坊市的“新奧”、“榮盛”等商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日益豐富,區別商品的唯一標志是商標,商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是中小企業的首要任務。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靠低價策略贏得國際市場,而廉價的勞動力是建立在中國擁有的巨大人口紅利的基礎上的,目前中國有眾多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廉價的勞動力,伴隨人口紅利消失速度加快,導致了企業用工成本的激增,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廣大中小企業必須盡快實施商標保護以及商標營銷戰略,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品牌附加值。所以,中小企業商標保護戰略的建立是應對人口紅利消失加快,完成產業升級,保證企業的生存關鍵途徑。
我國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是家族式企業,而家族式企業的傳承成功與否決定著中國一大批企業的生死命運,也影響著改革開放很多年來的成果的傳承。可是,現在廣大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企業的創辦人,創辦人的個人信用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且創辦人的個人信用往往強過企業的商標效應,而個人信用具有人身性,難以傳承,這是導致很多企業傳到第二代就很快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所以,企業要順利傳承,必須弱化創辦人的個人信用效應,強化企業的商標效應,實施企業商標保護戰略是強化企業品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對于構建中小企業商標保護體系,本文認為應該從企業、政府、社會等多方面進行制度完善,形成中小企業商標保護的立體體系。
中小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中小企業商標保護體系構建,企業的作用是一種最重要、最根本、最具決定性的作用。中小企業要樹立正確的商標意識。可以說,企業的商標意識決定企業商標的有無、命運及前途。一個商標意識缺乏甚至錯誤的企業,難以形成獨特的商標,更談不上卓有成效的商標管理和商標運作,更不可能將自己的商標打造成為著名商標。要有強烈的商標意識。實際上商標就是企業產品的載體。特別是中國市場經濟還不太完善的情況下,假冒偽劣產品很多,品牌沒有商標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中小企業不能因為自己目前發展規模還不大,資金鏈不充足等原因而忽略了商標。
另外,中小企業要抓好長遠規劃。中小企業應從企業發展的長遠出發,根據市場和自身特點,制定企業商標工作的長遠規劃,防止商標工作的隨意性。最后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小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將十分嚴峻。中小企業應積極開發適應我國需要的小商品、日用品, 發揮小而精的優勢。逐步建立適合本企業需要的商標管理制度。
擁有強大行政力量和多種優質資源的政府必須充分發揮作用,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針對當前中小企業商標保護工作,政府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是加強知識傳授、意識引導。政府要加大相關知識宣傳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提升商標意識水平,學習商標管理知識。就目前各中小企業對品牌建設的概念還不夠強,我們國家是生產大國,但缺乏國際化品牌。目前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品牌偏少,品牌核心競爭力及回報率較低。因此,政府應當引導中小企業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商標注冊包括海外注冊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其次是給予政策支持、資金幫助。本文認為針對中小企業資金缺乏的問題,國家層面應當盡快制定針對中小企業商標注冊費用減免的政策,提高中小企業商標注冊的積極性,以扶持中小企業商標的保護。而地方政府給那些商標工作有成效的中小企業以一定的物質激勵或稅收優惠,例如規定凡獲得馳名商標的中小企業在物質方面獎勵政策,獲得著名商標的中小企業在物質方面獎勵政策。再次,本文認為應當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標侵權救濟方面的法律制度,在商標侵權的訴訟案件中,在訴訟過程中適度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降低企業的維權成本,調動企業維權的積極性。另外,擴展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不僅使法律援助適用于經濟困難的公民,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中小企業納入到法律援助的保障范圍,在中小企業商標侵權救濟方面獲得法律援助。最后,政府應當對商標專有權,依據《商標法》予以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改變沒有重賞也無重罰的現狀。對商標的擁有者和實施者,在實行重賞的同時,要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等侵犯企業商標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對侵權者尤其是故意侵權者加大懲罰力度,有效制止商標侵權行為。
社會中介服務組織方面商標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組織,要站在中小企業商標工作的發展關乎民族自主品牌建設的高度,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主動為中小企業商標工作的創權、確權及維權提供高效、及時、便捷、優惠的服務。另外,社會公眾要進一步提高商標保護意識,以及維權意識,消費者如果因為商標意識淡薄、鑒別能力差而購買了侵權假冒商品,應當積極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合力,從而構建起中小企業商標保護的多維化體系。
[1]全健.論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J].法制與社會,2006(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