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娟娟 趙志亮 楊希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開封地處我國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生產力和工業經濟實力相對落后,每年的財政收入和投資規模并不大,經濟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為了振興開封的工業經濟, 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開放引進”戰略,2004年又明確提出了“全黨抓經濟, 重點抓工業, 突出抓招商, 重點抓項目”的經濟發展主戰略。近年來,開封市堅持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始終把堅持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戰略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事實證明,這一戰略成為助推開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最強大引擎,提升了開封經濟的整體實力,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產業層次。
自招商引資戰略實施以來,開封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飛躍,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然而,招商引資工作仍然存在著幾個突出性問題。
目前引進的項目看, 投資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初加工型產業上, 高新技術產業少,引進項目質量有待提高。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被國家明令關閉停產的高污染企業,隨著經濟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放寬,竟然堂而皇之地“合法”經營起來。目前,有的縣區缺乏細致的產業規劃和項目策劃,并沒有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招商,招商引資的盲目性很大。
每年簽約規模,引進項目數量都在大幅度的攀升,但項目落地慢、履約率低、投產達效周期長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一些單位工作進展緩慢,工作進展不平衡,嚴重影響了整體的招商引資工作進度。此外,各個縣區在引資總量、招商項目、產業集聚區發展等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縣區至今有沒有主導產業。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拿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汪屯精細化工園區來說,污水處理廠、公租房、供水、供氣、供熱等尚未建成,還不能滿足入駐項目需要。一些縣鄉的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還需要改造升級。配套條件較弱,要素保障不充分,嚴重影響了新項目的引進和落戶項目的發展。
二是投資服務環境有待近一步優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審批難。項目審批環節過多、時間過長、成本過大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二是收費高。有的職能部門行政收費隨意性大,對企業辦證審批時收取高額費用,企業苦不堪言。三是檢查多。部分職能部門對企業亂檢查、變相檢查的行為時有發生。四是服務差。有的職能部門官員習氣嚴重,對來辦事的人不重視,對受理投訴久拖不決甚至推委扯皮,貽誤工期。
對招商引資理念認識不深,思想觀念層面上的問題不解決,勢必陷入商難招,資難引,項目進不來,發展快不了的困境。要通過分析形勢,對比數據,使各個部門統一認識,牢固樹立“開封要復興,必須對外開放;開封要發展,只有招商引資”的理念。同時,要加強招商考核力度,對所有目標責任制單位實行招商引資量化考核,獎罰兌現,解決進展不平衡問題。
第一,處理好“數”與“量”的關系,招大引強。切實改變以往重數量、輕質量的觀念和做法,把招商引資與開封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鏈調整結合起來。對于一些污染大、能耗高的項目必須進行嚴格審查,甚至將其拒之門外,不能盲目地以完成招商任務和促進本地經濟發展為借口。第二,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效率關系。不僅要關注引進的資金數量,更要關注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看引進的項目是否真正落實并產生效益。
一方面,開封承接產業轉移應立足于自身現有的比較優勢,利用緊鄰鄭州的區位優勢,以鄭州為依托,積極利用休閑度假特色資源以及高爾夫場地發展娛樂和旅游業,加大現代服務業的引資力度。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和各類中介服務,在社區服務、物業管理、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新興服務方面篩選引進投資。另一方面,開封作為七朝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應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根據實際進行系統分析,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招商引資策略,大力開展旅游業招商引資。加大外資以合資形式投資媒體、影視。根據經濟發展需要繼續擴大服務行業開發領域,建設現代化城市新區。
應充分利用開封的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確立三到四個主導產業,作為今后開封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開封的醫藥產業、食品加工產業、化學化工產業以及旅游業都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要重點引進和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行業影響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并以這些大公司和企業集團為依托,構建真正能夠提升開封經濟發展層次、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群。
首先要對現有的招商項目土地進行大排查,組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土地執法監察隊伍進行全面清查,對閑置6個月以上的土地視情況作出嚴肅處理,發現開發純屬為圈地的即刻收回土地使用權。其次要增加土地供應透明度,提高土地供給門檻。對開發用地進行全程跟蹤監督,按照“符合規劃、權屬清晰、界址清楚、依法批準、有償使用”原則,增加土地供應透明度。同時在項目引進前進行嚴格的科學論證,避免項目投產后不能產生效益所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對入駐企業的單位建設用地投資強度、單位土地面積產出率進行嚴格控制,提高準入指標。
[1]張后樂.加快河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0,(2):65-66.
[2]陳建娟.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