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趙志亮 馬利園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2002年,開封市提出了“工業強市”戰略。在“工業強市”戰略實施滿十年之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保障開封市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總結十年間開封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征求對我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是很有必要的。自5月開始,對我市近10年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進行了總結,對當前我市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近年來,開封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呈現出領域逐步拓展、內容逐步豐富、措施逐步深化、作用逐步增強的良好發展趨勢,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市政建設得到加強。先后完成了十處道路橋梁改擴建工程和城市綠化工程,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供電事業長足發展。僅2011年就投運110 千伏及以上工程8 項,新增變電容量24.3 萬千伏安,輸電線路83.5 公里。交通網絡逐步形成。隨著鄭汴一體化的推進,鄭汴形成了“343” 綜合交通樞紐格局(3 條鐵路、4 條高速、3 條公路)。
近年來,市金融辦加強組織協調,加強了政銀企合作,制定企業上市優惠措施,加快企業上市融資步伐,破解企業發展資金瓶頸。今年我市全年融資額目標任務是55 億元,上半年全市融資額37.42 億元,完成率為68.04%,位居全省第六名。
各縣區以企業所在地地方黨委、政府牽頭,公安機關和企業負責人參加的警企地共建理事會,定期研究企業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制定治理措施,積極構建長效機制,不斷推進警企聯防、聯建、聯治工作,確保企業周邊發展環境的穩定。
部分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薄弱。很多企業表示一些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下,部門設置多,行政人員的服務意識差。一些部門領導及工作人員不愿意承擔責任風險,不敢擔當,缺乏全局觀念和發展意識,循規蹈矩。少數單位受部門利益的驅動,指定中介單位提供有償服務。
一是有的部門對行政審批事項設置專人專管,該人員一旦請假便無人辦事,嚴重制約企業及各部門的項目進度。二是行政審批程序復雜,時限長。一個項目審批從開始立項到手續辦齊需要一年半時間,有的甚至需要兩年時間,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政府履行招商引資承諾情況一般的占40%,不好的占8%,政府誠信形象有待提高。個別地方的少數領導干部法治觀念、誠信意識缺失,“開門招商、關門捉商”,嚴重失信于企業,挫傷企業的投資熱情。
很多企業反映我市基礎設施有待優化和解決,如電力、通訊、供水、交通、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入學、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問題。
當前,按照我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每年需要建設用地5萬畝左右,但是國家按計劃指標下達我市的土地每年僅7000 畝左右,供需矛盾突出。
中小微企業則反映他們的發展環境舉步維艱。一是稅費重。調查問卷顯示,有532 名廠長(經理)反映中小微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稅費重,位列各類問題人數第二。如某公司每年稅賦 60 萬左右,人均稅賦每年 6000元。二是本地企業的培育和扶持不足。近年來受招商引資政策性任務的影響,在財政政策、市場準入、資源配置等方面對招商引資企業熱情款待,對本地企業的培育和扶持不足。
中介機構與職能部門要在人員、辦公場所、財務、機構、職能實行五分離,堅決查處職能部門指定服務、強制服務、轉嫁職能變有償服務等行為。企業可以自主選擇正規中介機構,行政部門不得干涉。
要建立起以“績效目標、績效責任、績效運行、績效評估、績效提升”為基本框架的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績效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給各部門、各行政人員建立網絡檔案,把每一部門、每個工作人員所做的工作定期在其檔案內公布。按照分級管理原則,相應的監督部門每季度對評價匯總一次,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言出必信、諾出必守”是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取信于民的基本準則,也是維護政府威信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制定政策要多方論證、集思廣益,實施中要多方協調,全力支持,照章辦事、依律執行,不能朝令夕改,說變就變,防止出現損害投資者利益、新官不理舊事等損害政府形象的現象存在。
聘請國內著名院校或專業團隊根據我市區域特點,對我市做一個城市全局的長遠的規劃,規劃形成后,任何人都不得隨意改動,需要變動的必須經人大表決通過。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庫,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和溝通,形成合力,對道路、給排水、電、燃氣、通訊、學校、醫院、住房、物流園區等超前謀劃,超前運作,超前建設,或隨著投資項目的建設及時跟進。
[1]開封統計局.開封統計年鑒 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統計年鑒 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馮留坡;中部地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與加強行政法制建設研究[J];行政與法;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