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俠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陜西 西安 712046)
目前,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下,關中地區將各區域單一的農業經濟發展為規?;?、專業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首先,在糧食方面,關中地區素有“米糧倉”之稱。根據各地區的可耕地面積及人口數,現已形成四大板塊,十條產業帶的特色農業糧食發展模式。另外,形成以渭北為核心的優質蘋果、梨果業帶;以渭河以南至秦嶺北麓的獼猴桃、草莓、葡萄為主的水果帶等;其次,蔬菜更是以西安中心城市,三個副中心城市向外輻射進行大面積種植蔬菜培育基地。最后,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圍繞“一個主體、三個品牌、六個關鍵環節”大力發展畜牧業,使得2010年西安豬存欄數94.32 萬頭,羊存欄數29.45 萬只,家禽存欄數1034.20 萬只;寶雞分別為108.54 萬頭,52.17萬只,830.61 萬只;咸陽分別為181.85 萬頭,106.8 萬只,958.98 萬只;渭南市分別為182.05 萬頭,79.13 萬只,904.33萬只。綜上所述,關中地區農業經濟根據各市區地理位置和優越性形成適合的農業產業帶,帶動農民的積極主動性,增加農業收入。
隨著農業產業化進一步深入發展,關中地區各市區形成一村一品農業示范區,發展農業板塊經濟。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各市區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不同,差距也不斷擴大,呈現不平衡發展。影響因素為:首先,各市區政府對農業扶持政策和投資程度不同;其次,農業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緩慢;第三,農村文盲太多,年輕人多半外出打工,農業技術投資力度不夠;第四,農業產業鏈不夠完整,普遍存在產業鏈斷鏈、短鏈現象,各子鏈條間協調度不夠,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綜上所述,關中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不平衡因素較多,產業鏈的短鏈、斷鏈使得各區域間協調機制及城鄉之間的合作機制很難形成,成為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從農業產業鏈著手分析推動關中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和實現路徑選擇。
目前關中各地的農業產業鏈條斷環、短鏈現象嚴重,農業產后子鏈條明顯,加工鏈條和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子鏈條無法保障,而隨著城市化規模的發展,城市和鄉村呈現的二元經濟結構需構建“以工促農” “以城帶鄉”機制,即通過延伸、修補和整合農業產業鏈的斷環、短鏈現象,提高城市、鄉村和郊區在整個鏈條中的主體性,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組織,溝通協調好城市、鄉村和郊區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增加農業產業鏈的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增加企業利潤,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推進關中地區經濟快速協調發展。
城市規?;l展的同時,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成為城市的建設者,與此同時,使得城市的壓力增加,也使鄉村農業勞動力大量減少,農業技術應用差,農業收入增長程度低,城鄉差距拉大。構建關中農業產業鏈是將產業鏈中各種相互關聯的、相互作用的鏈條加上增值鏈條,完善和修整整個農業產業鏈,使得農業的一次產業轉型為二、三次產業,建立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優勢農業產業,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因此,要實現各地區協調可持續發展,主要解決工業反哺農業,分析“以工促農”路徑選擇,從而實現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解決農業發展中的根本問題。
(1)增強產業鏈中工業企業的主體地位。在農業產業鏈中,需要工業企業對農資及農產品的運輸、加工和銷售。因此,在整個鏈條中需要發揮工業企業的核心地位及主體主動性,完善和修正整個產業鏈條,協調鏈條中的其他主體,發揮產業鏈條中的優勢,降低產業鏈中的附加成本,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2)共享農業產業鏈條中的信息。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但信息閉塞是阻礙農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中創建農業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產業鏈條中的上下游資源、信息共享,不僅可以減少尋找資源的成本,而且可以實現信息流通的零距離,使得農產品可以按需買賣,減少農產品滯銷、脫銷產生的負面現象,保護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
關中農業產業鏈的“短鏈”“斷鏈”形態不僅削弱了涉農產業分工而且割裂了區域間涉農企業間內在的經濟聯系,使得城鄉之間差距拉大。因此,“以城帶鄉”機制是修補和完善農業產業鏈的關鍵。城市的區域優勢使得在產業鏈條中擁有產品的銷售和品牌優勢,而農村是大量農產品的生產者,因此,“以城帶鄉”的路徑選擇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分別為城市涉農產業主導和農村農業主導。
(1)城市涉農產業主導是主張以城市為中心的涉農工業企業為農業產業鏈的主體,通過建立城鄉之間的聯系,工業企業吸納農業勞動力,不僅可以減少城市壓力,而且可以增加農村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另外,通過資本形成和農業技術進步,可將增加的農業增加值用于再投資,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農村農業主導是主張以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中心,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解決貧困問題,積極發展農村農業和農村非農業,加強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保障農產品供給與銷售,完善農村經濟經營體制,實現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農業產業鏈的順暢運行主要靠消費者的需求,由于市場經濟對農產品需求的多樣性和可變性,需要產業鏈中各主體不斷調整自身經濟行為才能保證其下游的產品供應,同時需要其上游初級農產品的供應,因此,城市涉農產業主導優于農業產業主導路徑。
[1]2011年陜西統計年鑒
[2]王青 陜西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陜西農業經濟,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