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木印
(江西省安義縣人民醫院 安義33050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指歷時短暫并經常反復發作的腦局部供血障礙,導致供血區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是神經內科常見病,目前用于治療該病的藥物較多,但療效不一[1]。選取本院近年收治的TIA患者68例,應用葛根素治療者36例與應用復方丹參液者32例進行對比觀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標準 均符合《神經病學》第6版TIA診斷標準。(1)發病突然,短暫的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不超過24 h完全恢復正常。(2)臨床表現完全可用某一腦動脈病變解釋。(3)發作間歇期沒有任何神經系統體征。(4)常反復發作且臨床表現刻板。(5)多在中老年發病。(6)腦CT或MRI排除其他腦部病變。
1.2 一般資料 將68例TIA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齡55~85歲,平均70.5歲;其中冠心病及高血壓25例,糖尿病11例。頸內動脈系統TIA 24例,其中單癱、偏癱14例,肢體麻木8例,失語2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IA 12例,其中眩暈10例,共濟失調2例。對照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齡57~86歲,平均71.5歲;其中冠心病及高血壓22例,糖尿病10例。頸內動脈系統TIA 20例,其中單癱、偏癱12例,肢體麻木7例,失語1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IA 12例,其中眩暈9例,共濟失調2例,球麻痹1例。兩組性別、年齡、發作類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14 d。對照組用復方丹參液20 mL加入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用14 d。所有病例同時給予抗凝、保護腦細胞等治療,治療期間對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者均給予相應治療。
1.4 觀察項目 觀察治療后TIA發作停止時間、例數及不良反應。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顯效12例(33.3%),有效21例(58.3%),無效3例(8.3%),總有效率91.7%。對照組:顯效6例(18.8%),有效18例(56.2%),無效8例(25.0%),總有效率75.0%。總有效率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
TIA是腦血管功能障礙所致一過性、可通性、局灶性神經功能喪失,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與微血栓、血流動力學改變、盜血現象有關。TIA患者比正常人具有更高的腦卒中危險性,迅速控制TIA發作,防止腦梗死的發生是治療的主要原則[2]。葛根素具有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作用,已在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3~4]。本組實驗表明,葛根素治療TIA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與文獻
[1]孫海欣,秦海強.2005年短暫腦缺血發作的危險性分層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06,1(4):300-301
[2]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7-129
[3]蘇玉花,王祥安.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1):94-95
[4]郭振芳.葛根素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45例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07,11(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