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榮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第二總隊醫院 南昌330096)
胃腸型高原反應是人體突然進入海拔2 500 m以上所出現的以消化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高原反應,其臨床表現復雜,廣泛而無特異性,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不思飲食、納食無味,并腹脹、便秘、腹瀉(大便每天2~3次),多為不成形軟便,部分人便前有腹痛、便后腹痛減輕或消失等,并要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甚至數月以上,是高原反應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筆者有幸參與了青藏直流聯網工程建設的醫療保障工作,筆者所在醫療衛生所承擔了格爾木-小南川這段長達110公里線路的醫療保障工作,海拔在2 828~4 000 m之間,參建者達2 000人以上,筆者在這段時間內運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胃腸型高原反應,收到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100例,均為門診患者,男性95例,女性5例,年齡最大53歲,最小23歲,平均36歲,一般在進入施工點后1~5 d發作,平均2~3 d發作。
1.2 治療方法 由于條件有限,沒用湯劑而統一采用參苓白術散顆粒(國藥準字Z53020507),每天3次,每次1袋,溫開水沖服。
1.3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食欲明顯增強,飯量增加至正常,食有味,腹脹腹痛消失,大便成形,每天1~2次,體重有所增加。顯效:食欲有所增強,飯量有增加,納食較為有味,但晚餐多食之無味,腹痛腹脹減輕或消失。無效:諸癥無明顯改善。
1.4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55例,顯效31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86%。
胃腸型高原反應屬中醫學“虛勞、腹痛、腹瀉”的范疇,病變部位雖在胃腸,但與肝、膽、脾等功能失調有關,主要原因是人體進入高原后,氣壓下降,大氣中氧分壓低,人體處于全身缺氧狀態下,人體多臟器功能有所下降,新陳代謝受到影響,肝、膽、脾消化系統功能較平原地區減弱,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則出現胃腸型高原反應。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高原缺氧所引發的胃腸道黏膜損傷是導致胃腸型高原反應的根本原因[1]。參苓白術散中黨參、山藥、蓮子益氣健脾、和胃止瀉為主,輔以白術、茯苓、杏仁、扁豆健脾,佐以炙甘草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氣寬胸,更以桔梗為使,用以載藥上行,宣肺利氣,借肺之布精而養全身,各藥合用,補其虛,除去濕,行其滯,調其氣,兩和脾胃,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之功效[2]。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參苓白術散可以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3]。
[1]李素芝.急進高原個體胃腸型高原反應發生情況及其原因[J].職業與健康,2011,27(4):427
[2]張仲林.參苓白術散對動物胃腸動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12):3 151-3 152
[3]張永艷.參苓白術散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6,15(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