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沖槐,黃 娟,芮雪琴
(太原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我國煤炭企業組建技術聯盟模式研究
牛沖槐,黃 娟,芮雪琴
(太原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分析企業技術聯盟模式的基礎上,基于企業的學習能力,從技術聯盟伙伴和聯盟組織模式兩方面提出了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的模式。
煤炭企業;技術聯盟模式;學習能力
目前,受到新能源發展沖擊和自身產能過剩的挑戰,我國煤炭企業加速了組建聯盟的進程;企業間的戰略聯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彌補企業的戰略資源缺口。
國內關于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研究成果較少,主要集中在:(1)戰略聯盟現狀分析。林壽富分析了我國煤炭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內外動因及主要形式[1]。楊家純認為戰略聯盟可以解決我國大型煤炭企業競爭優勢的不足,霍德利指出構建煤炭企業戰略聯盟模型以獲得競爭優勢[2,3]。(2)戰略聯盟的構建、運行與治理等。戰略聯盟的構建可以從構建原則與方式、聯盟模式選擇、管理、產業鏈或供應鏈、聯盟的動因等方面入手[4-7];聯盟的運行需建立信息管理、績效管理和協調溝通等機制[8];蔡志剛和張瑩等人分析了煤炭企業戰略聯盟存在的風險,并提出對應的防范和控制措施[9-10]。(3)目前國內還沒有學者從技術的角度研究煤炭企業的戰略聯盟。在企業聯盟中,85%以上是與技術創新活動有關,因此外國有些學者直接把戰略聯盟稱為技術聯盟[11],說明技術聯盟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國煤炭企業的技術聯盟模式。
2.1 企業技術聯盟模式分析
企業技術聯盟模式多種多樣,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選擇哪些成員作為技術聯盟伙伴;二是選擇什么樣的組織聯盟形式[12-16]。
技術聯盟伙伴的選擇方面主要有兩種模式:橫向技術聯盟和縱向技術聯盟。橫向技術聯盟是指處于創新鏈條上同一環節的企業建立的利益共同體,其產品或服務具有替代性,但存在一定競爭。縱向技術聯盟是指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或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建立的利益共同體,它們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事實上,技術聯盟是聯盟成員相互學習的一個動態過程。通過聯盟,各成員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知識,知識共享的程度決定了連盟的效率。但是,知識的異質性和聯盟關系的差異性會導致聯盟產生知識共享障礙,且該障礙在橫向和縱向技術聯盟中會有不同。橫向技術聯盟中,產業鏈同一環節中的企業建立聯盟,知識的異質性程度較低,由此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較弱;各聯盟成員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直接利益沖突較大,由此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較強。縱向技術聯盟中,產業鏈不同環節中的企業建立聯盟,知識的異質性程度較高,由此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較強;各聯盟成員之間不存在直接競爭,直接利益沖突較小,由此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較弱。由于企業從技術聯盟中獲取知識的多少及其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越強的企業,越能監控知識源、吸收并掌握知識。可見,企業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著克服共享知識障礙所耗費的成本和兩種聯盟伙伴模式的選擇。
聯盟組織的選擇方面主要是兩種模式:契約型技術聯盟和股權型技術聯盟。契約型技術聯盟指兩個或以上的企業通過協議建立合作關系。股權型技術聯盟是指兩個或以上的企業共同出資建立某種共享產權的合作關系。技術聯盟采取何種模式(更接近于市場交易的契約型聯盟還是更接近于企業組織的股權型聯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聯盟克服機會主義的能力,進而影響聯盟的穩定性。企業的學習能力是決定聯盟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的學習能力不同,對外部技術掌握程度就不同,因而在聯盟中獲得的利益也不同,進而影響企業對聯盟的投資積極性及由此引發的機會主義行為。
2.2 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模式
從上分析可知,企業的學習能力會影響著技術聯盟伙伴和聯盟組織的選擇。我國大型和中小型企業存在資金、技術、人力、設備等差異,導致兩者的學習能力不同:大型煤炭企業學習能力強,中小煤炭企業學習能力弱。因此,兩者的聯盟伙伴和聯盟組織模式選擇應有不同。
(1)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伙伴模式選擇:①大型企業學習能力強,在技術聯盟中,更精于吸收、轉化、創造知識,能夠克服競爭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應選擇橫向技術聯盟,并與強勁的競爭對手聯合,通過自身的學習優勢吸、收對方先進的技術,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克服知識差異性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時,應選擇縱向技術聯盟,通過建立產學研聯盟,開發新技術、發明大型先進裝備等;或建立產業鏈聯盟(如在煤電、煤鋼、煤機、煤電冶、煤焦化、煤化工等產業延伸),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實現煤炭的綜合利用。②中小煤炭企業學習能力弱,難以克服競爭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因此應選擇縱向技術聯盟(如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進行技術項目合作,避免直接競爭,減少直接利益的沖突。克服知識差異性引致的知識共享障礙時,應選擇橫向技術聯盟,通過與本企業技術關聯密切的企業進行聯盟,減少自身知識簇到聯盟伙伴知識簇的跨越,從而減少知識差異性的影響。
(2)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組織模式選擇:①對于學習能力對稱的聯盟成員,比如學習能力都強的大型企業,建立技術聯盟時,都愿意投入自身的資源,對技術聯盟有誠意和籌碼,相信自己能通過技術聯盟獲得利益;同時,因為資源的投入,存在很高的違約成本,聯盟成員之間產生機會主義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大型企業之間的聯盟應選擇治理成本較低的契約型技術聯盟,雙方可采用研發聯合體、共同研究開發、技術交換協議、網絡組織等方式。學習能力都弱的中小企業,投入資源的積極性較小,對技術聯盟沒有誠意和籌碼,希望對方投入大量資金和設備;若其中一方未從聯盟中獲得知識會放棄聯盟,這種情況下發生機會主義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中小企業之間的聯盟應選擇股權型技術聯盟,通過建立資產紐帶,增強兩者的相互依賴性;但由于兩者的資金都較少,宜采用少數股權投資的方式。
②對于學習能力非對稱的聯盟成員,大型企業學習能力強,具有較強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它可能不遵循聯盟協議,刻意隱瞞自己的知識或者減少應有知識的投入量;而中小企業學習能力弱,在技術聯盟中獲得的知識較少,可能放棄聯盟;這些機會主義行為都會導致聯盟不穩定。因此,為降低聯盟解體的風險,兩者應該建立股權型技術聯盟,大型企業可技術并購中小企業的技術,或者兩者共同出資建立研發合資企業。
基于企業的學習能力,本文從技術聯盟伙伴模式(橫向和縱向聯盟)和聯盟組織模式(契約型和股權型)兩方面提出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的模式。我國煤炭企業技術聯盟模式選擇的過程可能存在三種風險:企業選擇聯盟伙伴所帶來的風險、聯盟伙伴的機會主義行為、聯盟中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要防范這些風險,可按下述入手:(1)通過建立合作伙伴評估體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慎重選擇聯盟伙伴;(2)通過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和正式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完善信任機制;(3)根據剩余利潤原則、風險與利益相對稱原則、綜合優化原則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
[1]林壽富,趙定濤.我國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現狀及趨勢[J].經濟管理,2007(23):34-37.
[2]楊家純.戰略聯盟可以解決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競爭優勢的不足[J].中國煤炭,2005,31(8):28-29.
[3]霍德利,王立杰.基于并購與戰略聯盟的協調機理煤炭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研究[J].中國礦業,2007,16(7):31-33.
[4]張亞軍.淺談煤炭企業戰略聯盟構建[J].煤炭經濟研究,2005(11):41-42.
[5]冉進財.煤炭企業的戰略聯盟問題探討[J].煤炭工程,2006(12):100-101.
[6]林壽富,趙定濤,畢軍賢.基于雙邊依賴性的大型煤炭企業[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2):88-92.
[7]曹濤.煤電企業戰略聯盟及供應鏈管理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9:3-6.
[8]陸波,武偉民.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運行管理機制[J].中國煤炭,2007,33(6):20-23.
[9]蔡志剛,武偉民.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煤炭,2007,33(5):15-17.
[10]張瑩.山西省煤炭企業戰略聯盟治理模式的問題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25(9):19-21.
[11]史占中.企業戰略聯盟[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68.
[12]鐘書華.技術聯盟:類型、效益與成本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8(8):25-27.
[13] 首藤信彥.超越國際技術聯合[J].世界經濟評論,1993(8):24-27.
[14]Peng S Chan,Dorothy Heide.Strategic Alliances In Technology:Key Competitive Weapon[J].SAMAdvanced Management,1993(8):45-57.
[15]鐘書華.我國企業技術聯盟的組織行為[J].科技管理研究,2000(2):24-26.
[16]梁靜,田宇.網絡競爭下的企業技術戰略[J].物流技術,2000(5):37-38.
Technology Alliance Mode of Coal Enterprises:Based on Enterprise Learning Ability
NIU Chong-huai,HUANG Juan,RUI Xue-q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
On th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alliance mode of enterprises,the paper presented the alliance mode for coal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learning ability in two ways:technology alliance partners and alliance organization mode.
coal enterprises;technology alliance mode;learning ability
F273.1
A
1672-5050(2012)11-0070-03
2012-03-20
山西煤炭教研資助項目“山西高等院校煤炭市場營銷課程建設研究”
牛沖槐(1956—)男,山西夏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人力資源科技管理研究。
徐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