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光,劉建俊
(諸城市河道管理局,山東 諸城 262200)
濰河是諸城市境內的第一大河,也是諸城人民的母親河。發源于莒縣箕屋山北麓,流經諸城后入峽山水庫。濰河在諸城境內全長78 km,其中城區段20 km。濰河作為諸城市的城中河為改善城市環境、涵養水源、提升城市品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0年以后,隨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防洪安全、生態環境、城市環境、社會環境的改善日益重視,為提高防洪能力和城市品味、改善生態環境,諸城市對濰河進行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自2003年以來,諸城市先后自籌資金16億元,對濰河進行了綜合治理。治理分為兩部分:一是河道治理工程,2003年開工,2005年竣工,投資6億元;二是河道生態綜合配套,2004年開工,2005年建成濰河公園,2008年完成濱河路及其綜合配套工程建設,投資10億元。自開工以來,先后新建改建橋梁6座,攔河閘壩4座,高標準硬化、綠化、亮化濱河道路56 km,鋪裝人行道近85 km,配套建設供排水管網23.8 km,安裝照明燈具5 000多盞,綠化面積200多萬m2。通過治理,形成了“以濰河為軸線、多支流交匯、閘壩梯級疊瀑”的城市濱水景觀帶。
在濰河綜合治理過程中實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和“建設生態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城市”的治理新思路,具體做到了6個結合。
1)治理與提高防洪標準相結合。利用原先自然地形,拓寬河道,對河堤進行加高,擴大行洪能力。將大堤由原來的5 m拓寬到了20 m,防洪標準由原來的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洪水標準,提高了防洪能力,增加了河道的蓄水能力,有效地保護了兩岸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2)治理與城市建設相結合。在濰河綜合治理時,按照城市道路標準對沿河兩岸河堤進行了硬化,修建了寬12 m的濱河路,道路內側人行道寬5 m、外側寬3 m,安裝了節能路燈,配套了雨污分流管網。沿河道路內側景觀綠化錯落有致,外側因勢造型彰顯神韻,成為貫穿市區和4個城區副中心的濱水綠色生態長廊。
3)治理與水環境相結合。在濰河治理時,對河道內排水管網進行了全面檢查,積極進行了改造和更換,杜絕污水排入河道,使濰河水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有了明顯提高。
4)治理與水文化相結合。依托濰河治理,建設濰河公園、恐龍公園、大舜苑、中國(諸城)第一燒烤城各1處,積極發掘龍文化和當地風味小吃,借水提升優勢資源的影響力。
5)治理與旅游相結合。依托濰河治理,建設了濰河水利風景區。風景區的建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和外地游客旅游提供了一個景色怡人、環境優美的好去處。
6)治理與水力開發相結合。濰河治理時將濰河河道原有的栗元、拙村、道明3處電站進行了改建,增加了裝機容量,2011年3處電站發電量達到了600萬kW·h,發電量比濰河治理前大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經濟效益。
1)提高了防洪標準。通過治理,不同程度上提升了河道的防洪標準,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減少了兩岸及下游的受災面積,保護了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2)改善了城市環境。濰河治理一改過去“單純治河而治河”的治理模式,轉變治水思路,積極從防洪、生態、蓄水、經濟、文化、景觀、交通、社會效應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多方面考慮。在治理時注重了防洪安全、生態休閑、旅游和水利開發。依托濰河而建的濰河水利風景區,融水生態、水文化、水景觀于一體,布局合理,成為諸城市一大靚麗景觀。風景區的建成,在改善諸城市城區面貌和環境方面起了積極作用,極大地提升了諸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3)緩解了交通壓力。濰河兩岸濱河道路與城區其他道路相互連接,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積極地緩解了諸城市的交通壓力,成為了諸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4)提高了水質。通過治理,水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來,以往不常見的水鳥再現濰河水面。在2010年濰坊市組織的濰河漂流活動中,漂流隊員在濰河公園河段發現了一種類水母的生物。經鑒定,確定為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其珍貴度可與大熊貓、金絲猴媲美。
5)推動了旅游業發展。濰河水利風景區建成后,諸城市民和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絡繹不絕,成為了市民休閑和外地游客旅游的好去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濰河水利風景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建設博物館、名人館、體育館、游泳館、大舜苑、劉墉板栗園等景點,與濰河風景區串珠成鏈、融為一體,打造出一條休閑旅游的景觀帶,成為了獨具魅力、韻味無窮的風景線,借水提升了諸城市的旅游資源,為諸城市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6)利用水力資源。3處電站水力發電的積極開發,對水進行了“環保式”的充分利用,節約了能源,有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濰河治理以“回歸自然”與“以人為本”相結合,治理過程中從防洪、蓄水、生態、文化、旅游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綜合治理。由于河道治理經驗不足等原因,治理過程中難免有所欠缺之處。下一步,一定積極借鑒其他兄弟單位的治河經驗,在以后的河道治理中取其所長,積極提高諸城市的河道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