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
(紹興市第一中學 浙江 紹興 312000)
高考對物理學科提出了5種能力要求,其中之一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簡單的微積分已下放到高中數學課程中,這對物理學科的教學無疑是一大利好.
物理問題中經常會涉及到變化率,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物理概念,例如,在研究瞬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概念的過程中,呼喚著導數的產生.導數是用來解決變化率的有效工具,瞬時變化率就是導數,其幾何意義是切線的斜率,這在物理圖像中經常涉及到.在有關內容已下放到高中數學以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導數來描述物理問題,這對學生準確理解物理概念、規律是很有好處的.經常用到的結論有:常數C′=0;冪函數(xn)′=nxn-1;三角函數(sinx)′=cosx;復合函數求導法則

普通物理知識大多采用微積分來描述,而高中物理常把它們降解為初等的數學手段,但有些知識是很難回避微積分的,高中階段往往一筆帶過,這些知識自然就成為學生理解上的瓶頸.其實,只需引用簡單的微積分常識(下面以三角函數sinθ為例),就可以圓滿地解決不少問題.
質點的位移x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滿足

則其速度的變化規律為

加速度

由此看到:做簡諧運動的質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按正弦式規律變化的.另外

得到周期公式

線圈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動,在中性面時記作t=0,穿過線圈的磁通量Φ=BScosωt,則線圈中的電動勢

電流

若線圈有N匝,得到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為

(1)有效值:基于電流的熱效應來定義.假設有一個定值電阻R,在交流的一個周期T內,產生的熱量

代入得


對照Q=RT,得到

(2)LC振蕩電路:通過電感線圈的電流為

則線圈兩端的電壓


【例1】已知某質點的運動學方程為x=2t2+3t+4(單位:m),試求第1s末質點的瞬時速度、加速度.
解析:根據速度的定義

把t=1s代入得

加速度

可以證明,滿足位移方程x=at2+bt+c的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式中c為t=0時刻質點相對于原點的初始位置,質點的初速度等于b,加速度等于2a.
【例2】在水平地面上方10m高處,以20m/s的初速度沿斜上方拋出一物體,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物體的最大射程[1].
解析:以拋出點為原點,建立水平、豎直方向的坐標系xOy,如圖1,設v0與x軸的夾角為θ,飛行時間為t,有


圖1
聯立(1)、(2)式消去參數θ,得

代入數據得

當x取最大值時,(3)式右邊對t的一階導數等于零,即

解得

代入(3)式得

【例3】(2011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試題)如圖2(a)所示,水平高臺上有一小車,水平地面上有一拖車,兩車之間用一根不可伸長的繩跨過定滑輪相連.拖車從滑輪正下方以恒定速度沿直線運動,則在拖車行進的過程中,小車的加速度
A.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圖2
解析:把拖車的速度分解為圖2(b)所示的兩個方向,小車的速度等于v1=vcosθ,則加速度

因θ逐漸減小,選項A正確.
解后語:本題考查加速度牽連關系,處理方法比速度要復雜得多,時有被錯解(或歪打正著)的情況.一些基本函數(如三角函數sinθ、冪函數xn等)的微積分形式很常見,記住這些簡單結論就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例4】(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22題)如圖3所示,OACO為置于水平面內的光滑閉合金屬導軌,O,C處分別接有短電阻絲(圖中用粗線表示),R1=4Ω、R2=8Ω,導軌其他部分電阻不計.導軌OAC的形狀滿足y=2sin(x)(單位:m).磁感應強度B=0.2T的勻強磁場垂直于導軌平面.一足夠長的金屬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恒定的速率v=5.0 m/s水平向右在導軌上從O點滑動到C點,棒與導軌接觸良好且始終保持與OC導軌垂直,不計棒的電阻.求:滑動過程中通過金屬棒的電荷量有多少.

圖3
解析:根據電磁感應定律



代入后得到

由此可得

【例5】(第22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第9題)如圖4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屬細圓環半徑為a,豎直放置的金屬細圓柱(其半徑比a小得多)的端面與金屬圓環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內,圓柱的細軸通過圓環的中心O.一質量為m,電阻為R的均勻導體細棒被圓環和細圓柱端面支撐,棒的一端有一小孔套在細軸O上,另一端A可繞軸線沿圓環作圓周運動,棒與圓環的摩擦因數為μ.圓環處于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Kr、方向豎直向上的恒定磁場中,式中K為大于零的常量,r為場點到軸線的距離.金屬細圓柱與圓環用導線ed連接.不計棒與軸及與細圓柱端面的摩擦,也不計細圓柱、圓環及導線的電阻和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問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以多大的水平外力作用于棒的A端才能使棒以角速度ω勻速轉動?

圖4
分析:勻速轉動應符合力矩平衡條件:M外=M安+M摩,為求安培力矩,關鍵是求出OA棒上的電動勢.考慮一個周期T(OA棒轉動一周)內,磁通量的變化量ΔΦ=BS,由于B是變化的,把它沿半徑方向分割成若干個帶狀圓環,再積分即可.
解答:設沿OA向外第i個微元段的半徑為r,該處帶狀圓環的電動勢

安培力矩

摩擦力矩

代入得

解得

解后語:在處理變量時,以前普遍采用微元法,其實質就是求導、積分的過程.涉及到兩個以上的變量時(比如例5中B隨著r變化,傳統的方法是采用微元分割,借助高階小量近似,寫成相鄰兩項的差值,累加得到結果),用微元法需要有較高的技巧,而運用導數這一工具理應是最有效的.對于求OA棒上的電動勢,本題還可采用以下解法:
第i個微元段的電動勢
可見,求OA棒上的電動勢,用積分方法會簡潔一些.
1 楊國平.物理解題中的遞推方法.物理通報,2012(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