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新娟

在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10月,我們來到期待已久的 “中國獼猴桃之鄉”——陜西省周至縣,縣果業局陳剛科副局長陪同我們走進樓觀鎮軍寨村。在村里設施齊全的健身場上,三五成群的村民談笑風生,目送著場外來來去去的一車車獼猴桃,這些毛茸茸的“金果果”,顯然是村民們生活富足和幸福的本錢。村民何周勇介紹說,今年獼猴桃價格看漲,收購價5元/kg左右,一般家庭獼猴桃種植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
放眼望去,秦嶺北麓廣袤富饒的田野處處是生機勃勃的獼猴桃園,正 “貪婪”地享受著秋日暖陽的恩寵。預示著來年又將是個豐收年。
周至獼猴桃產業發展的成績單
周至榮稱“中國獼猴桃之鄉”。目前,全縣種植獼猴桃面積37萬畝(2.47萬 hm2),年產鮮果 35萬 t,年總產值達21億元,果區人均獼猴桃收入8800元。周至獼猴桃鮮果及加工產品遠銷法國、德國、加拿大、阿聯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鮮果3萬t。2007年3月,周至獼猴桃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周至縣被國家質監總局認定為全國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范縣,周至縣選育的秦美、啞特品種獼猴桃分別榮獲國內外10多項大獎,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全縣已有10萬畝(0.67萬hm2)獼猴桃生產基地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1萬畝(666.67hm2)獼猴桃取得了歐盟有機認證。
西安現代新農業公司、周至華夏聯誠果業公司等企業相繼投資10多億元,整合完善周至獼猴桃產業鏈。全縣已先后建立2480座獼猴桃貯藏庫,貯藏能力達20萬t;成立獼猴桃深加工企業38家,年加工鮮果7萬t,生產獼猴桃原汁、果酒、果脯、果干、干粉等20多個系列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經濟效益突出。
周至縣已成為全國獼猴桃栽植面積最大、種植品種最多、品質最優、貯藏加工能力最強、效益最好和市場覆蓋面最廣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范縣。
周至獼猴桃產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周至縣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嶺,北臨渭水,襟山帶河,風景優美,物產富饒,素有“金周至”之美稱。周至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日照指數、年積溫、年降水量、相對濕度、無霜期等都適宜于獼猴桃生長,特別是黑河流域屬秦嶺北麓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是獼猴桃生長的最佳適宜區。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陜西省周至縣生產出的獼猴桃有其他地區無法媲美的優良品質。周至縣獼猴桃栽培歷史悠久,“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唐朝著名詩人岑參的詩句,是陜西省栽培獼猴桃的悠久歷史的生動寫照。很久以前,周至本地的人們在秦嶺山中人工栽培野生的獼猴桃,從此開始了長達1200年的栽培史。
周至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科技路
2000年以前,周至縣獼猴桃品種單一、質量不高。為此,周至縣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科研力量,建立獼猴桃試驗基地,培育新品種,推動獼猴桃產業升級。周至縣先后選育了綠肉、黃肉及紅肉的“華優”、“翠香”和“大葉紅陽”等優良品種,構成了早、中、晚熟多樣化品種體系。
2004年,為適應國際市場,周至建立了“海沃德”獼猴桃有機種植示范點,以轄區內有機“海沃德”獼猴桃產業發展協會為依托,把標準化生產引入獼猴桃管理機制,實施有機栽培,進一步擴大了獼猴桃鮮果的出口份額。
“海沃德”獼猴桃有機種植示范點的建立,為獼猴桃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建立示范種植基地時,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單枝上架、定量掛果、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四大獼猴桃生產技術,并按照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制定并實施了“疏花疏果、果園生草、果實套袋、沼果結合”等13項具體生產管理技術措施,并不斷引進國際獼猴桃種植新技術,新建獼猴桃園一改以前T形架種植為現在的大棚架種植,老園區也正在逐步實行架形改造,進行科學化生產。這一系列措施,使周至獼猴桃生產成為全國獼猴桃標準化生產和安全食品生產的典范。
為做大做強獼猴桃產業,周至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依照現代農業“優質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編制了《周至縣30萬畝優質獼猴桃發展規劃》。僅用3年時間,周至縣獼猴桃主栽品種調整為“海沃德”和“翠香”等8個主栽品種,其中中華獼猴桃系列品種為 “黃金果”、“華優” 和 “紅陽”,美味獼猴桃系列品種為 “翠香”、“啞特”、“海沃德”和“徐香”。
該縣果業技術推廣人員通過實施推廣高接換種技術,縮短了獼猴桃種植品種的更新周期,加快了新品種的推廣,使品種布局更趨多樣化、合理化,國際暢銷品種“海沃德”栽植面積已達1萬 hm2,“華優”、“翠香” 等新優品種已呈現規模化種植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建成的6個新品種高標準示范園千畝板塊,通過提高精品示范園建設標準,使果農收入大幅增加,輻射帶動了全縣獼猴桃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
2009年開始建設的萬畝有機獼猴桃現代示范園,實施項目捆綁式運作,示范區將建設成為集有機種植、生態循環、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標準示范區,成為全國第一個獼猴桃主題公園。在全力整合周至縣獼猴桃產業發展種質資源、技術水平、資金等多方面資源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獼猴桃生產基地鄉鎮自然區域特點,建造了10個千畝以上的高標準示范園,引進頗具實力的國內外農業企業參與土地流轉、基地建設。2010年明確了發展2.67萬hm2優質獼猴桃的新目標,規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該目標任務。
經過多年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無數鮮美的獼猴桃走出了周至,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周至獼猴桃產業發展的經營理念
長期從事獼猴桃市場銷售的周一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齊平說:“在北京、上海市場,新西蘭的獼猴桃是論個賣,一個就賣到四五元錢,周至是獼猴桃的原生地,品質不比國外的差,甚至還要好,但是論斤賣,一斤才賣到四五元,這就是品牌的差距。”周至人的“品牌意識”在全球化化市場環境中覺醒,開啟了由“品質保衛戰”轉向“品牌爭奪戰”的產業升級之路,形成了“擴規模、提品質、創品牌、爭效益、促增收”的產業經營共識。
在這種背景之下,周至縣果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全縣果業一村一品現已發展到96個,果業專業合作社組織135家,覆蓋會員果農3萬戶,占全縣果農的70%。同時,果業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完善和提升其服務功能,加強其維權、自律、服務功能,引導果農生產出市場需求的優質果品,同時積極與銷售企業合作聯手,走品牌生產、品牌銷售的路子。單家獨戶生產、銷售的格局正悄然地發生著改變。“農超對接”、“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市場”等新型的生產、銷售模式應運而生。
西安現代新農業集團公司、世界500強北京聯想控股旗下企業——周至聯誠果業有限公司相繼投資周至獼猴桃產業鏈,實施土地流轉,共計劃投資6億多元,建立中國首個獼猴桃主題公園及國內最大的獼猴桃物流中心。周至獼猴桃產業正大踏步地進行著產業的優化升級。
涉農項目資金重點扶持引導了西安山美食品公司等果品加工企業研發新產品,以擴大企業規模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并重,不斷提高果品系列加工品的附加值。獼猴桃的銷售由過去的單一銷售鮮果,發展成為產品多樣化格局。
周至縣樓觀鎮軍寨村村長馬中權告訴我們,樓觀鎮軍寨村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49戶。合作社統一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指導、精細管理,在市場銷售上嚴禁早采早賣、生果入市,積極聯系各地客商,發展訂單生產。在合作社的有效組織下,入社農戶戶均年收入從2007年的3.6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7.5萬元,帶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4 2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2 000元。今年又集資建設了千噸氣調庫,利用氣調庫將鮮果貯藏時間拉長到8個月。
全縣已形成了5 000多人的果品專業營銷隊伍。目前,果品銷售行業一改過去千軍萬馬闖市場的格局,積極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打造果品銷售的旗艦企業,實現從產品銷售轉型為品牌營銷。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環節是什么?我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王征兵教授認為“必須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正契合了周至獼猴桃產業經營實踐。我們相信,周至獼猴桃產業的現代化夢想,必將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