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陳立新,江新標,趙柱民,周永茂
(1.西北核技術研究所,西安 710024;2.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原對外工程公司,北京 100191)
醫院中子照射器是一種細胞尺度內治療癌癥的新型核技術醫療設施。作為醫療設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醫院中子照射器I型堆(IHNI-1)在治療癌癥過程中為患者提供滿足要求的中子束流。隨著醫院中子照射器的臨床應用和普及,將其建造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的醫院是必然趨勢。因此,其安全性顯得格外重要。IHNI-1堆依靠低溫、常壓水的全自然循環冷卻,采用熔點為2849℃的UO2陶瓷燃料元件。該反應堆具有約為0.5元的后備反應性,冷卻劑溫度系數約為-0.1 mk/℃,反應堆堆芯密封容器浸在池水中并與池水隔離,有效地限制了放射性的釋放,同時提升了反應堆的固有安全性。
采用輕水堆瞬態分析程序RELAP5/SCDAP/MOD3.4[1],對 IHNI- 1 堆在大反應性引入和池水喪失事故工況下的瞬態特性進行研究。
IHNI-1堆是一座低溫、低壓、依靠自然循環冷卻的罐—池式反應堆。IHNI-1堆芯結構如圖1所示。堆芯燃料從內到外分為10圈,裝載340根UO2燃料棒,燃料包殼材料為Zr-4合金,燃料芯體和包殼之間存在氦氣氣隙[2]。堆芯產生的熱量使堆芯部分的水溫升高,密度減小;由于水的密度差產生的驅動壓頭使堆內的水產生流動,堆芯部分的水經過頂鈹和側鈹之間的間隙流出,在筒體上部混合。筒體和堆水池之間存在熱交換,使靠近筒壁的水溫降低,溫度較低的水通過堆芯側鈹和筒體間的間隙,流到筒體底部,再經過底鈹和側鈹之間的環形間隙流入堆芯,形成自然循環。

圖1 IHNI-1堆芯結構Fig.1 Structure of IHNI-1 reactor core
基于RELAP5/SCDAP/MOD3.4程序,對IHNI-1堆進行控制劃分,如圖2所示。堆芯劃分成兩個通道,一個通道包含第一圈燃料元件,另一個通道包含剩余所有燃料元件,分別由控制體130和112表示。控制體110~117代表筒內冷卻水,118代表筒外水池。緊靠112、118深色部分是熱構件,分別代表堆內燃料元件和筒壁。控制體119和120代表環境大氣,為筒內外冷卻水提供一個穩定的壓力邊界[2]。

圖2 IHNI-1堆控制體劃分圖Fig.2 Volumes schematic diagram of IHNI-1 reactor
筆者就IHNI-1瞬態安全特性,分別對大反應性引入和池水喪失這兩種事故工況進行計算分析。
在大反應性引入之前,IHNI-1堆可能處在不同的初始功率狀態,此處就以下兩種初始功率進行計算:a.零功率(0.01 W);b.額定功率(30 kW)。假定水池初始溫度為25℃,在引入反應性之前,讓程序以transnt運行模式運行至20000 s,使整個反應堆處在準穩態工況,然后以restart運行模式引入6 mk反應性。
就以上兩種初始功率分別計算至反應性引入后2000 s。圖3~圖5表示引入6 mk反應性后,反應堆功率和總反應性,堆芯進、出口空泡份額,堆芯進、出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圖3 功率和反應性隨時間變化曲線Fig.3 Power and reactivity variation with time
在冷卻劑負溫度效應作用下總反應性很快下降,并且由于引入反應性較大,兩種情況都出現了瞬發功率峰值。初始功率為30 kW的事故工況下緩發功率峰值較大,導致燃料棒溫度更高,因此在堆芯出口處產生更多的汽泡,如圖4(b)所示。由圖5分析可知,當引入正反應性后,堆芯入口溫度持續增長,這是因為自然循環是一種非能動的循環方式,功率增長時,自然循環冷卻能力相對不足,從而引起堆芯筒體內水溫度的升高。初始功率為30 kW事故工況堆芯出口溫度更高,但仍低于該工況下水的飽和溫度,堆芯處于過冷沸騰換熱方式。
假設發生事故前,反應堆處在初始臨界狀態,功率為30 kW。堆池完好的時候,池水容積為48 m3。發生地震導致池體開裂,池水外泄使堆芯鋁筒體完全裸露,反應堆仍在運行中,堆芯鋁筒體保持完好,筒內冷卻水依靠筒體和空氣自然循環進行冷卻。在正式計算事故前同樣以transnt運行模式運行至20000 s。

圖4 空泡份額隨時間變化曲線Fig.4 Void fraction variation with time

圖5 堆芯出、入口冷卻劑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Fig.5 Cor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time
假定堆池破口直徑為100 mm,破口流量以圓筒壁孔口流[3]近似估計,破口流量為

式中:A0為破口面積,m2;μ為流量系數;h為堆池水位至破口的高度,m;g為重力加速度,m/s2。
圖6~圖8為發生池水喪失事故后22 h內,IHNI-1堆反應堆功率和反應性、堆芯進口和出口溫度、燃料芯體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發生事故后,堆池水泄漏,堆芯密封容器向外傳熱能力減弱,鋁筒內冷卻劑溫度升高,堆芯入口溫度升高,由于冷卻劑溫度的負反饋效應,功率迅速降低,燃料芯體溫度也隨之降低。從以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發生池水喪失事故后,由于冷卻劑溫度負反饋效應,反應堆能夠穩定在較低功率,確保裝置安全。

圖6 功率和反應性隨時間變化曲線Fig.6 Power and reactivity variation with time
IHNI-1堆依靠低溫、常壓水全自然循環冷卻,具有-0.1 mk/℃的冷卻劑溫度反應性系數,固有安全性很高。在零功率或額定功率運行下意外引入6 mk正反應性時,依靠其自穩特性,反應堆能穩定在一定功率水平。額定功率運行下發生大反應性引入事故較零功率運行下結果更惡劣,但堆芯出口最高溫度為97.9℃,仍低于當地飽和溫度111.4℃,燃料芯體和包殼最高溫度遠低于其熔化溫度。

圖7 堆芯進、出口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Fig.7 Cor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time

圖8 燃料芯體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Fig.8 Fuel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time
當發生地震導致池體開裂,池水外泄使堆芯鋁筒體完全暴露在空氣中時,堆芯依靠非能動自然循環和冷卻劑溫度負反饋效應,使反應堆功率降低到足夠小,依靠空氣自然循環帶走堆芯產生熱量,燃料和堆芯筒體內水溫度維持在較低水平,不會出現持續升高的現象。
[1] 蘇 云,許以全,曹學武,等.SCDAP/RELAP5程序結構及嚴重事故有關的模型概述[J] .核動力工程,2003,24(6):51-55.
[2] 江新標,張文首,高集金,等.低濃化醫院中子照射器(IHNI-1)堆芯的物理方案設計[J] .中國工程科學,2009,11(11):17-21.
[3] 張鴻雁,張志政,王 元.流體力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