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光
糖尿病作為一種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的慢性疾代謝性疾病,目前已經成為各國公共衛生服務的沉重負擔,在發達國家位于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居第三位,在我國其患病率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已經成為我國當今重要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見一種并發癥,發生率高達60%~90%,其特點以感覺神經受累較早,以肢體疼痛麻木為突出特點。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對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并與僅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進行了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7.32±4.65)歲,糖尿病病程4-28年,平均病程(11.52±1.24)年,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10年,平均(3.83±1.20)年,排除合并有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入選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在進行糖尿病教育和嚴格控制飲食的基礎上給予常規降糖藥物治療,予格列吡嗪15~30 mg/d口服,3次/d,控制不佳者,加服二甲雙胍或拜糖平,胰島素治療者,維持原方案,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圍內[1]。對照組在上述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對癥治療,并用維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周2次,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610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用30天。治療組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當歸四逆湯,處方:當歸25g,桂枝、通草、丹參、白芍各10 g,細辛3 g,鬼箭羽20 g,雞血藤15 g,全蝎(沖服)3 g,甘草5 g,大棗10枚。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30天[2]。
3.觀察指標(1)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治療前后各做肌電圖檢查1次,使用肌電圖儀(DISA2000型,丹麥產)檢測神經電生理,觀察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情況,并觀察病人自覺癥狀的變化[3]。(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指導原則》及國內有關文獻制定療效標準:①顯效:自覺癥狀、體征消失,肢體活動正常,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復正常;②有效:自覺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疼痛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明顯減少,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3~5m/s;③無效: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或無變化,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小于3m/s或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均在Windows SPSS17.0中完成,數值變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分類變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兩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a=0.05。
2.1兩組治療前后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由表1可知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另外,研究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亦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m/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m/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n 腓總神經 脛神經 腓淺神經研究組治療前 32 35.84±3.68 35.89±4.23 29.61±2.85治療后 47.55±5.20 ab42.35±3.87a b 35.01±3.31ab對照組治療前 32 35.10±3.48 36.25±3.44 29.59±3.20治療后 37.81±5.19 a 39.70±2.88 a 32.10±2.84 a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2可知研究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在糖尿病患者中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種慢性并發癥。DM周圍神經病變可與糖尿病同時發生,亦可為糖尿病的首發癥狀或在血糖控制良好情況下出現。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后者尤為常見[4]。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是代謝紊亂、神經缺血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5]。為了探討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本研究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對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并與僅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進行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腓總神經、脛神經、腓淺神經傳導速度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另外,研究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亦有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研究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歸四逆湯方中當歸既能養血,又能和血養血為君,桂枝溫通經脈,以暢血行,芍藥益陰和營,二味相配,內疏厥陰,調和營衛為臣,細辛散表里內外之寒邪,通草入經通脈為佐、甘草、大棗溫養脾氣為使。諸藥合用,有溫養經脈,通暢血行之功。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顯著,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李巖.當歸四逆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山東中醫雜志,2008,27(6):381-382.
2 薛俊,胡鋒,華文進.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8):2228-2230.
3 顏日陽.當歸四逆湯合四妙勇安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9):78-79.
4 田文紅,胡筱娟,路波.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J].陜西中醫,2009,30(4):419-420.
5 劉喜賴.當歸四逆湯治療血虛寒凝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J].陜西中醫,2010,3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