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潔卿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信息網絡部,上海 200070
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工程的發展,大眾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人們提高了對互聯網的要求,互聯網的服務增加相應的內部管理難度也在增加。環境造就新事物的產生,隨即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應勢而生。互聯網數據中心是什么?它給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怎樣的問題以及面對相應的問題又怎樣的解決方案提議?
互聯網數據中心是一種增值服務業務,它是對網站提供高水準的服務器托管、租用以及ASP服務,它的發展適應著互聯網的發展。它是互聯網業內部分工細化的必然產物。

IDC架構示意圖
互聯網數據中心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鮮詞,但在大型主機時代就模糊有了它的稱謂。也許互聯網數據中心在當時的價值就是為了管理,專業化提供大型主機維護的管理。其次就是運營成本得到了降低。在互聯網已經遍布全球的今天,IDC的出現可謂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因為迄今為止,眾所周知的ICP,企業及媒體,乃至于大家都熟悉的網站,IDC因其規模、質量和安全的無與倫比,包攬了以上的眾多業務,毫無疑問的成為了龍頭老大。可以給互聯網數據中心這樣的定位:入駐企業及商戶聯盟實施價值鏈的平臺;電子商務安全運行的基礎設施;入駐企業、商家抑或網站服務器托管的場地。正因為如此,“數碼大廈”是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當之無愧的稱號。
其實,IDC從本質上說就是在一個高速的網絡平臺里高速訪問網絡的中心。它具有安全的環境、穩定的局域網絡和萬兆速率的接入寬帶,管理細致化、明確化,服務實際化、整合化的服務平臺。建立在這個平臺根源之上,IDC服務商為企業和各個網絡客戶提供最基本的網絡服務和增值服務。 在整個ASP模式運營中,IDC所扮演的角色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結論上來看都是比較一致的,即從一定意義上講,IDC服務商本身也是一種ASP企業。但是從ASP產業鏈組成的角度上去分析,ASP模式的理論性基礎又離不開IDC和線路運營商。可以這么說,沒有IDC,就沒有ASP服務商提供的多功能應用軟件和信息服務的出現。從這點上看,也可以從廣義上去理解,IDC就是ASP服務供應商的一個特例提供商。 但是,ASP模式的市場前景卻集萬千寵愛一身?;ヂ摼W實驗室預測,到2005年,中國國內ASP市場總體市場規模為1315.6億元人民幣。其中,硬件領域內市場占總體分額的43.3%,約為570億元人民幣,信息服務領域規模為598億元人民幣,占45.4%,應用軟件市場總額為45億元人民幣。 毋庸置疑,IDC是美利堅的產物,IDC是互聯網內容供貨商對于高速運行網絡的迫切需要。甚至可以這么定義,互聯網數據中心是網絡資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集服務和網絡于一體的復合型概念,它提供的是一種高端數據傳輸(骨干網、接入網)服務,提供高速運行的數據傳輸平臺。IDC從好的方面來說,從英文的角度上看,也就是典型的IDC模型;從資本市場來看IDC,沒有其他的。所以從這面角度來講IDC類似于中國傳統電信的中心機房改造。從IDC負面來看,IDC似乎僅僅是互聯網應用過程中一個非常短暫的過渡產品,即它按照現在傳統定義的IDC模型,不見得有什么生命力。在傳統的電信跟不上新的互聯網應用時,也許IDC只是一個應急產物。
在中國,過億的移動電話攜帶者和個人電腦擁有者以及成千上萬的網民和電視觀眾。網民、服務商、各大網站和區域網絡的需求增加,使本來稚嫩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有了一個良好而迅猛發展的溫室來促使它茁壯成長。中國IDC服務主要收入來自Co-location、hosting、lease line。中國互聯網數據分析報告藍皮書中的數據顯示,VPN的需求一直處于迅猛增長的勢態。數年來的發展,互聯網數據中心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電信、聯通和網通,它們在數據中心的核心服務方式是Co-location。但是由于核心領先技術的缺乏,各個數據中心在計劃和實際操作計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目前來看,就IDC模式服務內容的無限拓展而言,其產生和進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包括主機共享時期-主機托管時期-應用服務托管等。
起初,主機托放服務,只為用戶提供電源、帶寬,甚至機器重新啟動都要自己來做;隨后,出現主機托管服務,主要是帶寬上有保證,電源上有備份,并且可以部分代為管理;一些大型的客戶要求多,條較高,不管是一般業務還是核心性業務,比如說要求安全性、數據流的分析、資源的占用狀況等等,需求越來越多,要求有更多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提供綜合服務的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商。這個時期有人稱為應用委托即Application Hosting時期,比較成熟的IDC模式才算正式出現。其中,1998年美國Exodus公司的建立標志著IDC模式的正式出現。 直到2000年,國內才知道有互聯網數據中心這么一個詞語的存在。一方面,作為ISP模式運營重要組成部分和根源,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就是一種有效的盈利模式。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眾多互聯網企業的轉型便此起彼伏,為了在新浪潮中獲得更大的利潤,宣布建立互聯網數據中心的呼聲層出不窮。IDC是一種高科技產品,那么要掌控它的企業就必須要有雄厚的實力,不僅是科技上的,還需要資金的充足。國內的IDC其實主要還是以國內通訊主干為主的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的基礎線路資源無疑是在國內所有IDC企業中占有絕對優勢,中國聯通重點在于基礎建設的投入量,尤其是在跨區省級骨干網絡的建設上,中國網通,其IDC建設是一個配合的角色,因為他沒有相應突出的特色業務故不得不并于中國聯通?,F代大型IDC服務商是資本-技術高度密集型的企業,從報告的分析將可以看出,資金和技術將是IDC這一新興商業模式和業務領域的兩個極高的門檻。因為市場和法律規定的不明確性,部分國內的IDC服務商冒名IDC服務商,發展業務。針對這個問題,列舉出相應的具有法律相依客觀的標尺去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備IDC服務商這一能力的措施是可行的。他不僅改善這一行業混亂的現象,也給客戶提供了一個尺度,提供了完善的服務。
第一家獲得信息產業部批準的允許接入國家互聯網中心的專門互聯網數據中心企業公司當屬世紀網絡數據中心公司。企業在公司運營當中與國內電信聯通和網通公司簽約商業對等互聯(Private Peering)協議,這一點如果沒有寬帶接入NAP而且與九大國骨干網公共對等互聯是分不開的。公司與ChinaNet建立互聯網絡是迄今為止寬帶兆數最大的IDC公司,達到922M。作為新興商業模式的專門提供網絡增值業務的IDC服務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據市場運營特點以及對相關電信、數據業務,通訊服務的行業特點和規定來對IDC行業進行法律規范限制。
因為IDC涉及面非常之廣,國際聯網業務就包括撥號上線(專線上網)、DDN(FR/ISDN)、VPN等以上都是外商禁止業務范疇。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的IDC企業的一些業務的發展受到制約,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未有明確的禁止條約,僅僅只需要在工商行政部門注冊登記營業范圍就可以了。IDC的發展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從市場方面、資源方面、業務方面和技術方面這四個方面去思考。沒有相關的法律規范,惡性商業競爭的循環等等一系列不規則發展使得端到端的網絡能力并未盡其才,發揮最大的效用。IDC布局不整合、結構單調、沒有新穎的增值業務產生,增長需求帶動來源單一,主機租賃業務匱乏這一切的一切對于展開商業模式和開發新業務的開發都起到阻礙作用。站在全網的角度上,優化終端用戶和信息源的花香訪問的質量和數量,對于新業務例如云計劃相應的對IDC構架的優化,降低成本的問題。
IDC受到云計算一定的影響。第一是建設模式,有了云計算后,IDC建設模式和以前的建設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當IDC提供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服務的時候,IDC的幾千臺服務器,可以分布在幾十個機房里。而第二點,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思考,相對于國外的IDC運營商,國內的基本IDC運營商僅僅局限在托管業務而忽略租賃業務。換句話說,也只有租賃模式的改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和促進商業模式的改變。第三,因為市場的需求帶動,運營商IDC發展到現在已經從租賃到出售服務和能力。這一系列的需求就要求網絡架構承載能力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已達到市場的需要。
涵蓋面廣,界限不明,盡管分工明確的IDC企業也面臨著法律上的問題,并且層出不窮。
經營許可、外資介入、經營范圍、法律責任、設備入網、系統集成資質認證等等都是需要正視的急待于解決的問題。在這里面,最要也是最嚴重的問題當屬經營學科上的不定性了,在將來的發展道路上,或許會成為致命的絆腳石。我國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制作等服務活動。”要建立健全一個完整完善的IDC,不僅要產業的扶持也要良好的法律環境滋養。尤其是相關促進資本融合和產業融合的法制環境。要積極解決技術上的落后和市場的開拓。我們要盡其所能,更要用相應的法律法規去約束個規定,讓整個產業良好而且有秩序的發展,使得整個IDC企業在一個良性循環里穩步發展。
[1]王彥明.國內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發展現狀[D],2011,11.
[2]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簡介[Z],2005,11.
[3]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R],中國互聯網協會,2008,1.
[4]高紅冰.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的發展狀況及前景[J],2011,2.
[5]下一代數據需轉型.四難題影響IDC [N],2009,8.
[6]關于IDC相關法律問題[R].中國行業研究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