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立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鄭州 450121)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根據多年來對《基礎會計》的教學,知道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知識時,有兩個問題難度非常大:一個是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的之間關系問題;另一個是關于會計核算中的結轉的問題。 學生感覺很高深、很復雜,難以學明白,下面我就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
會計要素又叫會計對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征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構成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主要因素。 分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共六個要素。
會計科目是按照經濟業務的內容和經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一步分類。 會計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劃分為資產類、負債類、共同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六大會計科目。
由于我國在制定會計科目分類時,同會計要素的分類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造成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前后不統一,使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體系不能一一對應,增加了初學者學習的難度,造成學生在理解、運用時出現困難。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1.1 會計要素中有收入類要素、 費用類要素和利潤類要素,而會計科目中沒有收入類會計科目、費用類會計科目和利潤類會計科目。
1.1.2 會計科目中有成本類會計科目,而會計要素中沒有成本類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雖然不是一一對應關系,但是我們知道會計科目是根據會計要素設立,是對會計要素進一步分類,例如會計要素中有存貨,會計科目中就有原材料科目、生產成本科目、在途物資科目、庫存商品科目等與其對應。 因此,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具體表現如下:
1.2.1 會計要素直接對應于會計科目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是直接相對應的關系。 如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會計要素的內容完全對應于資產類、負債類和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
1.2.2 會計要素間接對應于會計科目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盡管不是直接對應關系,但是間接有對應的關系。 如收入類會計要素對應于損益類會計科目;費用類會計要素對應于損益類會計科目;利潤類會計要素對應于所有者權益會計科目;成本類會計科目對應于資產會計要素。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他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如圖1 表示。

圖1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對應關系
結轉是指將某一賬戶的余額轉入另一賬戶,前者是轉出賬戶,表現為該賬戶減少,后者是轉入賬戶,表現為該賬戶增加。 一般情況下,結轉后轉出賬戶將沒有余額。
在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經過供應、生產、銷售和利潤的形成與分配階段,構成了一個生產周期。 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運動的核算主要是通過賬戶,不同生產經營階段會用到不同的賬戶, 當一個賬戶在本階段完成了它的使命后,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時, 就會把該賬戶余額轉到另一個賬戶,再由另一個賬戶來繼續核算, 這就形成了會計核算中的結轉。因此,會計中結轉,實質上是通過賬戶借貸方的增減變動來記錄的:把轉出的賬戶記在減少方,把轉入的賬戶記在增加方。
《基礎會計》賬戶間的結轉內容相對比較分散,為了便于學生對比和理解,可以把結轉簡單的歸納如下:
2.2.1 供應階段:在途物資結轉到原材料
供應階段核算中設置了“在途物資”和“原材料”兩個賬戶。 “在途物資”核算企業購入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材料物資的實際成本;“原材料”核算企業庫存材料實際成本的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 企業購入材料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時,貸記“在途物資”賬戶,驗收入庫后借記“原材料”等賬戶,從而完成材料從采購到入庫的過程。
2.2.2 生產階段:制造費用結轉到生產成本
生產階段是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環節,產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個部分,設置了“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兩個賬戶。 對于企業發生的各項直接生產費用,如生產各種產品(包括產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設備等。 在發生時可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先記入“制造費用”賬戶,期末再按一定標準分結轉到生產成本。 即借記“生產成本”的相關明細賬戶,貸記“制造費用”賬戶。 結轉后“制造費用”賬戶余額為零。
2.2.3 完工階段:生產成本結轉庫存商品
在會計核算中,“庫存商品”賬戶用來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成本。 當產品完工入庫時,應將其成本從“生產成本”賬戶轉入“庫存商品”賬戶。 即借記“庫存商品”賬戶,貸記“生產成本”賬戶。 “生產成本”賬戶期末余額反映的是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2.2.4 銷售階段:從庫存商品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設置“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用來核算企業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應結轉的成本。 已經確認銷售的產品成本,應從“庫存商品”賬戶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即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賬戶,貸記“庫存商品”賬戶。
2.2.5 利潤核算階段:損益類賬戶結轉到本年利潤
在會計核算中,通過設置“本年利潤”賬戶來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 企業期末結轉利潤時應將損益類賬戶中期末余額全部結轉“本年利潤”賬戶,以計算企業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 損益類賬戶有收入類和費用類,二者雖屬于同一類賬戶,但記賬方向正好相反,現分開結轉。
(1)費用類賬戶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
“本年利潤”賬戶屬于所有者權益類,貸方表示利潤的增加,借方表示利潤的減少,而費用的轉入會使利潤減少,因而要轉入到本年利潤的借方,即借記“本年利潤”賬戶,貸記“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 結轉后各費用類賬戶余額應為零。
(2)收益類賬戶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
為計算企業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期末需要將收入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收入轉入會使利潤增加, 因而收入類賬戶要轉入到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即貸記“本年利潤”,借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 結轉后各收入類賬戶余額應為零。
將費用類賬戶及收入類賬戶都轉入到“本年利潤”賬戶后,“本年利潤”賬戶借貸方發生額相抵后,如果余額在貸方,表示本年實現利潤;如果余額在借方,表示本年為虧損。
2.2.6 結轉本年利潤階段:將本年利潤結轉到利潤分配年終時候,應將本年實現的利潤轉入“利潤分配”賬戶。本年實現利潤結轉時, 則借記 “本年利潤”, 貸記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本年虧損結轉時, 則借記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記“本年利潤”。 結轉后,“本年利潤”賬戶應無余額。
2.2.7 利潤分配階段:將利潤分配賬戶其他明細賬戶結轉到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

圖2 會計核算中的結轉
年終時候,將凈利潤按法定程序分配后,將利潤分配賬戶其他明細賬戶結轉到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 即貸記“利潤分配”賬戶其他明細賬戶的余額,如提取盈余公積、應付現金股利、盈余公積補虧等,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完成結轉。 結轉后,除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外,其他利潤分配明細賬戶均無余額。
對上述各類結轉過程,可以用圖2 表示,便于同學們更好理解。
通過對上述兩個問題的分析,學生對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不在感到困惑,對會計中的結轉不在感到復雜和難以理解,對學生學習基礎會計課程有會很大的幫助。S
[1]孟繁金,張華.基礎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財政部,朱守鋰,責任編輯.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3]彭俊.對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定義的剖析[J].財會月刊,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