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據國外媒體披露,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集團已告知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Sprint Nextel公司,如果后者以超過每股2.97美元(1美元約合6.22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軟銀將不會同意。
軟銀集團何以具有這樣的權力?原來在今年10月15日,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就宣布,以201億美元收購Sprint Nextel公司70%的股權,正式進軍美國電信運營行業。然而,這筆巨額投資引起了外界的廣泛質疑,有人認為這是有“網絡賭徒”稱號的孫正義的又一次商業豪賭。對于這些議論,孫正義毫不在乎:“這不過是復制我以前的成功而已。”這位日本第二富翁再次向世人彰顯了他的“張狂”。
三周完成高中學業
1957年8月11日,孫正義出生于日本佐賀縣鳥棲市。他的祖先是遷居韓國的中國人,到他的祖父輩時,全家又去了日本。孫正義的父親以經營彈子游戲機房為業。在4個兄弟中,孫正義排行老二。
韓裔日本人的身份讓他的童年并不美好。從幼兒園起,就有日本小孩在其身后喊:“討厭,朝鮮人!”孫正義曾夢想當一名小學老師,可父親告訴他,在日移民不能當教師。這些經歷都讓孫正義從小就備受折磨。
孫正義第一次發現自己有經營才能是在12歲。那年,他的父親開了一家很小的咖啡廳。“那里離車站和鬧市都很遠,咖啡供應商不愿供貨,我便建議父親到車站前去發優惠券,父親根本看不上,但拗不過我,還是印了1000張。結果這讓咖啡廳生意很火,原料供應商也主動放低了價錢。”孫正義的策略使得父親很快收回成本,數年后更是高價把店盤出,“那時我就想,也許當個實業家是最現實的。”
此后不久,孫正義在家庭老師的推薦下讀到了一本關于日本武士坂本龍馬的歷史小說,書中的龍馬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從最下等的武士最終成為著名的改革家。這讓孫正義大受鼓舞:“對比他的人生,被不公平、種族問題等困擾的我太微不足道了,我要讓更多的人因為我而幸福!”
16歲那年,孫正義爭取到機會,到美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研修旅行。那次旅行令他大開眼界,決定不顧一切地出國讀書。但就在那時,他的父親忽然吐血昏倒。“你父親躺在床上,你還要出國,這是忘恩負義!”親人們這樣數落他,連祖母和母親也流著眼淚問他“是怎么了”,但孫正義堅定地說:“我不是不孝。為了10年后的人生,我必須去。我會成為日本第一的實業家!”最終,他的執著打敗了全家。1974年,孫正義離開日本,遠赴美國舊金山。他很快就考入了塞拉蒙提高中(四年制高中),成為二年級學生。
為了能盡早進入大學,那時的孫正義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超前學習讓他很快掌握了二年級的全部知識。他找到校長要求跳級,得到同意后,他在3天內就看完了高三的所有課本,一下跳到了四年級;又過了3天,他再次站在校長室里,要求參加高中畢業考試,居然再次被批準了。然而,當孫正義坐在考場里,面對全是英文的試題時,兩眼一抹黑。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他舉手對監考老師說:“這個考試是考知識而不是考英文,對吧?請允許我查字典,這樣才公平。”被老師拒絕后,孫正義仍然不停地舉手提要求,包括延長考試時間,結果,監考老師不得不請示教育廳,最終允許孫正義使用字典,并將答題時間延長到了晚上12點。
就這樣,孫正義用3周時間結束了高中生活,順利進入了霍利大學。日本著名傳記作者井上篤夫曾描述孫正義當年在校園里的情形:“孫正義的打扮很奇怪:肩背黃色背包,里面裝著所有的教科書。他在褲子上縫了個大口袋,里面插著15支筆。尺子和袖珍計算器也全塞在里面。就是泡在浴缸里時,他的眼睛也沒離開教科書。他把講義錄制到磁帶里,用耳機收聽……”憑著這股韌勁,1977年,孫正義轉入了著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經濟專業三年級,這讓他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
互聯網上大膽投資
在大學同學眼里,孫正義是一個“發明狂”:他每天都花5分鐘從字典里隨意找3個名詞出來,然后想法兒把這3樣東西組合到一起,搞出個“發明”。一年下來,他竟然有250多項“成果”。
有一天,孫正義用“字典”、“聲音合成器”和“計算機”3個單詞組合,發明了有聲電子翻譯機,后來被“日本電子產業之父”、時任夏普中央研究所所長的佐佐木看中,支付了4000萬日元(目前1日元約合0.07元人民幣)的專利合同資金,支持他進一步開發。這成了孫正義挖到的第一桶金。1977年,孫正義給自己定下了目標:“20歲時打出旗號,30歲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光宗耀祖;40歲以前要擁有至少1000億日元的資產;50歲之前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1979年,孫正義成立了一家名為Unison World的公司,專門用于為自己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他用了一年半時間,以公司名義對40個行業展開一連串市場調查,以判斷這些行業是不是適合自己投入一生的事業。到大學畢業時,孫正義以20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地將公司出售給了合伙人。
1980年,孫正義偕新婚妻子優美回到日本,成立了日本Unison World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站在一個盒子上,對著手下僅有的兩位兼職員工宣布:“10年內我們一定會賺到500億日元!”經過調查,他決定從事軟件銷售行業,于1981年成立了軟銀公司。他后來回憶說,當他在美國《大眾電子》雜志上第一次看到英特爾生產的計算機芯片照片時,就激動不已:“我意識到這個小小的芯片將會改變世界,企業家應走的路是計算機行業。”
1991年,軟銀以中介身份引進了美國局域網專業公司網威的產品,后來又邀請迪士尼公司入股,到1994年,網威系統的年營業收入達到1.3億美元。同年,軟銀成功上市,孫正義身家超過了10億美元。1995年,他獨具慧眼地收購了茲夫—戴維斯出版公司和計算機經銷商展覽會的部分股權。這兩家公司的豐富資訊,讓他了解哪些行業可以投資。正是通過它們,孫正義發現了雅虎。
孫正義的伯樂眼光在互聯網投資上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1996年,他投資1億美元給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雅虎公司。許多人都認為他瘋了,要知道,在1996年花1億美元是要有很大闖勁才行的。幾個月后,雅虎上市,孫正義賣出5%的股份,居然收回了4.5億美元。在阿里巴巴網站成立之初還沒有營業收入時,孫正義只因聽了其CEO馬云的一次演講,便追著他投資了2000萬美元,成為阿里巴巴的主要股東,該網站如今已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霸主。
多年積累下來,如今的軟銀擁有最受日本人歡迎的搜索引擎雅虎搜索、日本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并經營著日本利潤增長最快的移動運營商沃達豐、最大的寬帶網絡,掌握了日本70%的互聯網經濟。在海外,孫正義大多扮演著投資者的角色,涉及美國、歐洲、日本的數百家企業。雖然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崩潰使孫正義損失不小,但在2011年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資產仍然位列日本第二。
激進才能占有更多市場
孫正義的投資策略是“盡早入手”,對別人未曾發掘的公司進行大手筆押注,并且不像其他投資者那樣見利就收,而是長期持有。
2006年,軟銀以200億日元收購當時運營不佳的沃達豐公司,當時它是日本三大移動運營商中最弱小的。面對完全陌生的行業,孫正義毫不退縮。“我討厭第二,我的字典里也沒有第二。”
據孫正義回憶,自己曾拿著汽油和打火機沖進日本總務省,逼著政府官員們修改規則,不讓對手獨占光纖網絡。面對對手提供的最快每秒1.5兆的寬頻服務,軟銀一出手就推出8兆的服務。當時日本大部分用戶還在撥號上網,孫正義卻認為寬頻時代即將到來。在與喬布斯深入討論后,他決定在日本引進蘋果手機業務。最初公司里不少人都持反對意見,認為蘋果手機與日本消費者喜歡翻蓋手機的習慣相抵觸,但孫正義從不懷疑自己的眼光,結果,軟銀成為日本唯一的蘋果手機運營商以及唯一為iPad提供數據服務的企業,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在許多人眼中,孫正義是個瘋子,他總是大筆投資,像是在豪賭,做事常有破釜沉舟的瘋狂感,而在他本人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是踐行了《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第一步就是‘計’,上場廝殺沒什么了不起,不戰而勝才是法寶,我從來都有萬全準備,總是贏在策略上。”孫正義管理企業的方法很獨特:軟銀公司在社長以下只分3級,700名員工全部配備電腦,孫正義每天通過電子郵件發出指令,推行“高密度聯絡”,在此基礎上,再配備相應的管理制度。
很多人把孫正義的成功視為典型的“日本夢”。他家里人本來要把姓氏改為日姓“安本”,但孫正義堅持用本姓“孫”。后來他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記者期待他能給出心系韓國故鄉之類的煽情回答,但他只有簡短的一句:“我心中的故鄉就是網絡。”面對對方驚異的表情,孫正義很平靜:“我可以回答韓國是祖國,但我用本姓確實不是因為這個,只是出于自尊。孫正義是我用了20多年的名字,為什么在日本生存就要改變它呢?”
如今年過半百的孫正義發布了他的“新30年藍圖”,宣布要將軟銀市值從目前的約2.7萬億日元增加到200萬億日元,進入全球前十名。孫正義話中透露的瘋狂與執著恐怕正是成就他的關鍵。他的一位多年好友和生意伙伴曾評價他是一個“有夢想的賭徒”,因為當他19歲初入商場時,沒有資金、技術和經驗,只有自信。不過孫正義說得更狂:“我意識到我可能不是個平凡人,我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