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衛

“如果說20世紀是由經驗管理進化為科學管理的世紀,那么可以說21世紀是由科學管理進化為文化管理的世紀。”雖然現在已跨入21世紀10多年了,但著名管理學家成思危的這句話對國內很多企業來說,還是會產生很強的震撼力和緊迫感。我們很多企業的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如果不能認清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下大力氣加強企業管理,那么在企業由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進化的浪潮中,與國際先進企業管理水平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由我國長期從事管理學研究和指導企業管理實踐的張德和吳劍平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管理—對科學管理的超越》一書,詳細而通俗地闡述了文化管理的由來、基本原理、基本原則,文化管理的職能、性質,以及實踐意義、案例分析與應用等,是對企業文化管理說得非常清楚的一本書。
“文化管理”一詞,是上個世紀80年代由美國管理學家首先提出的。隨著新技術革命的快速發展,技術進步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傳統的管理理論與快速提升的生產力水平出現了不相適應的情況。管理大師德魯克當時曾斷言:“現在商學院所傳授的、教科書里所描繪的、總經理們所認同的管理學已過時了!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會成為管理核心問題。”在管理實踐方面,日本企業依靠企業文化取得巨大成功,為文化管理提供了生動的樣板,促進了文化管理這種新管理模式的產生和不斷發展。
文化管理與其他管理理論最顯著的區別是提出了“觀念人”的人性假設。文化管理強調,世界觀等基本的觀念體系對人的行為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通過影響和改變這些觀念就可以持久地影響和改變人的行為。文化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塑造共同的價值觀。有人總結被稱為“20世紀最杰出的企業家”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韋爾奇管理之道時認為,對韋爾奇而言,沒有任何事物比通用電氣的價值觀重要。
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決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在國際企業管理涌起從科學管理到文化管理飛躍的浪潮時,所有關心國內企業管理的人都應想一想,我們的企業管理“文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