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晨
沙地,在這里止步
文/李晨
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位于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遼西北實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朝陽市委、市政府就將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納入生態朝陽建設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高度重視,積極爭取。在2009年項目實施伊始,在10個項目核心區中,朝陽市北票、凌源、朝陽、建平、喀左5縣(市)全部納入項目區。2011年,雙塔、龍城兩區也納入了項目區。至此,遼西北草原沙化治理項目在朝陽市全面實施。
朝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草原沙化治理工作,朝陽市畜牧局具體承擔項目的組織和實施,抓住關鍵環節不放松:
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明確草原權屬。經過幾年的艱辛工作,朝陽市已確權草原620萬畝,確權草原面積占朝陽市土地總面積的21%,占遼寧省確權草原總面積的45.9%。所確權草原全部由縣級人民政府頒發了《草原使用權證》。
二是落實承包經營制,明確責、權、利,確保工程實施后圍欄等設施的長久完好。通過逐地塊、逐戶落實,項目區共簽訂《草原承包合同書》532份。使每一塊、每一畝草原都有承包者,都有守護人。
三是編制科學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為了科學設計,廣大科技人員風餐露宿,每個治理地塊都要成千上萬畝,每個治理地塊圍欄少則3000米,多則12000米。施工前要對所有選中的治理地塊進行線路踏查和合理設計。根據現場勘測和GPS定位儀測量,把地塊按地形、地質、地貌分類,以便確定施工難度大小,實行分類施工。按照地塊的實際面積和線路,計算出圍欄所需要的實際物資用量。每個治理地塊都要逐溝的地下、逐坡地爬,逐桿、逐坑地實地勘測設計、打點標記。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實行標準化管理。朝陽市以縣(市)區為單位,均制定了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物資采購(招投標)、物資管理、工程監理、工作責任、工程管護、檔案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了項目實施一切有章可循。
五是嚴把工程物資質量關。根據責任分工,工程物資質量由市畜牧主管部門負責。朝陽市畜牧局對各中標工程物資生產單位實施產地質量檢測,對于工程刺線,從鋼絲采購原料到鋼絲加工工藝、質量均在生產廠家檢測,對于工程水泥柱,每批出廠前均需現場檢測,不合格產品不得出廠,合格產品予以核發合格證書,同時對數量進行統一登記,在項目完成申請驗收前,市局將每個項目區核發合格物資數量進行累加,并與工程項目實施方案設計數量符合,否則不予驗收。
六是嚴把補播關,確保苗齊苗壯,確保生態恢復效果。實踐證明,適時早播是關鍵。朝陽市每年四月初就開始補播,每次補播需要八萬余人次,以后根據苗情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補播……直至達到項目設計標準苗數。
七是嚴把圍欄施工質量關,確保工程一次通過省、市驗收。朝陽地區現有草原地型山勢陡峭,由于長期以來的開墾和造林,確權為天然草原的地塊多為高山、遠山甚至是石質山,項目區運桿異常艱難。勤勞的朝陽人民面對陡峭的山崖,面對堅硬的頑石,他們一鍬一鎬、一釬一錘地挖好每一坑,埋牢每一根桿。
八是嚴把檢查驗收關,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工程實施過程中,省、市督導檢查組頂嚴寒、冒酷暑,不畏風霜雨雪,不畏山高路險,不畏道路泥濘濕滑,親臨施工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及時糾正工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技術難題。3年來,共督導檢查300余次。確保了工程順利完成。
3年間,朝陽市共承擔沙化草原治理任務175萬畝,占遼寧省草原沙化治理總任務的58.3%。據不完全統計,項目實施以來,各項目區共投入人工75.8萬人次、車工11.7萬車次、動用土石方10.7立方米,共埋設水泥桿120萬根,架設圍欄5600公里。
由于朝陽市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設措施到位,工程質量標準和要求起點高,監督指導跟得緊、抓得嚴,工程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據對2010年項目區的監測結果顯示,項目區平均植被覆蓋度由29.80%提高到51.59%,比非工程區提高了39.66個百分點;平均植被高度由25.16厘米提高到37.57厘米,比非工程區提高了36.46%;平均干草產量由每公頃1302.87公斤提高到每公頃2151.16公斤,比非工程區提高了40.78%,植被種數平均增加5種。
2011年,項目區生態恢復效果更是大幅提升,工程區土壤侵蝕模數由原來的每平方公里2800噸下降至550噸,由中度侵蝕變為輕度侵蝕;補播前每畝每年土壤流失量為1867公斤,現在下降為367公斤;蓄水效率提高到79%。
經過3年的草原沙化治理,對沙化草原的圍封和補播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披上了綠裝;昔日的荒坡,如今已鳥語花香……肆虐的科爾沁沙地,已在這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