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宋學鋒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煤炭企業安全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
楊 軍,宋學鋒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文章在對煤炭企業安全風險特點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煤炭企業安全風險的主要控制點,并構建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該預警指標體系能夠給煤炭企業管理者隨時提供可以判別的指標體系,管理者根據標準值來判斷目前風險所處的警度。
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煤礦安全生產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并且影響因素之間相互制約。突出表現為:(1)煤礦系統涉及很多變量,這些變量難以準確確定或者基本無法獲得;(2)變量之間的關系相對較為復雜,而且呈動態發展;(3)內部各子系統間的關系有時難以定量描述,從而造成評價的主觀性。
依據目前文獻的研究狀況,煤炭企業安全風險影響因素一般按照兩種標準進行分類。一是按照煤炭企業生產系統構成進行分類,二是按照層次進行分類。
(1)構成影響因素
對煤炭企業生產系統來說,影響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十大因素,具體為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煤礦采掘系統、煤礦通風系統、煤礦防瓦斯、煤礦防滅火、煤礦防治水、煤礦防塵、煤礦爆破、煤礦機電設備以及煤礦運輸與提升系統等十個方面。
(2)層次影響因素
根據系統風險理論,可將以上10種影響因素分為物理層、作業層、組織管理層和環境層4個層次原因。
①物理層原因。物理原因主要基于事故發生的客觀物質規律,尋找事故發生的系統條件動因。諸如瓦斯爆炸、水災、火災、頂板事故都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
②作業層原因。煤礦生產需要對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工藝規程等技術規程進行規范。但工人如不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就可能產生安全事故。工人操作層面包含因素較多,某一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響作業最后的質量。
③組織管理層原因。管理人員負責主要整個企業的大政方針、投資和收益的實現,直接關系企業的風險與安全。
④環境層原因。煤礦企業的環境包括市場、社會和政府三個方面,環境影響主要是通過管理層傳遞到企業內部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企業的生產作業。
鑒于煤炭企業安全風險的復雜性,綜合以上兩種方法,并充分考慮安全風險影響因素的敏感性與可預警性,我們將煤炭企業安全風險的主要控制點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人力資源方面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研究中心調查,國有煤礦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而發達國家為60%以上。在近40個年產500萬噸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業中,工程技術人員不足2000人。教育程度低下所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除了影響勞動效率之外,還很有可能引發諸如安全風險等其他風險。
(2)安全投入與效率方面
很多煤炭企業提取了大量的安全費用,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安全生產中去,因此,在安全投入方面既要考慮總量的投入,還要考慮到安全投入的使用效率。
(3)安全管理制度實施方面
在既定的人力資源和安全投入幅度的條件,直接決定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就是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F有研究者更多地關注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發揮了相應的作用。
人力資源方面的影響因素包括三個維度:人力資源構成維度、人力投入效率維度與薪酬待遇維度。其中,人力資源構成維度是影響人力資源風險的基礎因素,它與招聘進入企業的員工素質直接相關。如果新招批的員工學歷較低,那么引發人力資源的風險可能性就較大。反言之,如能保障招聘員工的學歷與素質,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減少發生人力資源風險的可能性。但招聘到較高學歷的員工并不能保證人力資源風險的發生,還需要兩個條件支撐,一是人力投入效率維度,另一個是薪酬待遇維度,兩者缺一不可。人力投入過大且產出效率低下,除了造成人力資源浪費之外,還導致人力管理困難,加上這些人力素質不高,增加了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另外,職工薪酬待遇低下極易引發職工的離職,特別是關鍵技術人員的流失是導致人力資源風險的主要誘因。對應三個維度,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人力資源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表2 安全投入方面預警指標體系
煤炭企業的安全投入方面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分別為生產技術維度與安全技術維度。
生產技術風險維度主要衡量煤炭通過技術研發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降低煤炭開采因技術水平低、人力作業強度大而導致的停產、延遲作業等問題,減少事故、人身傷害等風險的發生。由于我國煤炭地質條件一般比較復雜、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管理水平相對落后,造成的對生產技術水平的依賴明顯增強,生產技術保障承載的風險明顯高于一般產煤國家,因此技術保障風險是煤炭企業必然面對的現實問題。生產技術保障風險維度的指標為“采煤機械化程度”與“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比”兩個指標。
安全技術風險維度主要從兩個層面來衡量風險大小,首先是企業安全技術所需資金是否到位并足額使用,其次是安全技術保障效果是否顯著,這兩個層面從因果兩方面分析煤炭企業安全技術保障風險,具有較強的連輯判斷作用,我國煤炭行業近年來雖然安全技術保障不斷增強,安全投入不斷增加,但每年仍有大量重特大事故發生,百萬噸死亡仍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安全技術保障風險也是煤炭企業面臨的關鍵性風險。安全技術保障風險維度的指標為“噸煤實際安全投入”與“百萬噸死亡率”。具體預警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安全管理制度實施方面更注重日常方面的預警,在制定較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主要衡量這些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地實施,具體的衡量指標要視企業具體安全管理制度而定。
文章通過在人力資源、安全投入與安全管理制度實施三個方面構建了預警指標體系,管理者通過對比這些指標的變化來發現與管理安全風險,能夠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了使該預警指標體系達到更好的效果,煤炭企業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建設:
(1)建立風險預警指標的標準值體系
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煤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用于區分不同警度的標準值,即臨界值。由于煤炭企業在地區、地質與機械化程度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無法提供統一的風險預警標準值,需要煤炭企業自己進行制定。有了標準值,就可以隨時判斷目前安全風險所處的警度,進行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2)建立風險預警組織
一是在行業性組織建立風險防范部門,該部門負責風險預警指標數據的收集、處理與公開發布,給煤炭企業提供風險防范信息。二是在煤炭企業內部也相應建立風險防范組織,主要負責收集與處理信息,為管理層提供風險防范信息。該部門可以直屬于總經理領導,是一個獨立部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3)建立風險動態觸發器系統
風險動態觸發器是一個對未來時間內某種或某些風險因素狀態進行識別,對其影響后果進行辨識的標識。動態關聯觸發器不僅能夠對風險因素導致風險后果的可能性進行檢驗,也可以對其導致的其它風險因素的變化進行檢驗。通過對動態關聯觸發器系統的設計,能夠將各種風險預警指標融入到其中,然后得到一個總體風險評價結果,為風險防范提供參考依據。在應用過程中,通過將風險動態觸發器系統編制成應用軟件,只需要將現有預警指標的具體數值輸入到系統中,就能夠較為清晰地反映出某種風險的警度,并給出相應的防范建議。
[1]劉小生,薛萍.基于神經網絡的礦山安全預警專家系統[J].煤礦安全,2008,(12).
[2]呂潔,蔣仲安,萬善福.基于主成分信息擴散法的煤炭企業風險預警方法[J].煤炭學報,2008,(4).
[3]劉鐵民,周建新,任智剛,李群.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分級與分級監察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8).
[4]李江.煤礦動態安全評價及預測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F270
A
1002-6487(2012)24-0194-02
楊 軍(1965-),男,吉林敦化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險管理。
宋學鋒(1963-),男,山東青島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