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石家莊市城市管理監督中心闊大的電子顯示屏上,許多人形標志在閃爍并緩緩移動。這些人形標志就是幾百名城管監督員,他們在市區各自負責的區域中來回穿梭,通過手中的"城管通"向監督中心上報巡查中發現的各種問題。8點48分,監督中心的工作人員王芳,在系統平臺上接到一條監督員傳來的信息。信息顯示,塔南路與青園街交口西行100米處一個無主井蓋丟失。王芳隨即通過系統進行處理,在對信息核查后根據事發所屬區域,將信息發送到裕華區二級網絡平臺上,裕華區再派工作人員去處置。從發現丟失井蓋,到設置警示標志,再到城管隊員更換好新的井蓋,整個過程不到兩個小時。而這種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工作狀態正是得益于河北全力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在河北,無論大街小巷,街面上能看到的各種城市設施,基本都納入了數字城管的監管范圍。發生在城區居民生活中的各種“部件”和“事件”問題,如井蓋丟失、公共設施損壞、垃圾渣土堆積、占道經營、無照游商、亂貼小廣告等城市管理“常見病”,流動巡視的監督員都會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望聞問切”,并將信息通過“城管通”發送到監督指揮中心,做到快速解決、“藥到病除”。以石家莊為例,城市管理監督中心平均每天要處理城市管理案卷3000件左右,結案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規劃、建設、管理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不少城市在規劃、建設上投入了大本錢,呈現出“現代化氣魄”,但往往存在信息不及時、管理被動滯后、缺乏有效監管和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如何讓三足鼎力,實現城市科學可持續發展?河北一直在思索,在探尋。
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通過研究利用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城市管理,對城市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經過研究和實際運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5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始在全國進行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2006年,河北石家莊、邯鄲兩市被原建設部列為“數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試點城市”,兩市開始探索數字城管平臺建設。2008年,河北省開展了以改善環境質量、提高承載能力、改變居住條件、彰顯現代魅力、提升管理水平為基本目標的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數字化城管作為管理城市的有效手段,在全省的推廣應用被提到了議事日程。2009年,數字化城管平臺建設在11個設區市全面啟動。2010年11月,河北在邯鄲市舉行了“全省設區市數字化城管系統正式運行啟動儀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朱正舉、邯鄲市委副書記回建共同按下啟動按鈕,標志著我省各設區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河北的城市管理真正步入數字化時代,河北也成為了全國首個數字化城管系統全覆蓋的省份。截至目前,除11個設區市外,遷安、武安、肅寧等20多個縣(市)也已建成縣級城管平臺。
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河北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日漸成熟,即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和事、部件管理法,通過主動發現問題的機制、責任明確的問題處置機制和長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實現了科學、嚴格、精細、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就數字城管平臺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全面推動工作的實施。2008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北省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基本目標》,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數字化城市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2009年5月,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設區市“建成數字化城管平臺,實施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促進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總體要求。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在《2010年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要點》中,明確了“2010年7月1日前設區市全部建成數字化城管平臺”的任務目標。2011年初出臺的《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再次強調,要實施城市管理進社區工程,加快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推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副省長宋恩華也專門就數字化城管系統做出批示:全省數字化城管系統建成不易,管好、用好更難。需擬定好年度目標和舉措,并抓好落實,爭取全國先進。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對數字城管平臺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廳長朱正舉多次主持召開專門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分工,調度工作進度。組織各設區市赴先進省市考察學習,在省內各大媒體深入宣傳。在強化宣傳、培訓、引導的同時,對于等待觀望、動作遲緩、進展較慢的城市,通過現場督查、發函督導、約談有關城市政府領導等多種形式加以督促。把數字化城管平臺建設納入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宜居城市“燕趙杯”競賽考核,同時作為年終考評每個設區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力推進了數字城管平臺建設。各設區市也對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組建隊伍、招聘人才,整合資源、建立機制。
2010年6月,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總結交流會暨節約型數字化城市管理論壇在我省秦皇島市舉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出席會議并講話,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作了典型發言。
2009年,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將城市管理權限下放,構建以市級為主導、區級為主體的城管體制。為更加有效的指導各市強化城市管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繼出臺了《河北省城市容貌標準》等13項城市管理標準,《河北省城市戶外廣告設置導則》等7項城市管理服務導則,《河北省網格式數字化城市管理實施細則》、《河北省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平臺建設評估規程》、《河北省縣級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平臺建設要點及技術導引(試行)》和《河北省縣級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平臺評估規程》等規范性文件,形成了全覆蓋、成系統、易操作的城市管理標準體系,把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為制度,把工作中的“軟要求”變成標準化的“硬指標”,為我省數字化城管平臺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河北省數字化城管平臺涵蓋范圍主要為設區市,范圍還不夠廣,功能也有待于進一步深化、細化、規范化。下一步,我省將在三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建立數字城管省級平臺,實現省市縣協調聯動,通過多維分析,把握城市運行狀況,量化城市管理對象和細化管理行為,為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奠定基礎。二是市縣級平臺進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包括實時圖像監控系統、實時交通管理系統等,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實現與規劃、交通、國土等相關部門間的資源共享,解決城市管理當中主體不清、職能不清等問題。三是加強處置能力。各市縣通過逐步規范“數字城管”工作的考評體系、考核機制,加強對綜合性、交叉性問題的解決能力,力求做到發現及時、處置迅速、解決有效、監督有力。并強化對數字城管平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監督員和城管隊員的培訓,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工作素養,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

邯鄲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中心
【地市鏈接】

石家莊:挖掘數字城管功能、著力服務社會民生
為推動城市容貌環境建設,石家莊市從2003年開始建立市容管理考評制度,2006年成立了全國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正縣級的市容管理考評辦公室,同年,被建設部列為第二批數字城管試點城市。2009年5月,投入2900多萬元的數字城管系統正式啟用,并同步組建了520人的監督員隊伍,2009年9月順利通過住建部專家組的驗收。
石家莊市數字城管系統分別依托市容管理考評辦公室和12319服務中心建立了數字城管監督中心和指揮中心,形成了市級一級監督,市、區兩級指揮,街道辦事處三級管理,社區四級網絡的管理體系。系統涵蓋市內五區45個街道辦事處、416個居委會、24個市直單位,覆蓋面積106平方公里,劃分為1525個單元網格、40多萬個部件,日均發現、處置案件近3000件。
注重考評、激發動力——石家莊市一直堅持運用數字城管考評結果激發工作動力,由初期的考評結果社會公示到與單位班子考核掛鉤、與經費掛鉤、與獎懲掛鉤、與個人職務掛鉤,市委市政府明確規定數字城管考評成績在市容環境考評中的比重,一系列獎優罰劣的措施極大激發了工作人員積極性、自覺性,城管案件結案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幾年來,石家莊市運用考評結果推動數字城管發展的做法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先后有36個兄弟城市前來參觀考察,在住建部舉辦的各類行業會議和活動中,多次被邀請做典型發言和成果展示。
拓展延伸、協同聯動——豐富工作手段,延伸數字城管深度和廣度。建立數字城管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一百多萬為市內五區部分城管執法車加裝了車載無線視頻監控設備,并與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聯網運行,是我省第一個將視頻監控車普及到城市管理中的設區市。建立城管系統職能部門協同機制,完成了城管執法移動視頻、公安交管固定視頻和監督考評移動視頻的共享,實現了道橋、排水、夜景、防汛等部門的協同聯動。
深入研究、不斷探索——2012年石家莊市將城區二環內622條小街巷納入數字城管單元網格監管,利用數字城管快速反應機制,實現對小街巷問題的及時處置。成立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功能研究項目組,對數字化城管關鍵技術、數據智能分析評價開展研究,并積極探索大城管、社會化、綜合化的管理模式。
廊坊:高效運行、服務群眾
2007年12月,廊坊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正式開通,成為河北省第一個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雖然并不是住建部的試點城市,但廊坊市率先發展、自主創新,自2007年起,共實施了四期工程,建成市級平臺1個,廣陽區、安次區區級平臺2個,霸州市、三河市和永清、固安、大廠、香河縣級平臺6個,廊坊開發區和燕郊高新區園區平臺2個,共計11個數字城管信息平臺,監管范圍達到373平方公里,在我省率先實現了市、縣共享同一平臺的模式。市級平臺自運行至今,共受理案件62萬多件,結案率達99.49%。
資源整合、投小產大——在資源整合上,廊坊市最大限度地整合現有管理資源、網絡資源和地理信息資源,建立了數字城管主題數據庫,通過市區縣共享一個平臺,實現了各級政府部門間的數據交換。通過共享“平安廊坊”視頻監控數據和“12319”服務熱線,拓展了問題信息的來源。通過資源整合,有效的降低了建設成本,市區縣11個平臺建設只投入了3500萬元資金,以盡量小的投入換來了較好的效果。
多措施督導、全方位監督——廊坊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數字城市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督導措施,市政府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數字城管工作聯席會,分析案件處置情況,協調督促案件處置,有效提高了案件處置率和群眾滿意度。還主動接受媒體和群眾監督,數字化城市管理案件辦理情況在廊坊日報、市政府網站、廊坊糾風網十天一通報,包括案件數量、辦結率、超期未處置案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