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會見記者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備受關注的希拉里北京行昨天在令外界頗感意外的溫和氛圍中結束。按照路透社的說法,中美高層既沒有公開指責,也沒向彼此屈服,且都把“合作”當做重點來突出。3日還在雅加達呼吁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團結一致對中國”的希拉里,一到北京就強調中美“務實合作”,昨天她又說,美國不謀求與中國“不健康競爭”,中美關系基礎牢固,具備能夠克服分歧的“成熟”。
比希拉里變臉更讓西方輿論意外的是,中國媒體給希拉里的“接待”遠不如官方溫暖———對她本人及美國戰略意圖幾乎天天都有炮轟,“中國不相信美國的中立”成為國際媒體眼中中國社會對華盛頓態度。在此形勢下,希拉里能在北京完成任務嗎?美聯社昨天已用“毫無突破”形容她無法在南海和敘利亞問題上讓北京松口,還有人把中美矛盾上升到社會情緒對撞的高度。英國學者莫里亞斯對《環球時報》說,中國社會已對華盛頓的平衡術感到厭煩,希拉里需要做的是驅散橫跨太平洋兩岸的政治迷霧。
【環球時報駐美國、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丁小希穆積山青木 環球時報 記者魏萊柳玉鵬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