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春
(星焰公司牟定郝家河銅礦, 云南楚雄州 675000)
不同性質的銅礦石分、混選試驗與實踐
楊應春
(星焰公司牟定郝家河銅礦, 云南楚雄州 675000)
不同性質的礦石進入生產工藝流程以后,因品位、氧化率等礦石性質隨著供礦的條件不同而改變,因而選別生產中所需的藥劑、入選細度等工藝條件不同,增加了浮選操作的難度,選礦藥劑難以合理添加,引起技術指標波動過大,影響了技術指標的提高。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入選礦石性質差別較大時,不宜進行混選,應根據礦石性質分類浮選,以便有效提高回收率。
銅礦石;礦石性質;分選;混選;回收率
為了提高選礦生產技術指標,要求供礦性質相對均衡穩定,井下供礦一般進行了采配礦,可有效控制供礦性質的波動。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礦石性質不可能完全按理論模式進入選礦廠,進入工藝流程的礦石會產生分段現象,引起原礦品位、氧化率變化,加之礦石入選需要一定的作業時間,會造成礦石性質差別過大的現象,因而選別所需的藥劑、細度等工藝條件不同,增加了浮選操作的難度,選礦藥劑難以合理添加,容易引起技術指標波動,影響了技術指標的提高。為提高選礦回收率,通過對不同類型的礦石進行混選、單選等小型試驗,分析試驗指標及生產指標,查找不同性質礦石混選指標與單選指標的差異,以確定最佳生產組織及技術控制方案,為提高選礦回收率奠定基礎。
1.1 桂山礦試驗條件及指標
原礦的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1,該礦石屬于氧化礦,原礦的氧化率、結合率較高,通過不同藥劑條件試驗,選擇最佳工藝條件進行閉路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礦石的嵌布粒度細,入選細度要求高,硫化鈉的用量大,但浮選指標不高,說明該礦石屬于難選的氧化礦。選礦試驗指標見表2。

表1 銅物相分析
1.2 桂山礦單選生產技術指標

圖1 選礦試驗流程

表2 選礦試驗指標
通過試驗指標與生產指標(表3)的對比分析,原礦性質接近,生產條件基本與試驗條件一致,試驗為生產提供操作的依據,在實際的生產中,浮選時間與試驗的浮選時間一致,浮選操作按試驗工藝條件進行操作,生產工藝見圖2。生產指標與試驗指標接近,說明礦石單獨浮選的指標達到了技術控制要求。

表3 選礦生產指標

圖2 郝家河銅礦選廠磨浮生產工藝流程
2.1 試驗條件及指標
由表4可知,原礦的氧化率、結合率低,礦石性質好。試驗流程參見圖1,試驗條件見表5。通過不同藥劑條件試驗,選擇最佳工藝條件進行閉路試驗,試驗的技術指標良好(見表6),扣減生產與試驗的差別后,生產技術指標可達到90.08%。

表4 原礦銅物相分析結果

表5 試驗條件

表6 試驗指標
2.2 郝家河礦單選生產指標
通過試驗指標與生產指標的對比分析,原礦性質接近,生產條件與試驗條件基本一致,僅礦石入選細度與試驗條件略有不同,為-200目占74.21%,生產工藝流程參見圖2。生產技術指標見表7。比較表6和表7可知,實際生產獲得的技術指標與試驗指標接近,說明礦石單獨浮選的指標達到了技術控制的要求。

表7 生產技術指標
3.1 試驗條件及指標
混合礦的供礦比例及礦石性質見表8。試驗混合礦的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9。混合礦原礦屬于氧化礦,進行不同藥劑條件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通過試驗,選擇最佳工藝條件進行閉路試驗,試驗條件見表10,試驗結果見表11。扣減生產與試驗的差別后,生產技術指標可達到80.64%。

表8 混合礦的礦石性質

表9 混合礦銅物相分析結果

表10 試驗條件

表11 試驗指標
3.2 混選生產技術指標
混選的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其工藝條件見表12,生產技術指標見表13。

表12 生產工藝條件

表13 生產技術指標
通過對試驗指標及生產指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同等的藥劑條件、細度條件下,不同類型的礦石進行混選時,因氧化率、結合率、嵌布粒度、原礦品位等礦石性質差別大,入選操作條件差別大,礦石分段進入生產流程,加之礦石在浮選過程中,需要一定作業時間,容易引起礦石性質有較大的差別,現場難以實現合理控制,影響了回收率的提高,混選與單選的回收率相差1~1.6個百分點,說明不同性質的礦石進行混選時,指標差別較大,礦石性質差別較大時,不宜進行混選。實際生產中,在保證出廠精礦品位的前提下,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率,降低生產成本,當礦石性質差別過大時,應分類選別,縮小試驗與生產的指標差,結合生產實際,建議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1)合理配礦,供礦性質要求均衡,減少原礦品位、氧化率過大的波動,為浮選操作控制創造條件;
(2)原礦品位、氧化率等礦石性質差別較大時,對礦石進行詳細的小型試驗,為浮選操作提供合理的藥劑條件;
(3)礦石性質差別過大時,不宜進行混選,應進行分類集中選別,減少礦石性質波動對回收率的影響;
(4)應根據試驗的入選濃度、細度等工藝指標,確保濃度、細度達到技術要求,使有用礦物充分單體解離,為提高浮選指標打下基礎;
(5)浮選操作者及時掌握入選的礦石性質,根據入選的品位、氧化率等性質,根據試驗的工藝條件,合理添加藥劑,合理控制浮選的刮量,在確保出廠精礦品位前提下,努力提高選礦回收率。
提高回收率是選礦廠的首要任務,在實際的選礦生產過程中,影響回收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礦石性質、工藝流程、藥劑條件、浮選操作),但不同類型的礦石,因品位、氧化率、藥劑條件等差別較大,在混選過程中,容易出現礦石性質波動大的現象,影響回收率的提高。礦石性質差別較大時,不宜進行混選,應根據礦石性質及試驗工藝條件,進行分類浮選。云南牟定郝家河銅礦選礦廠,結合井下供礦的生產實際,分別對井下采場的礦石進行采樣并開展小型試驗,不斷為生產提供浮選操作的適宜工藝條件,對井下不同類型的礦石實施單選,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回收率提高1.5個百分點,每年多產銅金屬13~14t,為企業創造了良好效益。
[1]王耀華.選礦廠設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1.
[2]楊順梁,林任英.選礦知識問答[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3.
[3]張 強.選礦概論[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4.
[4]龔明光.泡沫浮選[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book=43,ebook=1
2012-02-07)
楊應春(1966-),男,云南蒙自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選礦廠的技術管理及選礦試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