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九”成功飛天,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乘坐神九飛船進入太空又勝利返航,從天上到人間,航天員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大量的高科技。那么,航天員的東西到底有多么高科技?快來看看你身邊的航天科技產品。
我國航天育種研究開始于1987年,到目前為止,我國利用返回式衛星先后進行了13次70多種農作物的空間搭載試驗,在水稻、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誘變培育出一系列高產、優質、多抗的農作物新品種。航天育種技術已成為快速培育農作物優良品種的重要途徑之一。
看過4 D電影嗎?在電影院里就能體驗坐過山車的刺激,就是靠4 D影院中的特效座椅動力實現的,它得益于原本應用于航天領域的發射車技術。4 D影院中特效座椅可以在三個方向上逼真地模仿現實中的墜落、爬升、傾斜、俯仰、晃動等動作。同時,還可以實現噴水、噴氣、震動、掃腿等多項功能,讓觀眾實時感受到風雨、雷電、撞擊、噴灑水霧、拍腿等與電影情節相對應的內容。
GPS的前身為美軍研制的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耗資300多億美元,終于建成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最初主要用于軍事和涉及國家重要利益的民用領域,鑒于GPS在軍事上非凡的表現和巨大的實用價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頒布法令,將GPS向民用領域免費開放。
大考之前防噪音耳塞必定熱賣。這種常見于學校、辦公室的小物件,最早也是為航天員設計的。航天員戴上這種耳塞,能與耳道自動吻合,沒有壓迫感,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噪音,而且不影響航天員通過通訊帽與地面進行通話,成功實現了降低噪音且保持正常語音信息傳遞的效果。

壓縮餅干是不少80后的童年回憶,它味道相當一般,但卻是取代了鋁管食物的革命性航天食品——體積和重量小,便于攜帶,進食方便。比它更常見的,是方便面蔬菜包。它的學名是“脫水復水食品”,最初應用于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航天器,性狀和風味更接近于地面的普通膳食。
1977年,航天工程師出身的 Frank Rudy向耐克創始人 Rhil Kningt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大膽的設想——把空氣注入耐用而又靈活的薄膜中,從而使鞋子獲得緩震性。國人將其形象地稱為“氣墊技術”,它不像其他鞋底中的材料那樣,會隨時間的推移而失去緩震效果。此前的運動鞋中鞋底多以橡膠材料制成,隨著踩踏次數增多,鞋底會發生變形,從而失去減震效果。但氣墊科技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現在備受國人追捧的記憶床墊、記憶枕頭,起初是美國航天局為減輕宇航員在航天器的宇宙加速過程中所承擔的巨大壓力而設計成的。它會很好地提高睡眠質量,利于血液循環效率,促進深度睡眠。記憶海綿自動塑性的能力,使睡覺時的姿勢更自然,避免脊椎變形。它在醫學上還有利于減輕身體疼痛,可適用于術后康復,其透氣性還可以幫助避免褥瘡發生。
給寶寶用的尿不濕,最初是為航天員設計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航天局一個叫唐鑫源的華人工程師改進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一種強力吸水性的紙尿片,解決了困擾航天員的一大難題。此后用這種材料制成的嬰兒尿布也風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