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飛
(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 廣州 510380)
無線局域網技術在地鐵乘客信息顯示系統的應用
鐘 飛
(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 廣州 510380)
介紹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WLAN)的基本原理及特點,分析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乘客信息顯示系統發展的趨勢,闡述乘客信息顯示系統的移動寬帶傳輸子系統的設計理念(包括覆蓋設計、無線接入點切換、網絡帶寬、覆蓋冗余實施措施、應用的標準和措施、設備防護、系統網管、數據安全入侵檢測、覆蓋范圍限定、干擾及防干擾等方面)、系統結構、鏈路結構;結合這些分析成果,闡述WLAN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乘客信息顯示系統中應用的適用性。
地鐵;乘客信息顯示系統;無線局域網;移動寬帶傳輸網;IEEE 802.11g標準
地鐵乘客信息顯示系統(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PIDS)是為乘客提供各種出行信息(如乘客行車、地鐵公益廣告、安防反恐、運營緊急救災、天氣預報、新聞、交通信息等)及實現列車視頻監控的重要設施,是提高地鐵運營管理及經營開發水平、擴大對乘客服務范圍的有效工具。
在當今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中,高速運行的地鐵列車與地面控制中心實時地進行大流量數據通信尤顯重要,已成為乘客信息顯示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無線局域網(WLAN)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用戶對數據傳輸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IEEE 802.11 WLAN作為一種能支持較高數據傳輸速率的技術,在2.4 GHz頻段使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調制技術,使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20 Mbit/s以上,因此被應用到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PIDS系統。PIDS系統通過在軌旁設置移動寬帶傳輸網設備和天線,在分控中心設置移動寬帶傳輸網的網絡管理設備和服務器(網絡交換機與傳輸網絡合用),管理和控制本線移動寬帶傳輸網的工作;在區間設置無線網絡的小型交換機(簡稱“無線AP”)及天線,以便在全線范圍內實時、無縫地完成車地間的圖像和數據傳遞。
根據移動寬帶傳輸網的無線AP及其天線的性能及現場的情況,合理地選擇AP的位置,以保證移動寬帶傳輸網的信號場強能夠在全線無縫覆蓋。根據理論的計算和工程經驗,對于高架和地面段,大約間隔300 m鋪設1組AP設備;對于直隧道段,大約間隔300 m鋪設1組AP設備;對于彎曲的隧道段,大約間隔50~150 m鋪設1組AP設備;平均鋪設間隔約為200 m。
移動寬帶傳輸網系統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列車在高速情況下的切換問題(車速為90 km/h),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切換時間,降低因切換帶來的數據損失,以保證在車上的實時播放不中斷(切換時間少于30 ms),且播放質量不受影響。另外,為保證系統的切換能平穩進行,設置在控制中心的無線管理交換機能同時管理一條線的所有AP,使列車在一條線上運行時不會出現跨無線管理交換機的切換。
提供移動寬帶傳輸網的有效平均帶寬達到14 Mbit/s,而且無線帶寬具備QoS分級控制。在上述的網絡帶寬環境下,可以確保所傳圖像順暢清晰,不出現畫面中斷或者跳播的現象。圖像壓縮編碼不管是MPEG-2或MPEG-4,還是H.264格式(帶寬為 2~10 Mbit/s),移動寬帶傳輸網均可以實現透明傳輸,同時提供帶寬足夠滿足視頻直播(下載)和視頻監控(上傳)兩種業務的并發傳輸。
在布置AP時,充分考慮到了系統的可靠性,每個AP的覆蓋范圍都保證有重疊區,使得個別AP和其他設備出現故障時,信號覆蓋仍舊能夠保證,系統仍舊能夠正常工作。每個AP的輸出功率滿足國家規范的要求,每個AP的輸出功率不大于100 mW,不使用高增益天線。
移動寬帶傳輸網遵循802.11G標準,頻段為
2.4 GHz,共有13個頻點。移動寬帶傳輸網可滿足最基本的空中訪問接口SSID(服務配置標識),實現最基本的加密措施WEP(有線等效保密),都屬于802.11B
標準的一部分,并包含于802.11G標準。其他的處理及加密措施也遵循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規定。
隧道區間的AP機箱集成了1套無線AP設備、光纖收發器、光熔接盒以及電源模塊,可同時達到IP65的防護等級,完全適合在隧道區間的環境下使用。隧道的AP機箱靠在隧道壁安裝,AP天線則在滿足隧道限界的條件下盡可能地靠近安裝,以獲得更好的信號覆蓋效果。
系統的無線設備均提供網管接口,分線控制中心的無線管理工作站通過專門的網管軟件,能夠隨時監控到本系統每一個設備的工作狀況。
移動寬帶傳輸網屬于無線通信,由于其信號的空中傳播特性,使得數據的截獲以及網絡的入侵均變得比有線網絡容易得多,因此對移動寬帶傳輸網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能夠檢測到入侵操作,需要安裝無線網絡檢測軟件,以實現如下功能:主動地監控接入點,檢查連接到接入點的交換機的故障和性能;迅速、方便地檢測、定位和禁用由未經授權的不知情員工或者由外界入侵者(惡意的)放置的惡意接入點;檢測和定位射頻電流(RF)的干擾,主動地監控使用情況和故障,優化網絡的性能。
為了減少多徑效應,提高無線接入的效率,需要安裝定向天線,以限定覆蓋范圍。
地鐵隧道中存在多個系統,如信號系統、無線集群系統等。移動寬帶傳輸網與這些系統之間存在相互干擾,另外也存在內部干擾,為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1)多路徑干擾是發射信號被障礙物反射所致,解決的措施是:設備采用OFDM(正交頻分復用)調制方式,應用直角頻率多路傳輸分割復用技術,將無線通信傳輸信號分割成多個副載波進行傳輸。由于每個副載波只攜帶了很小一部分數據負載,所以OFDM技術就能利用更長的符號周期,使通信傳輸信號更不容易受到多徑傳輸的干擾或其他外界的特殊干擾。
試驗證明,采用差異雙天線時,如果一個天線處于信號無效點,則另一個天線不會處于信號無效點(注:TX的意思是transmit,傳 送;RX的意思是receive,接收),如圖1所示。

圖1 多路徑采用差異雙天線
在多路徑環境中,信號無效點(null point)在該范圍內到處存在。將天線做少許移動,天線就會移出信號無效點,且接收到正確的信號,因此第二個天線總能接收到信號。
2)加大AP的鋪設密度,使得AP之間存在重疊范圍。
3)將相鄰的AP設置到獨立的3個工作頻段中,可大大減少相鄰AP之間的干擾。
4)同頻道干擾是其他同頻AP或其他系統干擾造成的。如果是其他同頻AP干擾造成的,則將其設置到獨立的3個工作頻段之一中去;如果是其他系統干擾造成的,則盡可能降低其發射功率。
5)多普勒頻移效應是車載設備高速運動所致。提供的無線設備采用OFDM調制方式,本身就適合在多普勒頻移環境下傳輸數據。
6)無線網絡的抗干擾能力是通過多級接收濾波器來實現的。
移動寬帶傳輸子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各個設備之間的連接及實現方式如下:
1)無線管理交換機通過光纖以1 000 Mbit/s的帶寬連接到分線交換機,無線服務器通過網線以1 000 Mbit/s的帶寬連接到分線交換機,無線管理工作站通過網線以100 Mbit/s的帶寬連接到分線交換機。
2)車站交換機、車輛段交換機通過光纜,以1 000 Mbit/s的帶寬連接到分線交換機。
3)鋪設在區間和車輛段中的無線AP設備與車站及車輛段交換機,以100 Mbit/s的帶寬連接。為了實現遠距離傳輸,中間經過1對光纖收發器(光端機)實現光電轉換。
4)上行區間和下行區間單獨鋪設無線AP,即上行區間中的無線AP和下行區間中的無線AP構成不同的無線網。

圖2 移動寬帶傳輸子系統結構
車載設備從控制中心服務器接收數據時,需要經過中心交換機、無線管理交換機、車站交換機、光端機、無線AP、無線接入設備(無線網橋)。其中,從無線管理交換機到無線AP的鏈路屬于有線鏈路,從無線基站到無線接入設備的鏈路屬于無線鏈路。
1)服務器和核心交換機之間的鏈路為網線,帶寬為1 000 Mbit/s,核心交換機和服務器通信的交換端口是固定的。
2)無線管理交換機和核心交換機之間的鏈路為光纖,帶寬為1 000 Mbit/s,核心交換機和無線管理交換機通信的交換端口是固定的。
3)核心交換機和車站交換機之間的鏈路為光纖,帶寬為1 000 Mbit/s,核心交換機和車站交換機通信的交換端口是固定的,但由于車載設備會漫游到屬于不同車站交換機的AP范圍內,因此對車載設備的數據接收鏈路來說,從核心交換機到車站交換機的鏈路是變化的。
4)車站交換機(或車輛段交換機)與AP之間的鏈路是光纖以及網線,通過光纖收發器(光端機)進行光電轉換,帶寬為100 Mbit/s,通信的交換機端口是固定的。由于車載設備的漫游特性,對車載設備的數據接收鏈路來說,從車站交換機到AP的鏈路是變化的。
1)無線信號的場強與距離的立方成反比,以AP為中心向隧道兩邊擴散(因為采用向正反兩個方向輻射信號的定向天線)。
2)在兩個AP之間的重疊覆蓋區域,會出現場強消和漲的情況。
隧道中無線AP信號的場強變化如圖3所示。

圖3 無線AP信號的場強變化

對于PIDS系統所采用的移動寬帶傳輸網系統,無線網橋能夠接收到的信號強度為式中:Pt為發射功率;Gt為發射天線增益;Gr為接收天線增益;Lp為傳輸路徑損耗(從發射端天線出來到接收端天線接收,無線信號所經過的傳輸路徑發生的損耗);Lf為總的饋線損耗(包括發射端和接收端饋線、接頭的損耗)。
對于無線電波的傳輸路徑損耗,在自由空間中的計算公式為

但在現場實際環境中,無線電波會受到隧道壁、地面、軌旁設備的吸收、反射、阻擋而發生改變,經過對現場大量的實際測試數據進行推算,可得出數學計算模型為

式中:f為頻率,GHz(2.45 GHz);d為距離,m。
根據以上的理論和經驗數據,移動寬帶傳輸網在地鐵乘客信息顯示系統應用時,只要在無線AP設備的布置上確保列車無線網橋在全線范圍內的信號接收強度都不小于-76 dB(m),整個移動寬帶傳輸網的有效帶寬就能夠滿足設計的要求,保證車地之間的數據通信。因此,當前在乘客信息顯示系統采用802.11g無線局域網技術,是一種較好地解決車地通信問題的措施。
[1]劉乃安.無線局域網(WLAN):原理、技術與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35-50.
[2]金純,陳林星,楊吉云.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75-85.
[3]陳爽.DCS在地鐵乘客信息顯示系統中應用[J].鐵道通信信號,2010(5):72-73.
[4]關杰.城市軌道交通旅客信息系統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43-45.
[5]吳海峰,趙紅禮.地鐵CBTC系統的無線測試[J].都市快軌交通,2010,23(2):97-98;108.
[6]韓西安,陳忠興,蔡曉蕾,等.淺析北京地鐵5號線乘客信息系統[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6(5):26-28.
[7]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廣州市6號線PIDS采購項目招標文件[G].廣州,2011:217-219.
WLAN Technology Applied in Subway 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Zhong Fei
(Guangzhou Metro Corporation,Guangzhou 510380)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EEE 802.11WLAN,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s in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and elaborates mobile broadband transmission subsystem design(including the cover design,AP switching,network bandwidth,redunda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cover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and measures,protective equipment,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data security,intrusion detection,limit coverage,interference and anti-interference,etc.)in 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together with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link struc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WLAN technology in urban rail transport 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is highlighted.
Key words:subway;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WLAN;mobile broadband transmission network;IEEE 802.11g
U231.8
A
1672-6073(2012)02-0024-04
10.3969/j.issn.1672-6073.2012.02.007
收稿日期:2011-09-19
2011-11-08
作者簡介:鐘飛,男,在讀工程碩士,工程師,項目經理,從事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新線工作,zhongfei@gzmtr.com
(編輯:郭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