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逸心,劉 剛
(江蘇有線蘇州分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6)
隨著“三網融合”的程度不斷向縱深推進,廣電網絡和其他電信運營商的業務不斷交叉、滲透,這給廣電網絡帶來了極大的業務挑戰,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在集團大客戶方面,由于各種企事業機關單位的信息化需求不斷增長,這給各單位網絡互聯和英特網聯通帶來了更多的市場化需求。廣電網絡也在集團大客戶專線互聯等方面不斷地尋求突破,不斷地提升服務質量,特別在接入網方面,越來越要求鏈路連接簡單明了可控以及可管理,這對集團大客戶業務的接入網技術提出了更高、更專業化的需求。
由于廣電網絡集團大客戶業務各地開展的時間先后以及應用方式不同,而且核心承載網的使用技術不同,因此使用的接入網技術和設備各不相同。譬如使用PDH方式接入2 Mbit/s透明鏈路,使用以太光電轉換器接入互聯網業務或者MSTP以太專線業務等。加上廣電開始的業務規模較小,不可能大規模地實行集采和批量設備提前布放,而是根據實時的業務需求采購設備,造成了設備類型繁雜,這給機房的布局和規劃帶來了一定的無序性。
從核心承載網到具體業務的分發,必須要求機房的核心設備的低階業務盤和接入網設備進行溝通。從目前廣電集團大客戶的業務模型來說,使用的都是同軸電纜線和五類雙絞線,中間一般有DDF配線架和五類線配線架,這使得業務的應用相對復雜。
接入網設備類型的繁雜,特別是早期的單體式PDH和以太轉換器設備,無法進行遠程管理,這使得使用的集團大客戶鏈路在接入網部分無法進行實施監控,就客戶日益提高的服務要求來說,這種對接入設備的不可控性和不可管理性,無疑形成了很大的弊端,亟需解決。
上述問題現狀需要用新的接入網技術來解決,于是MSAP技術應運而生。
多業務接入平臺(MSAP)技術[1-3]作為一種先進的接入網技術,建立在傳統的同步數字體系、(SDH)技術基礎上,引入通用幀協議(GFP)、虛級聯(VCAT)和鏈路容量調整機制(LCAS)等相關標準,結合以太網、ATM網等技術,實現TDM業務、以太業務和ATM業務在同一平臺的綜合傳輸,本質上它是從多業務傳輸平臺(MSTP)技術演化而來的。
MSAP技術通常采用兩種總線方式:一種和傳統的SDH總線方式相同,為TDM總線,通過背板總線完成業務的時隙交叉;另一種為TDM和IP混合總線,能夠將以太業務不經過背板交叉總線而是直接匯聚上聯到到IP城域網絡,實現板內和板間以太數據的交換,使得業務的使用更為便捷。
2011年上半年,工信部發布了編號為“YD/T 2158——2010”的關于接入網技術要求的通信行業技術標準[4]。本標準規定了MSAP系統的網絡位置和功能模型、功能要求、SDH傳送以太網幀協議、接口要求、性能要求、定時和同步要求、保護倒換、管理維護和其他要求等一系列規范文件,為MSAP系統提供了一整套詳細的技術規程,使得相關業務使用更為標準化和規范化。
2.2.1 多業務接入方式給集團大客戶提供靈活的業務需求
隨著集團大客戶信息化應用持續的增長,對各種業務模型提出更新更高的需求。以一家金融銀行單位為例,有本身對安全要求極高的業務生產網,一般用傳統的SDH網絡或者MSTP網絡技術實現;有內部公文流轉的OA或ERP網,一般用IP城域網絡實現即可;有業務場所的監控網,一般也用IP城域網實現。如果按照傳統的接入網實現方式,這3種業務需要在局端機房分別從不同的接入網設備通過布置大量電纜線引入至不同的核心承載網絡,特別在客戶側機房,這3種不同的應用就需要放置起碼兩對(4芯)以上的光纖至客戶端機房,提高了業務成本。如果此集團大客戶有新的業務需求,可能還需要放置新的光纖資源,這些給集團大客戶業務需求的滿足和廣電網絡本身業務開展帶來相當大的阻礙和困惑。
在使用MSAP接入網設備后,只需要在局端機房和集團大客戶機房布放MSAP設備以及相應的板卡和終端設備,在一對(2芯)光纖上完全可以使用傳統TDM、MSTP和IP業務類別,而且以后此集團大客戶有新的業務需求和應用,只需要在原有的設備上增添板卡,非常的靈活方便,也減少了業務開通環節,極大的縮短了業務開通時間。
2.2.2 光進光出的業務互聯方式極大地方便網絡運維
MSAP技術另一大突出的技術特點就是光進光出。所謂“光進光出”,就是接入設備至核心承載網設備和終端客戶側設備都是用光纖方式互聯,使得設備之間的互聯更為簡潔明了,這也符合了整個網絡發展的“光進銅退”[5]的大格局。這種應用方式,幾乎徹底地拋棄了集團大客戶業務在局端機房的電纜線的使用,考慮到電纜線很多電氣特性隨著時間的累積而發生劣化,而光纖則要小很多,這種改進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整個網絡的質量,從而也提升了集團大客戶業務鏈路的質量。
從維護角度上來說,接入網環節的減少以及可靠性的提高,顯然極大方便了網絡運維。
2.2.3 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方式提升集團大客戶的滿意度
MSAP技術從MSTP技術演化而來,而MSTP技術的本質來自SDH技術,這就給MSAP技術的電信級別業務質量帶來保證。眾所周知,SDH豐富的開銷字節可以為運營商線路提供端到端的鏈路質量監測能力,和傳統SDH網絡一樣,MSAP應用在一個通用的系統構架上,在一個統一的管理系統平臺上完成對所有接入網業務(包括局端和客戶端)進行配置和管理,利用直觀的圖形化用戶界面(GUI),為集團大客戶提供所有可能的業務鏈路指標監控。
這種對所有接入網設備的可控可管能力,包括業務出現告警的及時上報、故障定位、性能事件的分析以及定期的業務運行報表采集等,使得廣電網絡對集團大客戶業務的運維不再被動,可能在此集團大客戶發現業務中斷之前就幫他解決,或者及時匯報、溝通和處理。這種變化可以說是接入網技術的一次飛躍:從人工的現場查看,到遠程的控制和分析,這種智能化的進步必定大幅度提升集團大客戶的滿意度。
TDM業務主要指傳統的2M數字鏈路,它曾是高端集團大客戶的主要使用方式。利用MSAP設備組網非常靈活多樣,保護機制繼承了傳統SDH的保護機制,可以組成環狀保護、1+1線路、SNC保護[6]等,為運營商和集團大客戶使用帶來相當大的便利。MSAP集中式設備一般放置在廣電網絡的局端機房和集團大客戶中心機房,而單體式設備一般放置在集團大客戶的支點機房,根據業務需求和具體情況而定,具體拓撲如圖1。
在ALL-IP的潮流下,傳統的TDM鏈路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對帶寬以及接入方式的需求,為此MSTP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MSAP技術也借用MSTP技術特點,采用GFP映射規程[7],將來自集團大客戶側以太信號不經過2層交換,直接映射到MSAP的虛容器中,實現點對點的以太透傳。這種方式使用簡單簡潔,而且在物理層完全隔離,安全性能非常好,因此現在的銀行、證券和稅務等對數據安全和質量有較高要求的集團大客戶紛紛采用此種方式升級業務鏈路。

在引入VCAT和LCAS[8]后,MSAP技術更是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VCAT可以克服相鄰級聯所固有的帶寬浪費現象,它把不相鄰的多個不同級別的虛容器信號組合成一個虛級聯組(VCG),作為一個整體發送和接收。而LCAS是通過增減虛級聯組中級聯的虛容器個數來調節凈負載容量,在不影響當前用戶數據通信的情況下調整鏈路負載,滿足用戶實時的帶寬變化需求。
類似傳統的TDM業務應用方式,MSAP的以太透傳業務拓撲如圖2所示。

和以太透傳方式略有不同,此類應用由MSAP設備在本系統內部提供2層交換功能,其實也就是在集團大客戶的數據進入骨干傳輸網之前,通過MSAP設備板卡先行將相關數據按要求進行交換,也就是實現虛擬網橋(VB)功能,交換匯聚后的數據再通過點對點透傳至對端。這種方式相對純粹的點對點透傳方式節省了骨干網絡帶寬資源,但由于物理層非獨立,因此安全性有所降低。
在集團大客戶有同類型業務需求但應用內容不相同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此種應用方式。此類應用拓撲見圖3。

另外ATM等其他業務應用方式由于在廣電網絡的集團大客戶中實際使用的非常少,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MSAP技術的出現以及不斷推進,極大地提高了廣電網絡集團大客戶運營水平,從接入網系統的簡單性、業務開通的迅捷性、可靠性到網絡的可控可管理性,無疑是一次跨越式發展。核心承載網的互聯從STM-1、STM-4到GE方式,越來越靈活方便。加上各種保護機制的應用,使得MSAP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也給廣電網絡機房原有集團大客戶接入網的改造提供了技術保障。
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更新,也將使得MSAP技術不斷向更智能化、更多樣化以及更可靠化方向發展。它必將帶給廣電網絡在集團大客戶業務發展方面更好的舞臺空間,使得“三網融合”下的廣電網絡業務更為精彩紛呈。
:
[1]李永成,喬廬峰.多業務接入平臺(MSAP)的技術特點及實現[J].電視技術,2009,33(S1):105-107.
[2]趙蘋.多業務接入平臺技術介紹[J].電信網技術,2008(6):14-18.
[3]王斌,王曉紅.論建設和實施廣電網絡BOSS系統的幾個關鍵問題[J].電視技術,2005,29(4):4-6.
[4]YD/T 2158——2010,接入網技術要求多業務接入節點(MSAP)[S].2011.
[5]佟卓,謝宇晶,尹斯星.寬帶城域網與MSTP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6]黃達.MSAP技術應用研究[J].廣東通信技術,2009,29(6):19-22.
[7]ITU-T Rec G.7041,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GFP)[S].2001.
[8]Cisco Systems,Inc.Efficient and flexible transport of next-generation data services over SONET/SDH using GFP,VCAT and LCAS[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