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1000)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在連續八年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上,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創新性的研究與實踐,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立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使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
個體咨詢的方式對促進學生成人、成才與心靈的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個體心理咨詢亦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具有專業特色的途徑,也是不可替代的途徑。其必要性表現在:①有助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②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③有助于學生有效地面對各種現實問題。④有助于學生糾正某些錯誤觀念。⑤有助于學生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此外,它在緩解心理沖突、消除心理矛盾、疏泄負性情緒、挖掘心理潛能等方面也有獨特的價值。
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從2003年開始,每年在新生入學一個月后,運用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進行心理測查。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結果篩選與統計,建立了心理檔案。并走訪了各系、班,對相關學生情況進行了反饋,對有著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了關注、跟蹤、訪談,了解情況,排除疑點,幫助大學生排除心理困擾。
新生在入學后由于諸多的不適應產生許多心理問題,一些原本在初中、高中就存在的、卻被緊張的學習所掩蓋的心理問題到大學后也凸顯出來。因此,新生入學伊始我們就進行了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舉辦了針對性較強的講座,通過宣傳使學生了解應該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以順利作好心理過渡。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以 “大學生心理健康”為主,以“大學生心理學”、 “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出版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等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開展了“自信力培訓”等內容的團體心理輔導訓練。開設心理健康課,調整課程設置,使其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貧困大學生在高校學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多,他們的心理問題也比較多,是需要特殊關注的群體。為了讓這部分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努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根據他們的經濟條件安排宿舍、優先安排他們勤工助學、定期發放困難補助,設立陽光助學基金。鼓勵他們參與團體活動,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耐心的疏導。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文明、幽雅的校園文化環境對陶冶學生情操,舒緩壓力、調整情緒、愉悅心情有重要的作用。我們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日”這個校園文化品牌,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素質。
學院成立了心理咨詢室,組建了大學生心理協會,在團委學生會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部。真正做到了領導重視、上下協調、專兼結合、統一管理、齊抓共管、共同提高。這些措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定期對心理協會會員、心理社團中的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分階段的培訓。
利用創編心理劇、觀看心理題材的電影、影視沙龍活動,策劃趣味運動會的形式引起大學生們對自己心靈的關注,學會正確處理心理困擾,以獨特的魅力給大學生帶來了深刻的啟迪,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懂得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珍愛生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
通過板報、櫥窗、網站、廣播、校報、大學生心理健康報、講座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通過宣傳,加深了廣大教職員工及青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和社會上的影響力,也為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的探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實踐證明,遼寧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院以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自助活動、個體心理咨詢服務和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途徑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卓有成效的。這個富有活力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具體作用如圖1所示。

圖1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作用
近幾年來我院已經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了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構建了學院、系、學生三級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創立了學生心理問題篩查、干預、跟蹤一體化的工作機制。
這種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實施,使高校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優化個性心理品質,開發心理潛能;能夠有效地提高廣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能夠有效地預防和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時代發展賦予高等學校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通過開展多種途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其作用是其它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追求的是動態的、發展的高度和諧。
[1]陳麗,張日冉.大學生心理健康,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屈衛東.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科教文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