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干部第一愛好
越是關鍵時期,越要讀書學習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之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賦予學習更深的內涵、更高的要求。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加強組織引導,完善制度保障,創新方式方法,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自覺與成效,推薦學習書目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舉措。
對握有權力、肩負重托的各級領導干部來說,讀書學習從來不是個人的事情。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越是在關鍵時期,越要加強讀書學習。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如果不能帶頭讀書學習,不能堅持學以致用,不僅一個地方、單位的學習風氣難以形成,工作也會因為思想貧乏難有起色,甚至個人也會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學習也是一種重要的執政能力。
領導干部帶頭讀書學習,是一種責任,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脫。同時也要看到,學習歸根到底要親力親為,引導督促也要化為自覺自愿。期待黨員干部把讀書學習作為第一需要,及時充電補養;作為第一愛好,樂于探索求真;作為第一習慣,自覺修身增智,這樣,才能在應對挑戰考驗、化解矛盾問題的實踐中,找到有效之舉和創新之道。
◎ 作者:金一南(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

不要低估讀者的精神追求
“《苦難輝煌》能夠入選中宣部、中組部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當年寫這本書完全是寫給自己的內心之作,甚至都沒有考慮市場這些問題。” 金一南說,“長久以來,我一直有兩個疑問:一個是1921年誕生的黨,最初才五十幾名黨員,28年以后竟然奪取全國政權;一個是人民軍隊1927年南昌起義時兩萬多人后來只剩下幾百人,22年之后竟然百萬雄師過大江,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我們黨、我們軍隊的力量是從哪里來的?金一南說:“我寫這本書就是要著力回答我內心的這兩個問題。寫作之時就有人說,一本這么嚴肅的黨史、軍史讀物,肯定沒多少讀者。但是沒想到,出版后受到讀者好評。”
“一套52萬字、沒有一幅插圖的大厚書,能有那么多讀者,這說明了什么?”金一南說,“千萬不要低估今天讀者的精神追求。讀者需要的并不總是快餐文化,他們更渴望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樣一些帶有根本性問題的答案。”
金一南認為,《苦難輝煌》的熱銷也說明,以往把黨史、軍史寫成“會議史”、“路線斗爭史”是有問題的。讀者更喜歡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他說:“盡量還原歷史,就能感動讀者。大量的經驗教訓來自于真實的歷史。”
“作為一名黨員,不了解黨的歷史,作為一名軍人,不了解軍隊的歷史,那是完全不合格的。”金一南說,“人不能沒有根,沒有根就會輕飄飄。因此,黨員和軍人更應加強對黨史、軍史的閱讀學習。”
◎ 主編:謝春濤(中央黨校黨史部副主任)

力求通俗地回答“真問題”
在剛剛落幕的倫敦書展上,一本名為《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修訂版)》的圖書在中國展區格外引人注目,這本書目前已經出了12個文種、14個版本,廣受海內外關注。
作為本書的主編,謝春濤對該書能夠入選中宣部、中組部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非常看重。“作為一名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在全黨范圍被推薦,是一種重要的肯定。對于這本著作而言,它成為推薦書目,為黨員領導干部的閱讀提供了一種選擇,以黨史通俗著作的‘身份’來幫助黨員干部了解和認同我們黨。”
“這本書之所以暢銷,是因為在內容和方法上與其他黨史類著作有所區別。”謝春濤說,全書摒棄了以往平鋪直敘的行文方式。在方法上,通過設問的形式展開論述,避免泛泛而談。比如“中共為什么沒有像蘇東執政黨一樣垮掉?”等問題,都是“真問題”,也都是有價值的問題。此外,這本書還盡可能地引用外國人的評述,包括外國政要、學者、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在一定了解基礎上的評價。正是內容和形式上的這些新意,促成了這本書的暢銷。
對于如何做好推薦學習書目,謝春濤建議,應就目前已經推薦圖書的閱讀情況開展調查,真正了解黨員領導干部的閱讀狀況,對這些推薦書目有哪些反饋意見。
“還應將推薦書目與干部的日常學習培訓有機結合起來。”謝春濤說,有些地方對干部在職學習抓得非常緊,但是,還缺乏相應的約束手段和機制建設。可以結合某一時期的重點和焦點開展主題性讀書活動,做好輿論引導,形成氛圍,調動起廣大黨員干部的讀書積極性。
◎ 作者: 王鼎三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介紹:過去士大夫為官遵循的是“道”,現在的官員們則都在玩味“游戲規則”。但不管何時,只要身在官場,無人能夠超脫這看似無形的官場軌跡,和無言的明德大道。

◎ 作者: 許開禎
◎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介紹:大家需要一起交流,聯絡感情,互通情報,幾乎每個官場中人,都有這樣一個戰壕,也有這樣一批同盟軍。

◎ 作者: 宋鴻兵
◎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簡介:《貨幣戰爭4》撥開亂象看真相!國際經濟拉響紅色警報;人民幣國際化何去何從?《貨幣戰爭4》帶你追本溯源找答案。

◎ 作者: 徐百柯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簡介:《民國風度》為《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最佳專欄“鉤沉”結集,其專欄主筆徐百柯從故紙堆里或人們的記憶中,鉤起79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