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如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是社會和諧的“穩定器”。
黨的十七大以來這5年,省委、省政府把完善社保體系作為最普惠的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城鄉統籌發展,社保覆蓋面明顯擴大,待遇水平不斷提高,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全省人民受益越來越多,筑起了遼寧老工業基地和諧發展、加速振興的強力支柱。“九位一體”,制度體系基本健全
在山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劉大娘,因年紀大了來到沈陽與兒子一起生活。近一年多來,每隔兩個月,她就拿出新農保存折,讓兒子去查查自己的養老金。
基本養老保險體系,是全體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的基礎。長期以來,“60歲退休”領取養老金,一直是城里人的專利。劉大娘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見證了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從無到有的歷史變化。
2009年9月,國務院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讓貧困地區群眾優先享受這一政策,選擇義縣、彰武、建平、清原、建昌、西豐、桓仁、康平8個貧困縣試點。從那時起,從來拿不到一分養老錢的農村老人每月多了55元養老金。2011年4月,這項重大惠民之策福澤全省農村。2011年7月1日,我省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新農保制度同步全面啟動,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了制度全覆蓋。到今年6月底,全省農村292.3萬、城鎮41.6萬的老人享受到了月人均55元的養老金。
如今,我省形成了三項基本養老、三項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九位一體”的社會保險體系,覆蓋全省城鄉居民的社保制度基本建立。從窄到寬,覆蓋范圍逐步擴大
參保對象全覆蓋,全體居民才能真正享受到社保政策的實惠。5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社保擴面工作力度,加快從制度全覆蓋向參保對象全覆蓋跨越。
養老保險惠及一半以上居民。到今年6月底,全省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581.1萬人,比2007年增加281.4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例由59.6%提高到2011年的65.8%;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分別參保908.7萬和49.9萬人。三項養老保險覆蓋到2539.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由30.7%提高到2011年的57.1%。
人人享有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到今年6月底,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180.2萬人,比2007年增加980萬人,占城鎮人口的77.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1965萬人,占常住農業人口的99%。
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范圍明顯擴大。到今年6月底,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40.3萬、797.8萬和692萬人,比2007年增加18.2萬、225.5萬和269萬人。
解決歷史遺留的社保問題,充分體現社保的普惠性、公平性。在全國率先建立籌資機制,解決關閉破產無繳費能力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到2010年,累計籌集資金120億元,將困難企業的150萬退休人員、20萬在職職工全部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
2008年,將5.1萬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管理,養老金收入增長了367%;2011年底,又出臺了“五七家屬工”參保繳費政策,今年“五七家屬工”將全部納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范圍。
推進解決資源枯竭礦山破產企業老工傷人員傷殘補助問題,2009年為1.3萬人一次性補發傷殘補助金8700萬元;2011年,又將26.9萬國有企業老工傷職工及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全部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
5年間,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年增加。月人均分別增加257元、143元、147元、166元和200元。全省16萬企業退休人員生前供養直系親屬的生活救濟費,由月人均75元提高到315元,提高了320%。
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提高240元,政府補貼標準提高200元。職工、居民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70%以上,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新農合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負擔。籌資標準年人均提高240元,政府補貼提高200元。參合農民統籌區域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75%,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全部實行門診統籌結合住院統籌的補償模式,最高報銷限額從3萬元提高到6萬元,超過農民人均收入8倍;住院自付醫藥費比例從62.33%下降到55%;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最高報銷額度分別達到15萬元和5萬元,腎衰透析患者和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患者補償比例達到70%。
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失業保險月人均發放標準達到635元,企業一至四級工傷人員定期傷殘津貼、護理費和遺屬生活費等標準人均提高550元,女職工人均生育津貼和生育醫療費分別達到7610元和2015元。
2011年底,九項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379.15億元,總支出1124.5億元,總體運行安全平穩。
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在連年提標的情況下,連續11年實現了按時足額發放;4年新增做實個人賬戶基金622.97億元,累計做實1105.8億元,實現了保值增值。
基本醫療保險14個市全部建立了市級統籌制度;省本級及10個市、18家定點醫院率先試點醫療保險“一卡通”,實現了醫療保險費用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新農合基金由18.98億元增加到46.4億元,當年結余率控制在10%以內;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即時結算,報銷比例達80%以上。
失業保險基金從2006年開始有結余,2011年末滾存超過100億元。工傷、生育保險基金結余分別比2007年增加了10億元和3億元。
今年3月,省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指出,隨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遼寧完全可以更快速地改善民生。7月31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進一步明確:“全力推動新農合、新農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在不久的將來,遼寧人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真的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