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通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十采油廠,黑龍江大慶 163312)
大慶油田A區塊位于構造的邊部,扶余油層儲層非均質性強,受構造、巖性及斷層活動的多期性及復雜化等特點的影響,導致研究區油水關系及油水層測井響應特征復雜多樣,給油水層解釋帶來很大的難度。
現有的油水層解釋標準為深側向-自然電位解釋標準,沒有氣的識別標準,而且標準中也沒有包括感應的解釋標準,因此,筆者在現有的解釋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感應、補償中子和補償密度曲線,開展A區塊的油氣水層的解釋標準研究,提高參數解釋精度,有效的指導區塊射孔方案的編制。
油層的微電極曲線幅度中等,具有明顯的正幅度差,并隨滲透性變差幅度差減小;自然電位曲線顯示正異常或負異常 ,在淡水泥漿條件下,自然電位為負異常,在咸水泥漿條件下,自然電位為正異常,并且隨泥質含量的增加異常幅度變小;雙側向及雙感應曲線在油層段呈現出明顯的高阻[1~4]。
在微電極、自然電位、側向及感應電阻率曲線上氣層特征與油層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聲波時差曲線上明顯的數值增大或周波跳躍現象,補償中子與補償密度曲線有交匯,且補償中子值比油層大。
在微電極、聲波時差曲線上,油水同層與油層相同,不同的是自然電位曲線比油層大,而側向及感應電阻率比油層小。
微電極曲線幅度中等,有明顯的正幅度差,但與油層相比幅度相對降低;自然電位曲線異常幅度值比油層大;側向及感應電阻率與油層、氣層及油水同層相比,幅度較小。
根據以上曲線特征只能定性的判斷油、氣、水層,為了更準確地進行參數解釋,利用砂巖層位的測井曲線值,結合井壁取心及試油結果,研究區塊油氣水層解釋標準。
研究區的測井系列主要為慧眼-1000系列,通過對慧眼-1000測井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各對應曲線的相關性較好,因此,可以利用研究區的測井、錄井、試油等資料統一建立測井解釋標準。
A區塊扶余油層主要為砂泥巖儲層,部分儲層內含鈣。通過對A區塊4口探井197塊取心樣品統計分析,區塊儲層有效孔隙度在6% ~27%,平均為15.28%;滲透率主要在0.01~185 mD,平均為7.43 mD;儲層巖性主要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含鈣粉砂巖;含油性主要為含油、油浸、油斑和油砂。從圖1、圖2可見,隨著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增加,巖性、含油性逐漸變好。研究區總體表現為巖性越粗越均勻,孔隙度和滲透率越大,含油級別越高。反之,巖性越細越不均勻,相應的孔隙度和滲透率越小,含油級別越低。可見,A區塊扶余油層巖性、物性與含油性之間總體上有一定的相關性,粉砂巖含油級別相對較高。

圖1 A區塊扶余油層含油性與物性關系圖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character and oily of block A

圖2 A區塊扶余油層巖性與物性關系圖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hologyand physical character of block A

圖3 大慶油田扶余油層典型油層“四性”關系圖Fig.3 The relationship of“four characters”for classic oil layer of Daqing Oilfield
在巖性、物性與含油性關系研究基礎上,對三者與電性的關系進行了研究。M井(見圖3)扶余油層2、3號層取心為含油、油浸及油斑的粉砂巖,平均有效孔隙度為11.9%,滲透率0.75 mD,測井響應特征是自然電位負異常較小,含油層段電阻率和聲波時差較大,試油為油層,該層段“四性”關系具有較好的對應性。N井(見圖4)扶余油層4號層為含水、含鈣的粉砂巖,平均有效孔隙度22.5%,滲透率平均125.0 mD,在電性顯示上,自然電位負異常較大,電阻率較小,聲波時差較大,試油為水層,該層“四性”關系也具有較好的對應性。因此,研究區“四性”關系總體一致性較好。
通過以上儲層“四性”關系的研究,同時考慮到扶余油層埋藏深度差異大及受構造、巖性、斷層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存在個別儲層巖性、物性、含油性及電性之間對應性較差,研究區“四性”關系總體上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A區塊共作出深感應-自然電位圖版、深側向-自然電位圖版、深感應-微電極幅度差/微梯度圖版,這3個圖版的解釋符合率分別為92.5%、88.1%、90.2%。最終選用解釋符合率最高的深感應-自然電位圖版作為最終的解釋圖版。
深感應-自然電位解釋圖版共選用159個小層的深感應和自然電位值。其中油層59層,誤解釋4層;油水同層27層,誤解釋8層;水層73層,誤解釋1層。圖版解釋符合率為92.5%(見圖5)。確定標準為
油層:RILD≥0.329 6SP+11.184
油水同層:0.096 1SP+10.46<RILD <0.329 6SP+11.184
水層:RILD<0.0961SP+10.46
其中:RILD為深感應電阻率,Ω·m;SP為自然電位,mV。
以試油資料為基礎,選用23口井34層的密度孔隙度、中子孔隙度及自然電位參數,編制了油氣層識別圖版,其中油層28層,氣層6層,圖版精度100%(見圖6)。

圖4 大慶油田扶余油層典型水層“四性”關系圖Fig.4 The relationship of“four characters”for classic water layer of Daqing Oilfield

圖5 A區塊扶余油層油水層解釋圖版符合率驗證圖版Fig.5 Verification of oil and waterinterpretation of block A

圖6 A區塊氣層解釋圖版Fig.6 Gas interpretation of block A
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的差值計算公式為DC=(0.42-(DEN-2)×0.6-CNL·0.01)×100確定的標準為
氣層:DC≥10
油層:DC<10
其中,DC為密度孔隙度與中子孔隙度差值,%;DEN為補償密度值,%;CNL為補償中子值,g/cm3。
以試油井資料為基礎,選用27口井58層(新增18口井34層)的聲波時差和深側向電阻率參數,建立了扶余油層有效厚度電性標準圖版。其中新增試油資料中:油層30層,誤解釋1層,油水同層4層,圖版精度96.9%(見圖7、表1)。

圖7 A區塊有效厚度解釋圖版Fig.7 Valid thickness interpretation of block A
確定有效厚度劃分標準為:當AC≥ 265 μs/m時,RLLD≥ 15 Ω·m;當 AC < 265 μs/m 時;RLLD≥ -6.875AC+1 836.9 Ω·m
其中,AC為聲波時差,μs/m。

表1 大慶油田A區塊扶余油層有效厚度下限標準匯總表Table 1 Low standard of thickness of block A in Daqing Oilfield
低阻夾層一般由含油級別低(油斑、油跡)或不含油的砂、泥巖構成,特點是:厚度薄、物性差、含油不飽滿、電阻率低。優選微電位電阻率中值和微電位電阻率回返程度建立了扶余油層扣除低阻夾層圖版。
應用15口取心井55層的微梯度電阻率回返程度和微電位電阻率回返程度參數,建立了扣除低阻夾層標準(見圖8、表1),圖版精度92.2%。扣除低阻夾層標準為:夾層的微電位回返程度≥17%;非夾層的微電位回返程度<17%。

圖8 A區塊夾層扣除圖版Fig.8 Sandwich removal graph of block A
該區塊共投產125口井,平均單井有效厚度7.2 m。初期單井日產液 2.24 t,產液強度為0.31 t/(d·m);單井日產油 1.66 t,采油強度為0.23 t/(d·m);含水25% 。目前,單井日產液為1.67 t,產液強度為0.23 t/(d·m);單井日產油1.38 t,采油強度為0.19 t/(d·m);含水18.4%,達到較好地開發效果。
讀取這125口井中,油水層已經落實層位的感應和自然電位值,落到圖版中,驗證圖版的符合率。
扶余油層新增油層137個,誤入7個,解釋符合率為94.9%(見圖5)。符合率非常高。因此,可以用此圖版來進行新區油水層解釋。
1)區塊的巖性、物性、含油性和電性之間的相關性較好,因此可以利用測井、錄井、試油等資料來建立統一的測井解釋標準。
2)利用研究出的測井解釋標準,能較好地識別出油氣水層,指導區塊射孔方案的編制。
3)根據解釋標準,指導A區塊射孔,投產后,效果較好,因此,可以用相似的方法,研究出其他產能區塊的測井解釋標準。
[1]孔繁忠,楊學保,鐘淑敏,等.C油田扶余油層儲量參數研究[J].石油儲量報告,1995,23(6):21 -25.
[2]鐘淑敏,付 敏,徐 燕,等.C油田扶余油層儲量參數測井解釋研究[J]. 石油儲量報告,1995,23(5):3-11.
[3]謝 麗,李建明,馬立寧,等.柴達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測井儲層參數研究[R].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9):32-40.
[4]劉 江,藤 偉,付有生,等.半參數方法在測井解釋中的應用[J].測井技術,1999,23(3):186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