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氣象條件變化、物質過敏、不良情緒等原因導致世界范圍內哮喘的患病率有增加趨勢[1]。但自1992年全球推行GINA方案以來,通過規范的治療,哮喘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霧化吸入治療現已廣泛用于臨床,筆者曾應用普米克令舒聯合可必特霧化吸入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哮喘患兒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兒童哮喘診斷標準[2],入院時患兒均有呼氣性呼吸困難、氣促、心率快、肺部哮鳴音及濕!音等,2周內均未用過激素類藥物,并除外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異物、肺結核等疾病。治療組58例中,男40例,女18例;年齡2~8歲40例,8~12歲18例。對照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8歲26例,8~12歲14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常規治療相同,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處理。對照組42例,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治療組58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 Ltd LOT312866](布地奈德懸濁液,規格為1mg:2ml),可必特[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2.5mg/支,含異丙托溴銨0.5mg,沙丁胺醇3.0mg)。藥物劑量為體重不低于20Kg者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各1支,體重低于20Kg者予普米克令舒、可必特各1/2支,均加入2ml生理鹽水中,2次/天,每次5~10分鐘,療程3~5天。觀察治療前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及肺部喘鳴改善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1天內咳嗽減輕,喘息、呼吸困難及肺部哮鳴音消失;有效:1~3天咳嗽減輕,喘息呼吸困難及肺部哮鳴音消失;無效:3天后咳嗽及呼吸困難未控制,肺部哮鳴音未消失。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3.1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常有呼吸困難,以呼氣流量降低為其特征,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其程度輕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偶爾可在數分鐘內即危及生命,故應對病情作出正確評估,以便給予及時有效的緊急治療。目前,盡管哮喘不能治愈,但可以被有效地治療和控制。主要治療原則為去除病因、控制發作和預防復發[3]。急性發作時采用多種措施緩解支氣管痙攣,改善肺通氣功能,抗炎治療。目前,吸入治療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列為首選的治療方案。
3.2 普米克令舒的成分是布地奈德混懸液,是皮質類固醇,霧化吸入劑量小,10min就能發揮療效。吸入氣道的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發生在氣道上皮細胞,與氣道上皮細胞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從而發揮強大有力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而經口咽部吞入的藥物由于有較強的肝臟首過代謝(90%),故全身作用極少,其吸入的安全性已被廣泛證實[4]。
3.3 可必特是異丙托溴銨和沙丁胺醇的復方制劑,異丙托溴銨為抗膽堿能藥物,通過與乙酰膽堿競爭受體上的相同結合部位發生拮抗作用,可降低膽堿能神經興奮性,起到松弛氣道平滑肌的作用,膽堿能神經分布密度隨氣道管徑變小而越來越稀疏,所以抗膽堿能藥對大、中氣道作用顯著大于小氣道;沙丁胺醇為β2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于小氣道,特異性地興奮支氣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β2受體,可激活腺苷酸環化酶,提高了細胞內環腺苷酸水平,使黏膜纖毛清除功能增強,平滑肌松弛,肺通氣功能改善。因此,異丙托溴銨和沙丁胺醇合用可互相彌補,同時降低大、中、小氣道平滑肌張力,增加了支氣管擴張效果,延長了作用時間。
3.4 治療組患兒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聯合可必特,療程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同時,配合常規治療使患兒的哮喘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總有效率達100%[5],遠勝于傳統霧化,且給藥途徑方便,又可避免或減少注射用藥及全身應用激素所出現的副作用,故家屬及患兒依從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薛辛東.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9.
[2]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援兒童哮喘防治常規(試行)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2):744.
[3]黃建軍,余嘉璐,曾強.聯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和特布他林霧化液治療嬰幼兒哮喘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4):301.
[4]張國秀,陳小文,張亦楠.布地奈德混懸液與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聯合治療兒童哮喘急性發作[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16):1099-1100.
[5]任鳴煒,馬曙英.布地奈德和硫酸特布他林合用霧化吸入控制小兒哮喘治療80例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6(10):78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