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 林偉茹 潘蘭蘭
頭孢菌素類藥是一種廣譜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譜較青霉素廣,其作用機制類似青霉素G,殺菌效力強大且毒副作用輕微而廣泛被應用[1]。由于各個廠家的頭孢菌素藥日益增加,產品質量也有所不同,雜質含量各異,人們的機體受損機會逐漸增多,有青霉素過敏史或過敏體質患者,注射頭孢菌素藥物前應用原液做過敏試驗,而目前頭孢菌素類注射劑每支的含量都有所不同,要使用原液做過敏試驗,配制的方法就各有不同,因此我院自制了《頭孢過敏試驗液簡易配制表》使得臨床配制頭孢菌素過敏試驗液的操作方便、簡單易懂。
1.1 擬用藥過敏試驗 丁洋等[2]認為應以擬用藥的頭孢菌素進行皮試。在目前的情況下,隨著醫療事故的舉證倒置,醫療糾紛矛盾的加劇,頭孢菌素的過敏試驗仍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手段。
1.2 過敏試驗液濃度 國內對過敏試驗液濃度現無統一規定,國內《新編藥物學》規定為300μg/ml[3],李家泰主編的《臨床藥理學》為500μg/ml[4]。我院采用了濃度為500μg/ml的頭孢菌素原液做皮試,因為其配制方法簡便,而且更能反映用藥安全性。
針對現今頭孢菌素類注射劑種類繁多,劑量、包裝各異,進行擬用藥過敏試驗就存在不同的配制方法,我院經過反復試驗,不斷積累經驗,以列表的形式制定出簡便可行的《頭孢過敏試驗液簡易配制表》,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表1)。

表1 頭孢過敏試驗液簡易配制表
在患者掌側前臂上1/3處皮內注射50μg即0.1ml過敏試驗液,20min后觀察結果。皮試結果的判斷方法與青霉素相同,陰性:注射部位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紅暈,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周圍出現偽足,有癢感,嚴重時可有頭暈、心慌、惡心,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在觀察反應的同時,詢問有無胸悶氣短,皮膚搔癢,四肢發麻等過敏癥狀,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我院運用自制的《頭孢過敏試驗液簡易配制表》,配制不同劑量的頭孢菌素過敏試驗液,對有青霉素過敏史或過敏體質,需要使用頭孢菌素注射劑的122例患者做了擬用藥過敏試驗,除了16例試驗結果陽性而未予用藥外,在106例陰性用藥過程中出現過敏反應僅2例,均出現皮疹,經過立即停藥,及時抗過敏治療得以緩解,其余在使用過程中未見過敏反應發生。我急診科自2009年以來,使用本表進行各種頭孢菌素注射劑過敏試驗液的配制,操作者均反映本方法能簡化配制流程,操作方便,容易記憶,簡單易懂,能節約臨床頭孢菌素試驗液配制的時間,并能較好地反應用藥的安全性。
我院運用自制的《頭孢過敏試驗液簡易配制表》在臨床上配制頭孢菌素過敏試驗液,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4.1 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傳統的頭孢菌素過敏試驗并非使用原液來配制,只是用頭孢拉定或頭孢唑林鈉來配制,不能完全反映用藥的安全性,而我院使用的濃度為50單位的頭孢菌素原液做過敏試驗,能直接地反映機體對該藥敏感度,明顯降低了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4.2 節約時間 把各種不同劑量包裝的頭孢菌素注射劑配制的程序簡單化,并且列成表格,一目了然,簡單明了,容易記憶,配制者只需記住各劑量頭孢注射劑的藥瓶內加入的液體量和第1次取液量,其余的第2、3次取液量均為0.1ml,配制出來的皮試液濃度均為500μg/ml,能簡化護士操作流程,為臨床瑣碎的護理工作節約時間。
4.3 稀釋液量選用合理 根據不同劑量包裝、不同容積的玻璃藥瓶,選用了既能充分溶解,又能完全容納的首次稀釋液的液量。因為頭孢菌素注射劑均為粉針劑,首次稀釋液需加入生理鹽水到藥瓶里,充分搖勻,以保證藥液濃度的準確性。
4.4 提高皮試液濃度的精確性 由于首次稀釋液加入到玻璃藥瓶與粉劑藥物進行溶解后其液體總量會有所增加,在配制過程中我們把增加的液體量也計算在其中,以提高皮試液的精確性,并使用了最小的1ml注射器進行最精確的配制。
平時臨床工作中在進行過敏試驗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責任心,用藥前仔細詢問用藥史、過敏史、家族史,問清后按常規做試驗,仔細認真判斷試驗結果,確定陰性方可用藥。用藥前5~10分鐘要緩慢滴注,加強巡視,密切觀察,遇有過敏情況,應立即停藥,按青霉素過敏方式對病人進行搶救,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2)強化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試驗的意識,熟知該試驗的操作規程,過敏試驗液濃度配制準確。護理人員應熟悉所用藥物的藥理作用和副作用,首次用藥開始應緩慢注入。(3)嚴格查對制度,配藥前嚴查藥品的生產日期、批號、失效期、藥物劑量等,如發現有混濁沉淀物時禁止使用。(4)不要在空腹時做過敏試驗或藥物注射,以防空腹時機體對藥物的耐受性降低,或空腹皮試時恰巧發生低血糖反應,產生暈針等不良反應。注意鑒別因恐懼和精神緊張所致的頭昏、眼花、暈厥、站立不穩。(5)用藥過程中,搶救物品、藥品應處于備用狀態,一旦發生過敏反應可及時搶救。
[1]麥允怡,鄧少嫦.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皮試現狀及方法探討[J].當代醫學,2009,15(4): 134-135.
[2]丁洋,陳愛蓮.頭孢菌素過敏試驗的必要性及皮試法[J].實用醫學雜志,1994,10(2):131.
[3]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7.
[4]李家泰.臨床藥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