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靜
在各種慢性疾病中,常可見因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而導致的老年性便秘。中醫認為老年性便秘與肺、脾、肝、腎有著密切的關系,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虛或肺氣壅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大腸傳導遲緩而導致大便秘結;脾主運化,脾氣虛弱,運化失常,糟粕內停,則大便難行;肝氣不疏,氣機郁滯,腸道傳導失常,而大便難下;腎主五液,司二便,腎精虧耗,腸津澀少,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腎失溫煦滋潤,傳導失職而便秘。認為老年性便秘多因年老體衰,陽氣不行,氣血不足,津液不通,身有疾患,臥床或行動不便等,其病機虛多實少,虛實夾雜為多見[1]。在治療時應以肺、脾、腎虧虛為主證,補充氣血津液的不足,利于腸道濡潤,適當補陽解決無力排便的癥結。筆者用六味地黃湯聯合補中益氣湯對120例老年性便秘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門診和部分“pph術后(即痔上粘膜環切術)”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有排便困難,大便或干或稀,欲便不能,或汗出氣短,或肢軟乏力,疲憊不堪,舌苔厚膩,脈沉細或弱。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3.45±12.43)歲,根據臨床癥狀,偏脾腎氣虛者,即出現納呆食少,腹脹喜暖,苔白厚膩,脈沉者21例;偏陰虛者,即出現頭暈耳鳴,氣喘心悸,腰酸背痛,舌紅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者26例;偏陽虛者,即出現小便清長,面色晄白,舌淡苔白厚膩,脈沉細無力者23例。對照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為60~84歲,平均年齡(70.31±13.39)歲,根據臨床癥狀,偏脾腎氣虛者,即出現納呆食少,腹脹喜暖,苔白厚膩,脈沉者23例;偏陰虛者,即出現頭暈耳鳴,氣喘心悸,腰酸背痛,舌紅苔白,脈沉細者25例;偏陽虛者,即出現小便清長,面色晄白,舌淡厚膩者22例。兩組的性別、癥狀、年齡等,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擬脈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方用熟地20g、茯苓15g、山茱萸15g、山藥12g、黃芪30g、白術20g、升麻6g、柴胡6g、陳皮9g、當歸30g。對照組:擬溫脾湯加減,方用熟地20g、茯苓15g、山茱萸15g、山藥12g、黃芪30g、白術20g、升麻6g、柴胡6g、陳皮9g、當歸20g。兩組均進行加減:偏脾氣虛者,加白術15g,肉蓯蓉6g、威靈仙6g。偏腎陰虛者,加玄參9g、生地9g、麥冬9g、女貞子6g、懷牛膝6g。腎陽虛者,加當歸9g、牛膝6g、肉蓯蓉6g、澤瀉6g、升麻3g、枳殼3g。上藥加水400ml,浸泡1h,用文火進行熬煮20min,取汁200ml;2次加水300ml,無需浸泡,可用文火熬煮30min,取汁150ml進行。在服用中2次煎煮混為一劑,睡前服一次或早晚服用一半,每日服用1劑,7d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療程。服藥期間忌飲食生冷和辛辣肥甘厚膩之物,養成定時排便好習慣。
1.3 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治愈:服藥后2d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時通暢,短期無復發。顯效:服藥后3d內有排便,便質轉潤,但排便仍不是很通暢。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兩組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痊愈例數為29例,占總人數48.33%,顯效為21例,占35%,無效為10例,占16.67%,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痊愈為18例,占30%,顯效為28例,占46.67%,無效為14例,占23.33%,總有效率為76.67%,兩組總有效率對比有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后總有效率比較[例(%)]
3.1 老年性便秘機制探討 老年人便秘的病機為虛證,在中醫的機制上是由于陰陽失調和氣虛血弱、臟腑功能衰退而致大腸傳導不利及津液不足所致。老年人因為腎氣不足而出現氣血兩虛和津液較少導致脾失健運而大腸干澀、傳輸無力而引發本病。虛證為多,以虛中挾實者多見。總的來說,老年便秘的發病機制陽氣不足,其陰精衰少,傳導失司;肺失肅降,其腑氣不行;濕濁阻滯,其氣機郁閉,臨床上以陰虛為主。
3.2 一般性治療 以健康教育和改變生活方式為主。首先在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再了解慢性便秘的發病過程,改變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飲食習慣上需在吃飯時細嚼慢咽,并增加膳食中的纖維攝取及水量,還可以飲用酸牛奶,用于補充腸道的有益菌群,不吃或者少吃精糧及大量的脂肪類食物,不吃或少吃速食類的食物;定時排便,如廁時需形成不抽煙和看報紙、不久蹲的習慣;晨起空腹飲水約500ml溫開水,飯后散步,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及活動,適當揉腹,增加運動量和增加腸蠕動;有條件者還可以進行適當生物反饋治療以訓練盆底肌排便協調性;輔以艾灸肚臍、脊柱旁的膀胱經以增強腸道蠕動和調節人體五臟六腑利于排便等。
3.2 中醫辨證論治老年性便秘 《黃帝內經》認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即年齡到了一定的程度,則會出現臟腑的虛弱,所以老年性便秘為臨床的常見癥狀之一,而且多為虛引起。腎藏精,司二便,元陰元陽皆腎精所生,腎主水液,如果腎精足夠,則水液正常運化,二便得以按時而下;若腎精虧虛,二便則容易失調,導致大便或結或溏,小便或頻或遺。一般表現為氣陰兩虛,脾肺失調,又因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故成便秘[3]。治宜益氣健脾,養陰通便。方故治腎多采取補益方法,一般遵循“善補陰者,當于陽中求陰;善補陽者,當于陰中求陽”[4]。對于脾腎虛弱的老年便秘患者,使用六味地黃湯合補中益氣湯聯合治療,滋陰同時益氣健脾而不過于滋膩,補氣同時滋陰潤燥而不過溫,陰陽雙補,方中黃芪、白術補氣助排便,當歸、生地滋陰補血,氣隨血生,陰生陽長,陰血漸生,達到增液行舟的效果,肉蓯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女貞子、懷牛膝滋陰潤腸,玄參、麥冬、生地滋陰降火,諸藥配合,使得肺、脾、腎三臟氣機得以恢復,達到氣陰兩補,潤腸通便的功效。
綜上所述,利用中醫治療老年性便秘,養治結合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環節。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養成老年人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粗糧,少食肥甘厚膩之品,適當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悅等,都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便秘[5]。六味地黃湯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老年性便秘療效相對較好,值得推廣。
[1]朱益超.補中益氣湯加昧治療老年性便秘50例[J].醫藥臨床雜志,2007,19(6):54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5-189.
[3]曹富全.老年性應性便秘治驗[J].福建醫藥雜志,2001,23(6):172.
[4]謝軼群.老年性便秘從五臟論治[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0,32(5):64-66.
[5]韓麗麗,管香芹.淺談老年性便秘的辨證治療[J].光明中醫,2010,25(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