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明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對于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探討西醫結合糖腎寧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1 診斷方法 糖尿病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有關標準[1],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參照Mogenson分期標準[2]。
1.1.2 患者的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內分泌科就診的糖尿病腎病患者66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試驗組中女15例,男18例,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8.98±2.85)年,年齡(58.80±8.58)歲;對照組中女17例,男16例,糖尿病病程6~14.5年,平均(8.65±2.57)年,年齡(60.23±7.8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包括胰島素或格列喹酮(糖適平)等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飲食控制、適量運動等。兩組療程均為5個月。試驗組在此基礎上服用糖腎寧(配方:鹿角片12g、太子參30g、生地黃15g、生黃芪30g、川黃連6g、澤蘭12g),每日1劑,煎服,早晚分兩次服用,療程均為5個月,測量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含量(2hPG、肌酐、血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24hU-Alb)。
1.2.2 療效觀察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2hPG)、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變化情況。觀察體征的變化:如下肢浮腫、氣短、腰膝酸軟、口干多飲、尿混濁有無泡沫、尿量多少等。
1.2.3 療效判斷[3]參照衛生部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判斷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與治療前相比24hU-Alb(24小時的尿肌酐)減少大于50%,腎功能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癥狀好轉或較好轉,與治療前相比24hU-Alb減少25%~50%,腎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無上述有效和顯效情況者。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各患者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為90.9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后患者表現癥狀(下肢浮腫,氣短,口干多飲,尿混濁、尿多)人數的情況如表2所示,采用連續性資料統計兩組臨床表現的變化。治療后,試驗組下肢浮腫10例,少于對照組(21例);氣短6例,少于對照組(16例);口干多飲3例,少于對照組(18例);尿混濁、尿量多3例,少于對照組(21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癥狀人數比較
2.3 試驗組與對照組 2小時血糖(2hPG)、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體內各項指標含量比較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嚴重并發癥,是導致殘疾和病人死亡的主要病因。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則該患者的腎臟已發生損害,如果不及時的控制,患者的腎功能將繼續受到損害,最終導致腎功能的衰竭。糖尿病患者的2小時血糖(2hPG)、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變化情況能夠及時反映患者的病情。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為水腫、多尿、氣短神疲、口干、腰膝酸軟等。針對該病的特點采用由鹿角片、太子參、生地黃、生黃芪、川黃連、澤蘭組成的糖腎寧來治療,加上西醫的基礎療法,可逐瘀生新,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抑制系膜細胞增殖,改善脂質代謝和腎功能[4]。可有效減輕或消除糖尿病腎病各種并發癥,降低體內的各項指標(2hPG、肌酐、血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延緩糖尿。綜上所述,西醫結合糖腎寧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顯著。2小時血糖(2hPG)、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
[1]中華醫學會.臨床治療指南·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6.
[2]Mogensen CE.Eearly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and late nephropathy[J].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86,46(3):201-206.
[3]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詞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76.
[4]劉欣.抗凝療法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探討[J].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1997,4(9):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