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 超

踏著思想解放的激越鼓點,和著科學發展的強勁節拍,渤海之濱、錦州灣畔,國家級錦州沿海經濟區迎來了新一輪經濟社會建設的熱潮。在這里,一個以生產玉米深加工產品為主的大型非公有制企業——錦州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飛速發展。
短短10年間,元成公司就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發展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全單線玉米加工企業,公司先后被評為錦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工業十強企業、外貿出口先進企業。發展的背后,正是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破解了一道道發展難題。2008年、2010年,公司黨委被錦州市委組織部分別授予“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和“黨建工作示范點”稱號;2012年,公司黨委被評為“遼寧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樸在國深有感觸地說:企業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公司領導深刻認識到,黨員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黨組織是把握企業發展方向的“導航儀”、推動企業做強做大的“助推器”、協調各方關系的“潤滑劑”,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活力之源。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戰斗堡壘,在元成得到真正體現。
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主體牽動、層次管理、多方聯動的組織管理體制,真正把加強公司黨組織、黨員隊伍建設與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實施精細化管理,制定了20多項管理體系文件,一天一打分,一月一評比,每月評出的優秀員工中,黨員占50%以上;建立激勵保障機制,對發揮模范作用突出的黨員職工,除給予物質獎勵外,還提供優先提拔任用的機會,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三會一課”、黨建目標管理、結對幫扶等工作制度,使黨建活動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10年來,累計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2期,培訓入黨積極分子112人,發展黨員32名。
公司黨委堅持開展以黨員“安全責任區、降損責任區、服務示范崗、創新示范崗”為主要內容的“兩區兩崗”創建活動,建立崗區創建點33個,引導黨員、職工立足崗位,敬業奉獻,使企業的每一個角落都閃耀著黨的光輝。
為了使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互促雙贏,同頻共振,和諧發展,公司黨委按照“先融入,再提升,后主導”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黨群共建,充分利用宣傳欄、內刊、網絡等載體,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打造“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的和諧共促局面。
開展“一幫一”、“一帶一”活動,每名黨員與一名普通員工結成幫扶對子。在元成公司,結對子絕不是擺樣子,而是實實在在在思想上、技術上、生活上給予全方位幫帶。在這項活動中,公司的單身員工感受最深,他們大多家在外地,平時很少回家,趕上節假日,公司黨員都把結對的單身員工請到自己家里吃飯,尤其是每年的春節,黨委班子成員從沒休息過,都是陪著員工一起過年,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
黨組織生活與企業文化傳播互為載體,相輔相成,既增強了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又提高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效性。組織開展“黨員奉獻日”活動,使員工感到“黨員就是不一樣”,強化了黨性意識;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實行黨員掛牌上崗,引導黨員通過崗位實踐,增強責任意識;組織黨員開展“企業為我創崗位,我為企業作貢獻”活動,牢固樹立“企業主人翁”意識。據統計,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公司員工義務獻工每月達1800多小時。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公司黨委成立了以黨員為主的產品研發組、技術創新組、拓展市場先鋒隊,幫助企業走出了困境,實現了生產總值10%的增幅。
2010年特大暴雨搶險自救保衛戰中,廣大黨員叫響了“我是共產黨員”、“向我看齊”的口號,黨員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企業減少損失568萬余元,受到錦州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獎。
正是在黨旗的凝聚下,無論是黨員還是團員,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人人“八仙過海顯神通”,個個攜手并肩度難關,使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服務群眾、回報社會是錦州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矢志追求。公司黨委定期組織黨員深入街道社區,深入群眾家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親身參與構建和諧街道、和諧社區;黨員帶頭捐款設立了“困難家庭愛心平安共建基金”,與特困家庭結對幫扶。幾年來,黨員捐款、幫扶金額累計達15萬元;組織開展“便民服務進社區”等大型服務宣傳活動50余場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008年冰災、震災發生后,公司黨員職工顧大局,行大義,積極向災區人民獻愛心,累計捐贈現金和物資50多萬元,交納特殊黨費4萬多元,用實際行動昭示了共產黨員的特殊稱號。
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企業的發展資源,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企業的不斷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黨建工作。在黨旗的照耀下,元成人走出了一條黨建工作的創新之路,更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