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剛

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對于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發揮作用,增強服務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以創先爭優為動力,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追求經得起群眾檢驗的先進和優秀,把服務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行動起來,讓他們自覺深入基層察民情,走訪群眾解民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構建為民服務的長效機制。
一、把轉變作風與走訪調研相結合,突出為民服務的針對性。轉變作風、服務群眾既是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對我們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黨的作風建設對我們提出的內在要求。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增進與群眾的魚水之情,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準確把握群眾對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的期待,是創先爭優活動的目標要求,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基本職責和重要任務。我們要把轉變工作作風與深入基層走訪調研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眼里有群眾、嘴里有群眾、手里有群眾、兜里有群眾,真正讓群眾從一個個行動、一件件實事、一點點細節中感受到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服務質量的提升,促進干群關系和諧。
二、把載體活動與扶貧幫困相結合,增強為民服務的自覺性。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廣大黨員進一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是幫助基層群眾解決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的有效平臺。要實現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就要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服務基層的熱情,增強廣大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動力,讓他們自覺地經常性地深入到基層中,到群眾中去。要不斷深化和創新活動載體,緊密結合扶貧幫困活動,組織基層黨組織及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切實為基層群眾多辦好事、實事。
三、把履行承諾與支農服務相結合,強化為民服務的全局性。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群眾最期待的愿望,也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實現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就要牢固樹立創先爭優理念,始終做到圍繞中心不偏離、服務大局不放松、促進發展不動搖,把活動的開展擴大到農村發展的各個方面,使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走向農村建設的主戰場,走在創先爭優的第一線,把創先爭優活動轉化為推動農村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岫巖縣各單位、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把為民辦實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上,大力開展支農惠農服務活動。縣委組織部協調科技、涉農等單位有關方面專家和業務骨干,組成黨員專家支農團,通過上好“三堂課”,向廣大農民傳授致富技能。一是上好遠程教育課。指導農村黨員通過遠程教育站點,學習農業科技知識。二是上好培訓課。采取“農民點菜,專家主廚”的方式,對種植、養殖農戶進行現場授課。同時,每個科技人員聯系3~4個示范戶,帶動5~10個貧困戶,把科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貧困戶結成了連、傳、幫、帶的整體。三是上好“露天課”。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零距離地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
四、把社會管理創新與黨組織建設相結合,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動性。隨著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成為在新形勢下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為民服務活動與創新社會管理緊密結合,把創新社會管理與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及時掌握社情民意,規范社會行為,協調利益關系,完善組織建設,筑牢組織堡壘,通過平等的對話、溝通、協商等辦法化解社會矛盾。著力提高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及時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主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五、把加強督導與目標考評相結合,注重為民服務的實效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滿期待。要真正實現人民群眾的期盼目標,就要在廣泛動員黨員干部積極投身為民服務活動的基礎上,加強對活動的督導和考評,建立健全督查制度,把活動成效與干部獎懲掛鉤。岫巖縣委針對不同類別黨組織和黨員的實際,分層分類制定了考核標準。對村黨組織重點考核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力度,對農民黨員重點考核在“設崗定責”活動中的表現;對社區黨組織重點考核和諧社區建設,對社區黨員重點考核義務奉獻方面內容;對企業黨組織重點考核如何助推企業發展,對企業黨員重點考核服務企業、凝聚職工方面內容;對學校黨組織重點考核文明校園建設,對教師黨員重點考核師德師風等。此外,進一步明確考核方法和內容,將各項內容進行量化,按照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對黨組織和黨員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嚴格實行獎懲制度,將為民服務活動與年終評先評優掛鉤,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為民服務活動中考評結果作為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標準,以表彰先進,鞭策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