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桑
“今天陽光燦爛,萬里無云,首先映入眼簾的……”
如果你的作文里還能看到這樣令人懷舊的話,我真是有一點點的無語了。這可是我上小學時的經典名句。
再好的句子,說上一百遍也會變得乏味。再優美的詞語,寫過一萬遍也會變得蒼白。記得我曾在一篇描寫秋天的作文里寫過這樣一句話:秋天是金色的,因為麥穗是金色的,樹葉是金色的,陽光是金色的,連風都是金色的。
我相當滿意自己一連串的金色。可是老師評價說:好是好,不過你猜我當了20年的老師,看過多少學生這樣寫秋景。
這就是老師的無奈,80%的學生都在擔任復印機的工作。不能說寫的不好,但滿紙無新意。我很感謝這位語文老師,在小學時就提醒了我,讓我時時刻刻注意在自己的作文里,融入時代的特征。
是的。一個小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量終歸是有限的。而文學和寫作,也需要日積月累的磨練才能逐漸進步。那么對于你來說,能超越“前輩們”的地方,就是時間賦予的異能。抓住你的生活,你的見聞,你的細節,就可以讓你的作文變得與眾不同。
我在一篇00后小同學的作文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抖的像篩糠一樣。
我問他,你知道什么是篩糠?他說,不知道,就抖唄。我說:那你還不如說,我抖的像手機開到震動檔。
不是嗎?不用華麗的辭藻,也不用高深的句式,只是把老比喻換上新事物,文字里就有了跳躍的新鮮度。其實每個時代都自己特有的印跡,就像在我童年里的藍精靈們,早已在你們這一代里變成了喜羊羊。可很多同學偏偏視而不見。他們寧可在范文里一句一句找出快要作古的“金句”,也不愿意抬起頭,看看身邊的日新月異的小細節。
不可否認,寫作文都是從學習范文開始的。但一味的生搬硬抄,永遠無法提高。就像學習書法,即便你能把鄭老先生的狂草臨摹的一模一樣,那也只能算是一件非常優秀的……贗品。所以,你想寫好作文,就要先學會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的視角,讓你的文字,聽得見時間的腳步。
最后,再說說那位00后的小同學吧。他在交給老師的終極版作文上,這樣形容了他的發抖—— 我抖得像臺瘋狂運轉的榨汁機,只是沒敢像它那樣放肆的嚎叫。
唉,我這個“前輩”,就這樣被輕而易舉地超越了。
作者簡介:
用杜雷書上那個
照片也用書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