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丹
(無錫技師學院數控技術系,江蘇無錫 214153)
某型號的汽車方向盤零件結構尺寸如圖1a所示,其零件的3D圖如圖1b所示。該型號的汽車方向盤零件為精密壓鑄件,材料為ZLA356鑄造鋁合金,密度為2.7 g/cm3。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生產要求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精度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就要求模具的試模周期縮短,提高試模的成功率。模具的設計往往以經驗設計為主,對于一個較新的產品或者設計經驗不足的工程師來說則較為困難,借助專業的ProCAST壓鑄模流分析軟件則可以預見性地發現設計的缺陷,通過模流分析減少設計缺陷,提高成功率。
如圖1所示的汽車方向盤零件,其主體結構為圓形,最大外圓直徑尺寸為362.5 mm,高度方向最大尺寸為136.5 mm。從零件的主體尺寸看,該方向盤零件屬于較大型的壓鑄件。這樣大型的零件在模具型腔布局上比較困難,如果采用多型腔布局設計,則模具的結構尺寸會成倍的增大,這樣不僅會大量增加成本,而且還會給加工以及模具的周轉、試模等環節帶來很多不便;所以該汽車方向盤零件的壓鑄模具采用單型腔結構形式(即“一模一腔”)。
在模具設計中,其型腔的布局與結構設計是最主要的模具設計工作。根據方向盤零件的結構,在經驗設計的基礎上,其型腔布局與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在圖2所示的基于經驗的模具型腔結構設計中,為節約成本及減小模具的尺寸,其澆注系統的中心澆口設置在方向盤零件的內部空位處,并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設置了3個方向的分流道,在零件的圓周分型面上均布了6個排氣槽,同時在澆注材料的最后匯合處,設置了緩沖排氣的結構。以上型腔結構的設計是基于常規的壓鑄模具的經驗進行設計的,但是這樣的結構設計是否完全合理,是否有哪些缺陷還不知道,通常要等到模具試模時的方向盤壓鑄件才能得到答案,然后再進行模具的修改及調整。如果模具的試模件結果不理想,往往要對模具進行大量的修改工作,而此時的模具零件已經經過了一系列的制造工藝及熱處理工藝,同時模具的主體結構已經定型,所以模具的修改范圍很有限,有些模具可能會有整體報廢的風險。


ProCAST軟件是專業的鑄造模擬有限元分析軟件,該軟件對相關的工程人員來說是個很好的輔助設計工具軟件,其強大的流體分析模塊可以模擬所有包括充型在內的流體分析效應,如澆注系統、排氣和溢流系統的結構與位置的設計等。ProCAST軟件可以準確地模擬型腔的澆注過程,精確地描述凝固過程,模擬結果可以由計算機直接顯示出來。在模具設計的初期,通過應用方向盤零件的數據模型導入到ProCAST軟件中,在進行相關的參數設置后,即可比較迅速地分析型腔充型過程,為模具結構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可以優化模具結構設計。ProCAST軟件對方向盤零件分析模擬流動充型過程如圖3所示。

通過型腔的模擬流動充型分析,可以較為準確地了解型腔內部材料的流動與氣體的排氣過程,根據ProCAST軟件的模擬分析發現,基于經驗設計的型腔結構中,排氣槽的布局與結構設計不合理。同時在局部細微的分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圖4所示在方向盤零件的中心位置有些包氣的現象。

根據圖4模擬分析發現此處有包氣現象,此處在方向盤零件的結構上處于中心端面位置,一般不能設置排氣槽(此處排氣槽的余料較難去除)。為解決這個問題,模具的結構設計中可以通過增加該處流道的尺寸加大中心進料,同時在內部的型芯處增加排氣。
通過多次模流分析,最終確定了模具型腔的澆注系統與排氣系統等結構的布局,優化了模具結構的設計。最終模具型腔結構的優化設計如圖5所示。

圖5所示的模具型腔結構設計中,根據模流分析的結果修改了流道尺寸,重新設置了排氣槽的位置,同時在模流分析中排氣不理想的位置處增加了小排氣槽,在排氣密集處,增加了排氣的數量,并縮小了間距。根據模具型腔結構的優化設計,模具的總體結構設計如圖6。通過模具型腔結構的優化設計,最終確定了圖6所示的模具總體結構形式,在模流分析的基礎上,優化了結構工藝,通過模擬分析使得澆注系統以及整副模具的結構得到了優化設計。通過軟件的功能代替了實際試模的過程,預見性地設計模具結構。
基于ProCAST軟件進行模擬流動分析,模擬材料的型腔充型過程,分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缺陷,輔助設計人員進行模具結構的優化設計,該方向盤壓鑄模具一次試模成功,這大大縮短了模具制造與試模周期,降低了成本,對類似零件壓鑄模具的設計、制造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李日.鑄造工藝仿真ProCAST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2]姜銀方,朱元右.壓鑄模設計應用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詹友剛.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4.0模具設計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黃乃瑜,萬仁芳、潘憲曾.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第3卷[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5]王春歡,胡紅軍,羅靜.基于Procast軟件的熔模鑄造計算機模擬[J].鑄造技術,2007(10):1360 -1362.
[6]郭善海,宋小文,胡樹根.基于ProCAST的KU-1004鑄件工藝分析與優化[J].鑄造技術,2007(1):124-125.
[7]于彥東.壓鑄模具設計及CAD[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8]屈華昌.壓鑄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