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和經驗來看,物流標準化工作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著物流行業的規范化和高效化發展進程。近年來我國鋼鐵物流業迎來突飛猛進式發展,但其標準化表現出的嚴重滯后現狀卻成了制約我國鋼鐵物流業發展的瓶頸。”蘭格信息研究中心的王國清博士說道。
因此,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牽頭開啟制定的國內首部鋼鐵物流行業標準才被寄托了更多的希望,其中包括《鋼材流通企業經營規范及分級評定》、《金屬材料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規范》、《鋼材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管理規范》三個有關鋼鐵流通的行業標準。鋼鐵物流標準體系建立后,將對行業準入、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鋼鐵流通經營秩序等起到重要規范作用,同時能夠實現鋼鐵消費與生產信息對稱,對提升我國物流運作效率、社會效益發揮重要作用,能促進鋼鐵物流業進一步健康有序地發展。
作為鋼鐵物流,如何由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向精細化、集約化發展,就目前而言,政府的支持對鋼鐵工業而言依然至關重要。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推動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有關企業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措施的重要依據,規劃明確要求鋼鐵企業將產品升級放到首位。在王國清博士看來,“這個標志性的文件,不僅有利于鋼鐵產業的優化升級,也有利于避免同質化競爭和無序競爭,對促進我國鋼鐵企業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國家政策的解讀,或許每個企業的認識各有不同,但是對于正在處于極度變革下的鋼鐵物流這至少是一個指引式的方向標。
“只有冬天的心態,沒有冬天的市場。”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在其著作《反周期——蕭條年代的企業生存法則》中如是說,他認為,在經濟衰退時期,企業一樣能夠破解周期咒語,實現業績增長,前提是企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發展路徑。
2011年7月8日,《財富》英文網發布了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排名。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浙江物產集團首次入圍,分別排名429位、第483位。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浙江物產集團兩家以鋼鐵流通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對鋼鐵物流行業來說,是一個里程碑的飛躍,也是一個極好的樣本。王國清博士說:“從長遠來看,鋼鐵流通企業只有實現由傳統流通企業向現代流通企業的轉型提升,才能像中鐵物資、浙江物產這樣的企業一樣具備長久堅實的核心競爭力。”
標桿折射出的光芒是令人振奮的,但是轉變的過程無疑是漫長而痛苦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樂從鋼市搬遷進入倒計時”這一舉措在2011年里才顯得彌足珍貴。據了解,第一代樂從鋼鐵市場面臨的“行業零散,價值鏈短,缺乏經營創新”等困境以及發展瓶頸,制約了整個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樂從作為全國最大的鋼鐵貿易集散地,當地政府對于樂從鋼鐵市場的發展前景尤為重視,樂從新鋼鐵世界的建設,使樂從鋼鐵市場的“換巢升級”提上日程,樂從新鋼鐵世界打造貿易、配送、加工、倉儲及金屬物資信息交流平臺基地,為鋼鐵生產加工企業、經銷商與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按“中國鋼鐵專業市場示范區”的高標準規劃建設,將是樂從鋼鐵貿易產業升級換代最好的載體。
市場寒冬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因為每個新興產業都會在發展歷程中經歷挫折和陣痛,鋼鐵流通領域所進行的變革更是大勢所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1年考察湖南時指出,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實行兼并重組,削減過剩產能。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技術升級是鋼鐵業面臨的三大任務。在生產成本控制方面,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在鐵礦石資源方面處理好境內、境外鐵礦石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建立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
王國清博士介紹說,目前鋼鐵流通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鋼鐵產能相對過剩,國內鋼鐵市場供大于求;二是鋼鐵生產成本高,鋼鐵企業利潤偏低;三是鋼鐵生產企業對終端用戶增加直供,鋼鐵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四是鋼鐵流通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盈利模式面臨挑戰;五是鋼鐵流通企業數量大、規模小、集中度差。
從2011年的現狀看,由于國內鋼材市場的劇烈波動和資金緊張的壓力,許多鋼鐵流通企業面臨較大的困難,主要面臨著“融資難”、“贏利模式單一,管理方式粗放”、“人才流失嚴重”、“廠商關系不對等”、“服務意識淡薄”等六大困境。面對這些困境,王國清博士建議:“鋼鐵流通企業應該正視當前的困難,通過兼并重組,提升鋼鐵流通領域的集中度;一些企業也可以有選擇地涉足其他領域,開展多元化經營;要構建供應鏈體系,向鋼鐵流通服務性企業轉變。”
一直在低利潤徘徊的鋼鐵流通從未放棄過渠道的開拓。近幾年,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模式突起,陸續整合相關的鋼鐵倉儲資源作為平臺交易的相關載體,并提出多種增值服務模式,實現虛擬市場與鋼材現貨市場的有機結合。
在王國清博士看來,電子商務作為鋼鐵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將為傳統的鋼鐵交易打上現代商務的印記,這對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創新。理論上來講,鋼鐵流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交易、市場推廣、開發客戶、談判等流程在第三方鋼鐵在線交易平臺上僅僅只需要動一動鼠標便可以解決。這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財力、物力,而且有效地拓展了業務渠道,縮短了交易鏈條,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速了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和物流的銜接與互動。
但王國清也提出了這種模式目前存在的問題。在她看來鋼鐵作為大宗商品物資,跨區域間的流轉配送面臨成本高、配送時間長的難題,通過與全國各地的倉儲企業建立聯盟是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實現全國性的交易配送的有效途徑。但目前來看,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建立的倉儲聯盟體制的區域性特點仍然很強,單打獨斗的現象也很明顯,這就需要由一個大的行業企業或行業組織帶頭來規范、來引導,甚至從更深一步來講是整合,從而實現各方力量的全力合作、優勢互補,實現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臺能夠像生活日用品一樣在線購買和短時間送達。
在新的一年,政策依舊是根本。2012年是“十二五”時期承上啟下的一年,是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攻堅期。作為鋼鐵流通領域來說,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鋼鐵流通行業規范運行和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和規范作用。2011年鋼鐵物流標準化在加速推進,“鋼鐵物流行業標準制定”項目具體包含鋼鐵產品包裝標識、鋼鐵物流驗貨操作規范、鋼鐵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建設、鋼鐵產品與互聯網信息交互技術等多個方面內容,預計實施周期為2年,至2012年9月30日結束。
王國清提出希望說:“希望這個行業標準的制定能夠按期推出,通過完善的鋼鐵物流行業標準,促進我國鋼鐵物流產業高效協同運行。”與此同時,相關行業協會和信息服務機構也要不斷提升對鋼鐵流通企業的服務水平,引導和促進我國鋼鐵流通業在“十二五”時期實現持續、較快、健康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