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
收藏
和田青玉 玉美人生
◎文/張靜

龍紋蓋瓶

清代和田青玉蝴蝶佩

和田青玉爐

漢代和田青玉
軟玉按照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玉、墨玉、碧玉、黃玉等。青玉的產地包括新疆的和田、若羌、且末、于田以及青海等地,產出量非常大,既包括原生礦產,也包括外生礦產。青玉是軟玉中數量最大的組成部分,其物質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與白玉一樣,都屬于接觸變質成因形成,只因含微量元素鐵而呈現出差異。青玉依顏色跨度又可細分為青白玉、青玉、青碧玉等。青玉是軟玉中硬度最高的,又稱為鋼玉。對于青玉的顏色,古人有所謂蝦子青、鼻涕青、楊柳青、竹葉青等說法。古人尚青,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單純從價值上看,青玉遠不如羊脂玉、白玉,但是青玉卻有其自身特點:往往塊度較大、質地細膩、溫潤、油性好,同時,有一部分青玉由于致密交織結構,具有非常好的韌性,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
青玉的大量使用與青玉在中國歷史上產出最大,使用概率最高有直接關系。在歷史上,白玉與青白玉,青白玉與青玉之間沒有太清晰的劃分,之間有過渡與重合,而一些重要玉雕也都以青玉制作。
在和田玉發展的整個歷史中,青玉有著數千年的使用歷史,因數量巨大而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像良渚文化中就有大量的青玉制品。從商、周至戰國,青玉始終是和田玉中使用數量最大的。直至漢代,白玉開始受到重視,但青玉也并沒有被潮流淹沒,始終在歷史舞臺中與白玉并行,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崇。
及至清代,青玉使用上至最高皇權的“皇帝之寶”,下至文房、飾件,應有盡有。清朝宮廷中很多器皿都用青玉制作,故宮所藏《大禹治水》、《秋山行旅》等大型國寶級玉雕就是代表作,這除了清代青玉的產出量大原因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青玉特殊的致密結構,適用于制作山子、器皿等。和田青玉雕《大禹治水》重達5噸,所用青玉料重約1.07萬余斤,令人嘆為觀止。
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發現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玉片共2498片,金絲1100克,主要使用的是和田青玉。整套玉衣溫潤晶瑩,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玉片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范。

唐代和田青玉飛天佩

清代和田青玉

和田青玉核桃

和田青玉童子嬋
1、勿與硬物碰撞
玉石的硬度雖高,但是受強力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時雖然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石內部的分子結構已遭受破壞,容易產生隱性裂紋,這就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了。
2、軟毛刷清潔
平常玉器若落有灰塵的話,宜用軟毛刷清潔;玉佩佩戴時間久了會有污垢或油漬等附于玉面,應以溫熱的洗潔精水刷洗,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3、經常佩戴 時時摩挲
天長日久會使玉石呈現一種特殊的油亮光澤,就像表面滲出一層油來,即所謂“出漿”,這是因為和田玉特殊的結構和較高的硬度所致。
4、更換系繩
玉佩等懸吊飾物,要注意系繩是否牢固,每一至二年要更換系繩,防止丟失心愛的寶物。

和田青玉濟公
比價格:青玉的產量很少,原料面臨枯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青玉的人也越來越多。天然的好青玉價格自然就比較高,所以在購買的時候,有的人為了貪圖便宜買到了贗品。
看紋路:玉不可能無暇,所以玉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的,有的玉含有少量雜質,真的玉紋路清晰,大部分紋路不是縱向的而是橫向的,具有一定的石紋可供辨認,而假的玉(如玉鐲)的縱路就如同畫上去的一樣,比較容易區別。
觀光澤:真玉的亮度、光澤都不錯,和田玉的光澤是一種介于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和臘狀光澤之間的玉特有的光澤,看起來有一種天然的玉特有的靈性,當然水料的光澤比山料的光澤要好,假玉的亮度明顯不夠,看起來很暗,光澤也很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