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耀 謝海燕 范海鷹 劉建雄 李正賢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約占人群的0.5%,在各類型疝中的發病率最高[1]。大多數疝內容物可以回納入腹腔而不表現出腹痛等臨床癥狀,當腹股溝疝的內容物不能回納同時出現腹痛、急性腸梗阻癥狀時則成為嵌頓性腹股溝疝。由于該類疝的臨床表現、臨床處理及其預后上均與一般可復性疝不同,因此臨床上應引起重視。我院近年來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取得了良好效果,與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比較具有很大優勢,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50例和對照組(傳統修復術治療)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制定的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臨床診斷及分級標準[2]。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46例,女4例;年齡41~76歲,平均(62.4±8.4)歲;發病時間1 ~13h,平均(7.2 ±1.3)h;分型Ⅰ型7例,Ⅱ型29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例;年齡43~85歲,平均(61.3±7.8)歲;發病時間 2 ~15h,平均(6.9±1.1)h;分型Ⅰ型 6例,Ⅱ型 19例,Ⅲ型 13例,Ⅳ型2例。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程、分型等各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無張力疝平片修補,給予局部麻醉或椎管內麻醉,做腹股溝韌帶上方切口,自恥骨結節越過內環口,切開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環,分離切開的兩葉,下外葉分離至腹股溝韌帶和髂恥束,充分顯露恥骨結節,上內葉分離至腹橫肌和腹內斜肌,尋找疝囊,斜疝于疝囊中部切開疝囊,還納疝內容物,近端游離后作疝囊頸結扎。直疝疝囊直接還納入腹腔。本組患者網片為美國進口補片SMPL01,在內環對應處剪一鑰匙孔(直徑約4mm)以允許精索通過。將網片縫合固定,內側縫合至恥骨結節處,超過并覆蓋恥骨結節1.5~2.0cm,并與腹直肌鞘外緣縫合。網片縫合固定后放回精索,間斷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縫合皮膚切口。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Bassin有張力修補術,切開腹橫筋膜,進入腹膜前間隙,高位結扎切除疝囊,將腹橫筋膜、腹橫肌、腹內斜肌形成的"三層結構"與腹股溝韌帶縫合。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切口壓迫12h,常規給予抗生素3~5d,防止感染發生。
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隨訪1年復發率。
4.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均成功,無中止手術病例。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但無明顯差異(P>0.05);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并發癥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1例,發生率為2.0%,無復發病例;對照組術后并發癥5例,發生率為12.5%,術后復發6例,復發率為15.0%。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比較均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腹股溝疝約占腹外疝總數的90% ~95%,是普外科的常見疾病,腹股溝疝修補術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見手術之一[3]。1887年Bassin做了第1例疝修補術,并取得了成功,其采用了疝環直接縫合的方法,雖然可以暫時達到疝內容物的納入,但遺漏的發生率高達13%~15%,而36%的疝復發也認為與此有關[4]。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采用了傳統的Bassin術式進行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的治療,結果術后1年復發率為15.0%,遠高于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觀察組。此外,傳統疝修補術還具有諸多不足,例如用于修補或成形的自身組織可因膠原代謝有缺陷而不夠堅強;各種修補方法常把肌肉、腱膜、韌帶等不同性質的組織縫合在一起,它們彼此之問的愈合力甚差;拉攏這些組織進行縫合時及重疊縫合某些組織時,又常產生較大的張力,不利于它們的愈合。上個世紀產生的"無張力疝修補手術"的概念認為,由于現代合成補片的使用,當前對所有疝的修補有可能使正常的解剖層對合和沒有縫合線張力。這種技術是簡單的、快速的、幾乎不痛和有效的,可以不必限制體力活動而得到恢復。
本研究比較了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傳統疝修補術之間的差別,兩組患者手術雖然均獲成功,但前者治療效果要明顯提高。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得到大大縮短,這顯示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更好的微創性和手術耐受性,對年老體弱的患者更加適合,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另外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發現,無張力疝修補術組術后僅出現1例陰囊積液患者,無其他并發癥發生;而傳統修補術組術后出現5例并發癥,常見尿潴留、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頻繁對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延長了住院時間。由于無張力疝修補術符合人體的解剖生理特性,使得修補縫合更加完整和密切,疝環縫合區不存在明顯的張力,符合人體生理活動需要,這就使得傳統手術由于術后局部張力增高引起的腹股溝疝復發情況得以避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短期內術后復發的可能性。總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效果理想,可以縮短術后康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及短期內復發率,值得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與復發率比較(n,%)
1 葉科富,曹翠芳.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657例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2012,41(3):255 -257.
2 陳桂生.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62例療效分析[J].右江醫學,2012,40(1):82 -83.
3 龐軍.疝環填充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臨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4):85 -86.
4 李承華.對39例兒童腹股溝斜疝以小切口手術治療的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