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漢尼拔之流才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科學家也想一探究竟,以獲得大腦研究的重要材料。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分離出狗、貓和猴子的大腦,并通過某種方法讓它們在體外存活了一段時間。
其中,哺乳動物“全大腦保存”最成功的例子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的Randolfo Llinas找到了一種方法,在一個充分液體的罐子里將幼年豚鼠的大腦保存了大約8小時。
Randolfo Llinas和他的同事首先將動物麻醉,然后打開胸腔,向升主動脈中注射冷生理鹽水,已達到冷卻大腦的目的。
之后,他們將大腦從顱骨中取出,用線將其固定在罐子的底部。直接向一根脊椎動脈中注射由糖和電解質組成的溶液(其中包括溶解的氧),使大腦處于“存活”狀態。事實證明,豚鼠是進行這種實驗的理想動物——它們的脊椎動脈容易接近;大腦大小合適,便于操作和解剖。
通過這種方法準備好的大腦是重要的科研材料,它可以被插上電極、注射藥物。
在保證內部電路完整的情況下,能夠從各個角度對其進行研究。但是現在仍采用這種方法的試驗室很少,許多科學家更喜歡用活體動物做實驗,或是將大腦的組織切片保存在液體中。“從建立大腦研究模型系統的角度講,保存全大腦既麻煩又昂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神經學家Clayton Dickson說,“要讓完整大腦在體外存活下去,需要一個小組的持續精心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