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崗
華北有色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河北廊坊 065201
近年來隨著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儀器設備以及資料處理的長足進步,一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于隱伏金礦的預測中,取得了理想的找礦效果。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較多,每種方法在隱伏金礦預測方面各有側重。一般在普查階段選擇最有效的一種或兩種方法,在找礦勘探階段需要選擇兩種或更多的地球物理方法,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配合其他方法,以利于綜合分析解釋。
該銀金礦床位于華北地臺北緣隆起帶(內蒙地軸)與內蒙華力西晚期褶皺帶的銜接部位。處于赤峰一開原東四向深斷裂的北側,牛圈子一宮地北東向燕山期構造一巖漿活動帶的北端。基底地層為太古界建平群,主要巖性有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斜長角閃片麻巖、混合巖及少量大理巖、石英巖;褶皺帶地層為石炭一二疊系海陸交替相碎屑巖一火山噴發巖;蓋層為侏羅系陸相碎屑巖一中酸性火山巖建造。燕山期本區經歷了活化階段,構造一巖漿活動劇烈,構造活動表現為斷塊的顯著差異升降為特征,形成隆起的凹陷,于是在大面積的侏羅系火山巖盆地中或其邊緣出露太古界或古生界。同時受磚底東西向斷裂與牛閣子一官地北東向斷裂帶交叉部位制約,陸相中酸性一酸性一堿性淺成一超淺成巖體呈北東向“串珠狀”分布。巖漿活動以富含Na2O+K2O的花崗質巖漿侵入為特征,伴隨巖漿活動形成不同熱液型Au、Ag、Pb,Zu、Cu,Mo等內生金屆礦床(化)。金、銀主要來自基底礦源層,其次為侏羅系火山巖。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為石炭一二疊系海相火山噴出巖及其碎屑巖類,主要巖性有安山巖、安山質火山角礫巖、凝灰巖等,是有利的圍巖條件。礦區為一火山穹窿構造,其空間分布范圍受邊緣斷裂控制,平面上大致呈橢圓狀,內部由流紋斑巖,隱爆角礫巖、閃長巖等組成,周圍邊緣由安山巖、安山質火山角礫巖、閃長巖(西部)組成,次級構造為巖體與圍巖接觸帶,裂隙型隱爆角礫巖體構造、斷裂構造,尤其是北西向斷裂特別發育,是極有利的控礦構造。該組斷裂、裂隙集中于礦區中部,屬于張性兼張扭性,均為石英脈充填,成礦期、成礦后有活動。
礦石成分復雜,礦石中脈石礦物含量占90.84%,金屬礦物占9.16%,銀金礦物微量。本次工作為地質普查,工作內容包括:1)1:5千高精度磁測面積性測量3.0km2,線距50m,點距20m,異常地段加密為10m;2)1:5千激電中梯電法面積性測量3.0km2,線距50m,點距20m,與磁法工作同點位。
根據面積性工作成果,測區內劃分高磁異常區兩個,高極化異常區三個,高阻異常區三個。整體體現為三高(高磁、高阻、高極化)異常形態,大致范圍近乎吻合;同時,異常區基本分布于地表可見礦化體的出露部位,異常范圍大于礦化范圍,可見測區內存在隱伏礦化體的可能性很高。物探異常區如圖1所示。

圖1 物探異常區分布圖
中部高極化、高阻異常區幅值最高,形態完整,呈團塊狀,異常長600m,寬400m,中心視極化率最大值ηs=8.4%。結合地表地質工作,該區域內與Ⅱ礦脈位置相對應,并存在大量細碎硅化、蝕變帶。該區域內地表多裸露破碎、碎屑巖,因此視電阻率幅值較高。該異常區域面積廣大,與地表見礦情況略有出入,因此推斷在此區域深部存在未知極化異常體。
北部高極化、高阻異常區較為連續,呈條帶狀,整體處于Ⅲ、Ⅳ礦脈群之間。由于該區域內礦體、蝕變帶走向多變,同時,區內巖性交替出現,接觸帶豐富,因此異常分布范圍較廣。
南部高極化區幅值較低,由數個串珠異常組成,視電阻率無明顯顯示;根據地表Ⅴ號礦脈的分布和測線布置方向,初步確定其為Ⅴ號礦脈的異常顯示。
磁法異常結果如圖2所示。根據磁測ΔT等值線平面圖磁異常展布特點,可以看出:區內磁異常明顯,以正異常為主,高磁異常主要集中在礦區北部。

圖2 磁異常平面等值線圖
北部磁異常位于220線至350線,長度1 300m,寬度500m,規模比較大,走向近似東西向,正負異常比較明顯。負異常極值位于295線200點,異常值ΔT為-1538.4nT;正異常極值位于235線294點,異常值ΔT為6000.3nT,但異常往北部還有一定延伸,負異常沒有完全封閉。該異常向上延拓200米之后,磁異常仍然存在,說明該異常有一定程度的延深。
中部磁異常位于260線至300線,240點至280點之間,長度400m,寬度400m,帶橢圓狀分布,極值位于260線318點,正異常極值ΔT為3948.1nT。為該異常向上延拓200m之后,磁異常仍然存在,說明該異常有一定程度的延深。
根據磁參數測定結果來看,閃長巖磁性最強,而高磁異常正好分布在閃長巖帶上,說明此異常由巖性引起的;而在閃長巖帶包圍的中部有一個數值低于400nT弱磁異常,呈長條橢圓形分布,結合地質資料和磁參數確定此處為隱爆角礫巖所引起。
磁異常值與巖性對應比較好,大致反映了測區巖性基底的分布狀態;中部三高異常區和隱爆角礫巖與閃長巖的接觸帶位置大體吻合,是成礦的最有利地段;同時該異常區域大于地表II號礦化帶范圍,推測其深部存在隱伏礦化體。
總之,磁法、電法在該銀金礦帶具較好間接找礦效果,尤以磁法勘查為最佳,在異常解釋中要密切配合地質和化探成果資料,并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配以其它物探方法,以達最佳找礦效果。
[1]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礦產局.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
[2]李志杰,楊瑞亭.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在多金屬找礦中的應用[J].黃金科學技術,2009(2).
[3]劉家遠.隱伏礦床預測的理論和方法[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