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鵬,王桂琴,李海瀅,張曉輝,蘇昭輝,馬婧一,張 劍
(1.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 100029;2.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28;3.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市容處,北京 100835;4.北京市朝陽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北京 100021)
北京市朝陽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在建成區分為廚余(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3類,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和灰土垃圾由電動收集車進行分類收運后,運往垃圾分類收集管理站(見圖1)。

在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的各級管理主體包括區市政市容委、區社會辦、區農委、區環衛服務中心、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以及街道、地區辦事處等。前端主要由物業和街道負責,中段主要由區環衛服務中心負責垃圾的管理。依據各級管理主體的功能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可劃分為管理決策層、協調層和執行層3個層次(見圖2)。區社會辦和區市政市容委共同位于組織結構最高端的管理決策層,區市政市容委制定的相關政策對區社會辦有指導作用;街道辦事處和環衛中心居于中間的協調層;小區物業、居委會及一、二清場處在執行層。

監督是指對行為結果或行為過程進行檢查與反饋。管理是指同別人在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的更有效的手段[1]。監管主要是從效率與效果2個方面對垃圾分類的整個流程進行控制。
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管理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以及分類處理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采用適當的方法對工作流程中關鍵點以恰當的指標進行描述。按照性質的不同,這些指標包括對設施設備配置與運行要求、人員操作、分類效果等方面。在分析垃圾分類工作管理和作業要素后,還要對監管工作中的主要考察指標作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定(見圖3)。

為了提出明確量化考核的標準,監管體系中指標權重的獲得成為研究的中心問題。從圖3可以看出,大量分類評價指標具有難以量化的特點,要采取某種體現人們決策思維特征的方法。因此,研究采用專家評價法打分并結合層次分析的方法對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計算。
層次分析法[2]的基本原理是將需要評判系統的有關各種要素,以上一層次為準則,對該層次元素進行逐次比較;依照規定的標度量化后寫成矩陣形式,即構成判斷矩陣;兩兩比較,算出各因素的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3]。
根據層次分析法5級9等的要求(見表1)制作專家打分表,圖3中上層要素與相關聯的下層要素構建1個打分表,共16個表需要進行勾選判斷。分別發放給朝陽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社會辦、網格監督中心、環衛中心、街道辦事處、物業公司、居委會、保潔管理人員、二次分揀員、志愿者、環衛工人、收運人員、居民13類人群,共52份。涵蓋了管理層、服務層、被服務層不同人群。通過對分類指導員、二次分揀員、社區居民、街道、垃圾收運人員等管理層、服務層和被服務層不同層次人群問卷調查,可以反映不同人群的需要,調查結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通過對打分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分析,提出了系統中的各層次分項權重與底層指標權重,為軟件自動評分提供了基礎。

表1 層次分析法元素間相互比較重要程度分級
建立判斷矩陣:對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采用 1~9標度法(表1)構造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3]。剔除不相容的矩陣后,將矩陣元素平均并歸一化。其中一、二層之間有3個判斷矩陣,二、三層之間有11個判斷矩陣,三層與具體評價指標間有26個判斷矩陣。匯集所有打分結果,對各評價要素進行量化處理。
最終的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可知在所有評價指標中從屬于監督檢查的社區案件數及網格排名2項指標對垃圾分類工作具有最大的影響。可見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監督檢查對其影響要大于管理檢查。
從權重分配表(見表3)可以看出,一級指標中的監督檢查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權重達0.287 3),其次是分類運輸,緊接著是分類投放,比較而言分類收集排在最末。

表2 考核指標與要素分數分配(對總目標權重)
1)專家評價法是將專家們作為索取信息的對象,多個領域的專家或多個方面的代表,運用專業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對指標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專家評價法的最大特點是對于難以定量化的因素,例如社會政治因素、美學因素等,給予充分考慮和評價。還可在缺乏足夠的統計數據和原始資料的情況下作定性和定量的估計。比較有代表性的專家評價法是德爾斐法,這也是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所采用的方法。

表3 考核指標分數分配(權重均針對總目標)
2)美國T.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創立的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能處理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決策問題的方法。它具有人的思維分析、判斷和綜合的特征。能把復雜的決策問題層次化,引導決策者通過一系列成對比較的評判得到各方案或措施在某一個準則之下的相對重要程度的量度,再通過層次的遞階關系歸結為最低層(指標)相對于最高層(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
3)采用專家打分方法對各部分重要性進行全面分析,對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不同人群進行調查統計,由于人群的偏好不同,使結果具有一定的傾向性,雖然經過了數學處理,仍然無法完全避免這種情況,會使結果具有一定的偏差,還要根據實際運行結果進行一定的修正。
[1]羅賓斯,德林佐,穆恩.管理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甘應愛,田豐,李維錚,等.運籌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3]Vaidya O S,Kumar 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 Overview of Applications[J].Eur J Oper Res,2006,169 (11):1-29.
[4]王靖,張金鎖.綜合評價中確定權重向量的幾種方法比較[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1,30(2):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