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安,葉建新,楊樹鋼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福建福州350005)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cerb-B1基因編碼的Src族跨膜受體,酪氨酸激酶是細胞外信號傳遞到細胞內的重要樞紐[1-2],在腫瘤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治療腫瘤的理想靶點,其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已經應用于臨床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處于平臺期;RNA干擾技術是將與信使RNA(mRNA)對應的外源性小片段RNA導入細胞,與該片段siRNA同源的mRNA發生特異性降解,導致其相應的基因受到抑制的技術,在剔除目標基因上具有特異性、穩定性及高效性等優勢,正成為包括結腸癌在內各種腫瘤基因治療研究中的熱點[3]。本研究利用siRNA方法抑制人結腸癌SW480細胞EGFR基因的表達,并觀察受抑制后人結腸癌SW480細胞體外生長情況的改變。
1.1 材料 人結腸癌細胞株SW480購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RPMI-1640培養基和小牛血清購自GIBCO公司,EGFR抗體購自Santa公司,轉染試劑LipofectamineTM2000和青霉素-鏈霉素液體購自Invitrogen公司,MTT購自Sigama公司,熒光定量RT-PCR試劑盒購自TaKaRa公司,細胞凋亡試劑盒購自南京凱基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EGFR-siRNA由上海吉瑪制藥有限公司合成。EGFR-siRNA干擾序列見表1。

表1 EGFR-siRNA干擾序列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 采用含體積分數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培養,細胞為貼壁生長細胞。細胞傳代時用質量分數0.25%胰蛋白酶消化細胞,按1∶2或1∶3傳代,加入培養液后在37℃,體積分數5%的CO2孵箱中培養。
1.2.2 轉染 轉染前一天收集3~5×105細胞接種在6孔板上,2 mL含 小牛血清的RPMI-1640細胞培養基,將稀釋好的siRNA和RNAi-Mate試劑混合;輕柔混勻,室溫放置 20 min,以便形成 siRNA/lipofectamin復合物。將6孔板中的細胞用無血清培養基沖洗細胞2遍后,加入2 mL無血清培養基,將500 μL siRNA/lipofectamin復合物加到含有細胞和培養基的培養板的孔中,來回輕搖細胞培養板,孵育4~6 h后,除去復合物,更換培養基,細胞繼續在CO2培養箱中37℃溫育24~48 h后,進行轉染后的其他檢測步驟。
1.2.3 熒光定量 RT-PCR TRIZOL法提取細胞總RNA,反轉錄為cDNA,應用Primer5.0設計引物擴增EGFR基因,上游引物 5'-GAGTTAAGATTTTTTTAAGGGTCCC-3',下游引物 5'-TAACTGACATGGGTCGGCC-3',內參基因 β actin,上游引物5'-TGACGTGGACATCCGCAAAG-3',下游引物 5'-CTGGAAGGTGGACAGCGAGG-3',反應體系為 SYBR?Premix Ex TaqTM(2 ×)10.0 μL,PCR Forward Primer(10 μmol·L-1)0.4 μL,PCR Reverse Primer(10 μmol·L-1)0.4 μL,ROX Reference Dye(50 ×)0.4 μL,DNA 模板2.0 μL,ddH2O(滅菌蒸餾水)6.8 μL,Total 20 μL;反應條件為95℃、30 s然后 95 ℃、5 s,57 ℃、30 s。本實驗采用ABI step one PCR儀(美國生物應用公司產品)。每組實驗重復3次,RT-PCR結果根據靶基因的相對定量按公式得出,靶基因相對表達量 =2-△△Ct。其中△△Ct=(△Ct,Q - △Ct,C)。△Ct,Q 為實驗組靶基因的Ct值與管家基因Ct值之差;△Ct,C為對照組靶基因的Ct值與管家基因Ct值之差[4]。
1.2.4 Western blot法 提取待測細胞蛋白進行定量,將樣品調成相同濃度,加入5×SDS凝膠加樣緩沖液,進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轉至PVDF膜上,將膜置于封閉液中于4℃封閉過夜以除去非特異的結合位點,然后一抗孵育,用含1×TBS,洗膜3次,再與二抗孵育,同上洗膜3次。將膜與CDP-Star作為堿性磷酸酶的化學發光底物,與膜室溫下孵育反應5 min后,暗室中X光片曝光、顯影。運用圖像分析軟件Qone對Western blot結果進行分析,以蛋白條帶的灰度掃描比值來表示蛋白的相對表達水平及統計分析。
1.2.5 細胞生長增殖抑制率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藍(MTT)比色法,待測細胞經胰酶消化后,調節細胞濃度約為5.0~10×104·mL-1;以每 5.0 ~1.0 ×103個細胞接種于4個96孔培養板中,每孔體積100 μL。設6個復孔,分別培養12、24、48、72 h后,每孔加入20 μL MTT(5 g·L-1),繼續培養 4 h,加 200 mL DMSO,放置水平搖床15 min后,在490 nm處測定吸光度(A)。細胞生長抑制率=(對照組-處理組)/(對照組-本底)×100%
1.2.6 細胞凋亡檢測 貼壁細胞用不含EDTA的胰酶消化收集;用PBS洗滌細胞2次(2 000 r·min-1離心5 min)收集1~5×105細胞;加入500 μL的Binding Buffer懸浮細胞;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混勻后,加入 5 μL Propidium Iodide,混勻;室溫、避光、反應5~15 min;在1 h內,進行下述熒光顯微鏡或流式細胞儀的觀察和檢測。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激發波長=488 nm;發射波長=530 nm。Annexin V-FITC的綠色熒光通過FITC通道檢測;PI紅色熒光通過PI通道檢測。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2.1 EGFR基因的表達 通過引物溶解曲線分析,EGFR基因擴增成功,實驗所獲得數據采用比較CT值法(2-△△t法)進行相對定量分析,實驗結果示:EGFR395-siRNA和EGFR1499-siRNA對SW480細胞的mRNA表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圖1。

表2 RT-PCR檢測各處理組靶基因抑制情況

2.2 EGFR蛋白的表達 EGFR395-siRNA對EGFR蛋白表達較對照組有顯著性抑制作用(P<0.05),EGFR395-siRNA對EGFR的表達較對照組抑制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2。
結果顯示,SW480細胞中的EGFR蛋白在EGFR-395和 EGFR1499-siRNA組的表達下調,EGFR-1211 siRNA和脂質體組、NC組、對照組的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3 細胞增殖抑制率 不同處理之后,EGFR395-siRNA和EGFR1499-siRNA作用于SW480細胞48 h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由于時間延長,本實驗為瞬轉,siRNA脫靶效應,抑制率逐漸下降。見圖3。

2.4 EGFR-siRNA作用后細胞凋亡率 轉染后各組細胞凋亡率分別為對照組(3.2±0.7)%,EGFR395-siRNA 組(15.8 ±1.2)%,EGFR1211 組(9.5 ±2.1)%,EGFR1499-siRNA 組(14.1 ± 1.7)%;EGFR395-siRNA和EGFR1499-siRNA組較對照組凋亡率均高,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 <0.05)。見圖4。

EGFR在很多腫瘤組織中過表達。有研究[5]表明70%以上的結腸癌組織中有EGFR高水平表達,EGFR高表達或活性增強與腫瘤增殖、侵襲、轉移、抗凋亡及放化療敏感度下降等許多特性有關,因此研究 EGFR及針對EGFR的治療,成為近年來抗腫瘤治療的熱點。
RNA干擾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沉默基因的新技術,其是指由雙鏈RNA引發的轉錄后基因沉默機制,通過具有序列特異性的雙鏈RNA或shRNA與靶基因mRNA結合而導致目的基因表達下調,RNA干擾具有高穩定性,高效性,高特異性等特點,目前RNA干擾在癌基因組功能研究和腫瘤基因治療中已顯示出效果。
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我國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的趨勢[6]。EGFR的研究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其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已經應用于臨床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處于平臺期。由于腫瘤基因治療較少涉及倫理問題,加之臨床治療的迫切需要,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及其基因治療也已走在基因治療的前列。
本實驗是EGFR與RNA干擾技術相結合,探索RNA干擾EGFR的mRNA后對SW480細胞的體外干擾情況的研究,通過RT-PCR、Western blot法檢測到EGFR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達明顯抑制,證實序列特異性的EGFR-siRNA能顯著抑制EGFR基因的表達,并通過MTT和流式細胞學檢測細胞增殖與凋亡,表明siRNA可以抑制 SW480細胞的增殖,并促進SW480細胞凋亡。本文結果顯示,以EGFR為靶點的RNA干擾能明顯抑制 SW480細胞中EGFR基因的表達,調控細胞周期,促進細胞凋亡,為結腸癌的基因沉默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以 EGFR基因為靶基因的RNA干擾技術由基礎到臨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Su LK,Johnson KA,Smith K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wild type and mutant APC gene products[J].Cancer Res,1993,53(12):2728-2731.
[2]Nicholson RI,Gee JM,Harper ME.EGFR and cancer prognosis[J].Eur J Cancer,2001,37 Suppl 4:S9 - S15.
[3]馮作化,藥立波,周春燕,等.醫學分子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72,314
[4]Higuchi R,Fockler C,Dollinger G,et al.Kinetic PCR analysis:real-time monitoring of DNA amplification reactions[J].Biotechnology(NY),1993,11(9):1026 -1030.
[5]Wu X,Deng Y,Wang G,et al.Combining siRNAs at two different sites in the EGFR to suppress its expression,induce apoptosis,and enhance 5-fluorouracil sensitivity of colon cancer cells[J].J Surg Res,2007,138(1):56 -63.
[6]曾益新.腫瘤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3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