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萍
江蘇省揚州市五臺山醫院老年科,江蘇揚州 225003
抑郁障礙在老年人中很常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老年期抑郁障礙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老年期抑郁障礙已成為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精神障礙之一[1]。迄今為止,抑郁障礙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牽涉到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多個方面。抑郁癥的生化基礎涉及多種神經遞質,其中較為肯定的是5-羥色胺系統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但具體的作用機制還不明確,針對老年期抑郁癥的研究更少[2]。而舍曲林與帕羅西汀在治療抑郁癥上,其療效在國內外臨床研究已被肯定。為了探討舍曲林與帕羅西汀治療首發老年期抑郁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次選取首發老年期抑郁癥患者70例分別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抑郁癥首次發病患者 70 例,年齡 60~80 歲,平均(67.9±8.3)歲,其中男28例,女42例。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入選標準:患者均為首次發病且未服用過抗抑郁藥物和其他精神疾病藥物,HAMD-17總評分均≥18分,排除繼發其他疾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藥物過敏、感染或手術的患者。將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采用舍曲林治療患者36例為對照組,采用帕羅西汀治療患者34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性別、平均年齡、教育年限、HAMD-17總評分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
舍曲林組采用舍曲林(山西仟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治療。起始劑量為50 mg/d,根據患者病情及耐受性用藥,劑量范圍為(100~175)mg/d。帕羅西汀組采用帕羅西汀(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起始劑量為10 mg/d,劑量范圍為20~40 mg/d治療,療程均為8周。必要時可使用常規劑量的阿普唑侖或氯硝西泮改善睡眠及焦慮癥狀。患者均未聯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評分標準同姚軍等研究[3]。HAMD-17總評分≤7分為臨床治愈,減分率≥50%為有效,<50%為無效。總有效=治愈+有效。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第 1、2、4、6、8周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各時點的總有效比較[n(%)]
治療后舍曲林組與帕羅西汀組焦慮/軀體化因子、認知障礙因子、體質量因子、睡眠障礙因子、阻滯因子、HAMD-17總評分均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舍曲林組與帕羅西汀組間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每個月進行1次血生化、血常規、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無血生化、血常規、心電圖的明顯異常。
舍曲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帕羅西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目前常用臨床上的抗抑郁藥有:三環類抗抑郁藥、四環類抗抑郁藥、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等,療效肯定。而在老年期抑郁癥的患者中,因其年齡較大,體質弱,并且有多種軀體合并癥,所以該類患者在藥物治療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不良反應,其次才是療效問題[2]。而抗膽堿作用強的三環類抗抑郁藥可損害認知功能,且老年人心臟病的患病率高,因此它面臨著更多更嚴重的副作用,常使治療受到限制。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問世被認為是抗抑郁藥的重大突破,近來因其不良反應較少,藥物過量更安全,更易耐受,比較適合老年患者使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突觸前膜5-羥色胺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內5-羥色胺的濃度,提高5-羥色胺能神經的傳導,從而發揮抗抑郁的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從臨床應用角度可接受性和權衡療效,結合價格等因素,舍曲林可能是成人中、重度抑郁癥患者起治療的最佳選擇[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17評分總分及減分率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17評分總分及減分率的比較(±s,分)
組別 時間 焦慮/軀體化因子 認知障礙因子 體質量因子 睡眠障礙因子 阻滯因子 總分舍曲林組(n=36)帕羅西汀組(n=34)治療前治療后減分率(%)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減分率(%)t值P值1.0±0.4 0.4±0.2 60.0±7.2 11.936 0 0.9±0.3 0.4±0.2 55.6±4.9 8.462 0.005 1.1±0.5 0.3±0.1 72.7±8.5 15.289 0 1.1±0.5 0.4±0.2 63.6±7.6 13.518 0 0.7±0.3 0.3±0.1 57.1±6.7 8.751 0.003 0.6±0.3 0.2±0.1 66.7±8.0 17.904 0 1.5±0.7 0.6±0.3 60.0±7.4 9.908 0 1.4±0.6 0.6±0.3 57.1±6.3 9.703 0 1.7±0.8 0.5±0.2 70.6±8.1 12.952 0 1.6±0.5 0.6±0.3 62.5±7.1 10.374 0 21.3±2.5 7.9±2.4 62.9±7.9 20.193 0 20.4±3.9 8.2±2.7 59.8±6.4 18.036 0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舍曲林是機體神經元強效和特異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能強化機體內的5-羥色胺效應,而對機體神經元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僅有輕微的再攝取作用,通過阻斷血小板對5-羥色胺的攝取[5]。舍曲林對機體的中樞神經不具有興奮作用,不會對患者的精神運動產生影響,同時也不會增強兒茶酚類神經介質的活性,臨床療效較好。帕羅西汀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通過抑制患者的腦神經原5-TH的再攝取而實現有效的發揮,選擇性較強,但對組胺、膽堿能、腎上腺能受體的親和力較弱,經胃腸道吸收后,可分布于機體的各組織中,主要經肝臟代謝排出體外,對機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容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6]。
本次研究中,實際完成70例,舍曲林組36例,帕羅西汀組34例。治療第3周末,舍曲林組的HAMD-17總分較前明顯下降,減分率高于帕羅西汀組,說明舍曲林用于治療首發老年抑郁癥的起效時間早于帕羅西汀,且早期療效明顯。帕羅西汀組在第4周末較前明顯下降,說明帕羅西汀的起效時間比舍曲林要晚一周左右,治療首發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也較好。治療的第2、4周末,舍曲林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8.3%和72.2%,帕羅西汀組分別47.1%和70.6%。第6、8周末,舍曲林組的有效率分別為80.6%和94.4%,帕羅西汀組的有效率分別為79.4%和94.1%,說明在各個時間點舍曲林的臨床療效均略好于帕羅西汀。舍曲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帕羅西汀組,說明舍曲林引發的機體副作用較輕,主要為惡心嘔吐、失眠、嗜睡等。而帕羅西汀的不良反應情況較重,主要為口干便秘、性功能障礙、體重增加等。因而舍曲林的療效和藥物耐受性更適合于老年患者,不但能有效地治療抑郁和焦慮癥狀,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而且依從性良好,副作用輕微。本研究因為樣本數較少,時間較短,因此如果加大樣本量及延長觀察時間能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1]季建林,吳文源.精神醫學[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80-281.
[2]趙瑛,肖世富,夏斌,等.老年神經精神病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4:706-707.
[3]姚軍,吳香巍,張海音,等.舍曲林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首次發病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1,44(4):202-207.
[4]周盛年,于會艷,劉黎青.老年抑郁癥概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24(6):578-580.
[5]Teresa AA,Joshua BC,Wayne AG,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ertra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erson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9,90(5):733-740.
[6]Siegfried K,David SB,Sara LL,et al.Superiority of escitalopram to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9,19(4):22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