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十二年最高科技獎

2月14日,吳良鏞院士和謝家麟院士成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第19位和第20位得主。
在國家最高科技獎設立12年來的20位獲獎者中,有15人年齡在80歲以上,低于70歲的僅1人。而在德國,最重要的科研獎萊布尼茨獎,近10年的獲獎者平均年齡僅為49歲,和中國相差了32歲;印度政府頒發的巴特納加爾科學技術獎,更是明確規定獲獎者必須是45歲以下的科學家。
根據相關規定,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的500萬元獎金,只有10%歸個人所有,其余的450萬元要定向用于科研經費。而讓這批八九十歲的老人披掛上陣,用這筆錢搞科研,顯然很不現實。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數學家吳文俊曾表示:“我年輕時要出成績,急需錢、急需環境的時候沒人給我,等我后來成了名,要錢有錢,有用嗎?”
我國年輕一輩學者的發展受應試教育影響甚深,而學術功利化與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權威主義,對高??蒲泄ぷ饕捕籍a生了不良的影響。國家最高科技獎何時不再“白發蒼蒼”?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我們重新審視評價標準,樹立年輕化的價值導向,更需要深刻反思教育發展戰略和目標模式,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真正按照培養創新人才的模式去辦學。
(文/李洪鵬 據《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