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曉明
凌海市:以“便民利民聚民心”深化創先爭優活動
文/龐曉明
在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中,凌海市以“強化服務、提高效率、方便群眾”為目標,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在全市21個鄉鎮開展了“便民利民聚民心”活動,各鄉鎮將土地管理、計劃生育、社會治安、民政扶助、公益事業、科技信息等方面工作歸口分類,成立便民服務站,并設立“六大員”(計劃生育服務員、社會治安調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民政事業撫助員、婦幼權益維護員、致富信息發布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鄉鎮干部編班負責,每周至少安排兩個便民接待日,做到有訪必接、有問必答、有疑必解、有難必幫,形成了由鄉鎮“六大員”組成的固定服務“窗口”,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牽頭組建的便民服務移動平臺,以及由各鄉鎮黨群共同致富小組唱主角的配套服務“網絡”。
各鄉鎮便民服務站本著“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的總體要求,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不斷創新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凡是來便民服務站辦事和反映問題的群眾,都由服務站人員主動熱情接待,做到“打一個招呼、道一聲請進、說一聲請坐、倒一杯熱茶、給一個滿意的答復”。對群眾所反映的事情,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有條件的當場給予答復、解決和辦理,對一時不能解決和辦理的問題,按有關政策法規向群眾耐心細致解釋和說明原因,并由值班干部及時向主要領導匯報協調解決,主要領導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黨委會研究解決。自成立便民服務站以來,群眾所反映的問題,98%以上得到了有效解決,減少了群眾“跑空趟、重復跑”和“以往大小事情都找書記、鄉長解決”的現象,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做到了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使群眾帶著希望而來,載著滿意而歸。
凌海市以深化創先爭優為主線,在開展“便民利民聚民心”主題實踐活動中,針對農村基層矛盾糾紛日漸增多,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越來越多,對政策了解、科技指導、信息咨詢、支教扶貧、衛生服務、法律援助等方面需求日益強烈等問題,21個鄉鎮黨員干部每人制作了一張標明各自職務、聯系方式、服務項目和承諾內容的便民服務聯系卡,通過走村入戶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的方式,把“便民聯系卡”發放到農戶家中,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要求解決。同時,根據鄉(鎮)情、村情,還開展了法律法規宣傳、現代農技推廣、矛盾糾紛調解、剩余勞力轉移等十項“訂單式”(民事承辦單)服務和“即時式”(熱心辦、立即辦、要辦好)服務,小小的“黨員名片”為凌海農村和諧發展出了大力。
凌海市在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中,從下移干部崗位、前移服務措施、轉變工作作風入手,選派516名市直機關和鄉鎮干部到全市258個村任駐村指導員,要求每周二、周五都要到村開展工作。鄉鎮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鄉鎮黨政班子成員、駐村指導員共同參加的村情分析會,聽取村情報告,指導駐村指導員開展工作。同時建立了績效考核辦法,主要突出由群眾評價、由群眾打分的辦法,對“駐村指導員”進行考核,對業績突出、群眾滿意率較高的及時提拔重用,對群眾滿意率差的指導員,取消“評先選優”資格。幾年來,通過駐村指導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大量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化解,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與以往類似活動不同的是,在創先爭優“便民利民聚民心”活動中,注入了一個嶄新的理念,即典型示范戶必須承擔發揮“牽動”作用,建立庭院服務點,積極地為群眾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從而做到“以民便民、以民利民、以民助民”。在工作中,各鄉鎮加大了典型示范戶隊伍建設。一是大力培養樹立當地典型。采取高看一眼、多給一塊的辦法,促使其上規模、上水平,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促進其快速發展。二是引進樹立外地典型。注重引進外地懂技術、會管理、有經驗的大戶來凌海安家落戶,除讓他們享受和當地村民同等待遇外,還在政治上給地位,在政策上給優惠。三是充分發揮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所有典型示范戶的基本情況編輯成冊,發放到農民手中,便于他們隨時到示范戶家中參觀咨詢,還可以請到家中進行現場指導。鄉鎮采取政策傾斜、直接補貼、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和小額信貸等方式,對示范戶進行扶持,同時鼓勵和支持他們創辦科技示范服務基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
(作者單位:凌海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