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高海蛟
一例難選混合銅礦選礦工藝試驗研究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高海蛟
我國的氧硫混合銅礦儲量豐富,是國內銅礦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類礦石的氧化率比較高,含泥量較大,所以選礦回收比較困難。而原來使用的常規捕收劑方法,它的銅精礦的品位僅僅只有13.82%,回收率65.74%,浮選指標比較差。因此,本文,筆者對混合銅礦選礦工藝進行了試驗研究。
某礦場礦物被破碎混勻之后,外觀是淡黃色的,表面與斷面上有少量淺綠色或者藍色的氧化銅礦物。這種銅礦礦石的成分比較復雜,通過觀察分析,該銅礦的嵌布粒度比較粗,主要的硫化銅礦物有黃銅礦、藍銅礦、斑銅礦、輝銅礦等;而氧化銅的主要礦物是孔雀石,次要的是藍銅礦、硅孔雀石等;脈石礦物主要是有石英、白云石、微斜長石、方解石、白云母、角閃石等。
原礦多元素的化學分析表明,原礦中的銅品位是2.1%,硫和鐵的品位較低,即黃鐵礦比較少;氧化鈣、二氧化硅、氧化鎂的品位較高,是這種礦石最為主要的脈石礦物;三氧化二鋁、三氧化鎢、錫的品位都較低,沒有回收價值。原礦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原礦銅物相分析結果
由表1可知,這種礦石中的硫化銅比例占了62.86%,氧化銅占的比例是37.14%,而結合氧化銅所占的比例是10.00%,所以該礦是氧硫結合的混合銅礦。
由于硫化銅礦中的次生輝銅礦與原生黃銅礦發熱可浮性較好,而次生硫化銅中的黝銅礦和藍銅的可浮性比較差,氧化銅礦中含有的藍礦石、硅孔雀石、孔雀石等的可浮性更差。對于這種含有多種礦石的銅礦物,如果僅僅使用易浮硫化銅的浮選工藝,顯然不利于難選銅礦物。因此,只有采用合適的銅礦浮選工藝,才能適應礦石的多變性質,否則就難以控制生產,達不到理想的技術指標。筆者此次試驗使用混合浮選法,能夠同時選別出氧化銅礦物和硫化銅礦物。
1.磨礦細度試驗。提高銅精礦回收率和質量的基本條件是充分解離銅礦物單體。銅礦物單體、脈石礦物和有用礦物能否充分解離是由磨礦細度決定的。因此,應對磨礦細度進行試驗,磨礦的細度是65%。這次試驗流程是一次粗選流程。藥劑條件:丁基黃藥300 g / t,硫化鈉400 g / t,2#油40 g / t;水玻璃100 g / t。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當磨礦細度是-200目80%時,銅的選別指標比較好。因此,原礦磨礦細度是-200目80%的時候最適宜。
2.藥劑條件開路試驗。該樣礦磨礦后產生的礦泥量不大,只要加入少許的水玻璃就能分散礦泥,對硫化鈉的要求用量也不高,因此,就省略了水玻璃與硫化鈉的用量條件試驗。
(1)石灰用量試驗。必須嚴格控制石灰用量。如果石灰過量,黃鐵礦就會被抑制,硫化銅也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應對石灰用量進行條件試驗,考察它對浮選指標的影響。石灰用量的條件試驗仍然是一次粗選流程。石灰的用量分別是0 g / t,500 g/t,1 000 g / t ,1 500 g / t,其他的藥劑條件保持不變。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不添加石灰的時候,精礦的品位較低;當石灰的用量從低到高時,精礦的回收率和品位的變化不大。從試驗中可以看出,在添加石灰的條件下,浮選曲線相對比較穩定,也就使得浮選操作比較順利。綜合考慮,該試驗確定的石灰用量為500 g / t。
(2)丁基黃藥的用量試驗。浮選氧化銅礦的時候經常使用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因此,該試驗先考察丁基黃藥的用量對該樣礦中銅礦物選別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丁基黃藥的用量從200 g/t增加到400 g/t的時候,粗精礦中銅的回收率和品位均有明顯提高;丁基黃藥的用量越多,品位相差不大,但是回收率卻會下降。因此,綜合考慮,粗精礦指標確定的丁基黃藥用量是400 g/t。
在這個基礎上,對粗精礦進行3次精選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單一捕收劑精選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單一采用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是難以達到良好的試驗指標的。
(3)混合捕收劑對比試驗。國內外的研究和試驗證明,應用混合捕收劑的選別效果比選用單一捕收劑的效果好。這是由于藥物和礦物之間、藥藥和劑之間交互作用,促進與強化了該過程并產生“協同效應”的結果。混合捕收劑一般是由一種捕收能力強的主捕收劑與另一種選擇性好、有利于提高精礦品位的輔助捕收劑混合而成的。
因為丁基黃藥對硫化礦有很強的捕收能力,但對氧化礦的捕收能力就較弱;羥肟酸對氧化礦的捕收能力很強,但是選擇性卻較差,捕收氧化礦的時候也會捕收到大量的脈石礦物,造成了較低的品位。因此,可以將兩者搭配作為混合捕收劑使用,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混合捕收劑精選試驗結果
由表3與表2 可知,使用混合捕收劑后,銅精礦品位基本上一致的時候,回收率提高了10.52%;并且在尾礦中損失的金屬量也相應地減少了8.75%,品位也從0.52%降到了0.36%。
(4)閉路流程試驗。在開路試驗與條件試驗基礎上,進行浮選閉路試驗。閉路試驗流程一次進行粗選、精選1、精選2,最后的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閉路試驗結果
由表4可知,閉路試驗的精礦中銅的品位比開路試驗低了0.66%,但是回收率卻提高了9.44%,它的浮選指標比較好。
試驗表明,該樣礦中的銅礦物嵌布粒度較粗,當磨礦細度是– 200目80%時,大部分的銅礦物就可以解離單體;使用常規的硫化-丁基黃藥捕收浮選該氧硫混合銅礦,難以達到理想的指標,而采用用丁基黃藥和羥肟酸組合作捕收劑,則可以改善浮選效果,最終獲得銅品位為15.52%、回收率為81.71%的銅精礦,比原生產指標明顯提高。